【周易•艮 52】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990期

周易·艮 52
瀛洲居士
序卦传云: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意思是说,事物不可以永远处于动荡之中,应该适时制止它,所以接下来就是《艮卦》了。《艮卦》寓意停止。
“艮”者其象为山,其义为止。两山重叠,止之入静。然而“止”是理性的、适时的,是在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动静不失时机,前途方能光明。抑“欲”止“贪”,适可而止,心宁弗乱其所为,咎吝自去。
“艮”的含义比较丰富:禁止、阻滞、静止、界限、沉着、冷静、更替、固执、主观、重新开始、标准、独立、转变、讼狱、笃实、消亡、叮咛、等待、厚重等。
艮之人象:少男,童子,山中闲人等。
动物之象:狗、鼠、狼、熊等。
静物之象:岩石、坟墓、土堆、山坡、墙壁等。
空间之象:山、境界、宗庙、监狱等。
五行之中为土。
(卦辞)《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注释】
(1)艮其背,不获其身:“获”基本含义 a.捉住、擒住:如捕~、俘~。b.得到、获得:如~胜、~利、~奖、~罪、~救、不劳而~。c.收割:收~。在此语言环境中,承“艮”意,似乎是只止在背部,而没有止在全身,那么也就忽略了全身的其他部位,言外之意就是还保护不了全身其他部位。
(2)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走进他的庭院却没有见到他本人,也没有灾祸。
【译文】
《艮卦》:只停止在背部,还不足以保护全身,在他的庭院中没有见到他,但不会有灾祸。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注释】
(1)艮其止:依据卦辞,当为“艮其背”。
(2)上下敌应,不相与也:就爻位爻象而言,阴对阴、阳对阳,同性相吸,异性相斥,上下均无应援,因称“敌应”;“相与”相助意。
【译文】
《彖传》说:《艮卦》就是静止。该止就止,该行就行,行止莫失良机,遵循这一原则,前景就会光明。止在其背,止在家里,可能会失却协调,多方受敌,无法保全自己。从另一角度讲,庭院或朝廷里面都找不到他,也极有可能是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应该不会有灾祸。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注释】
(1)兼山,艮:两山并重,因此称为《艮卦》。
(2)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依此卦考虑,隐居、不上位、不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
【译文】
《象传》说:《艮卦》是上山下山重叠之象,因此称为《艮卦》。君子者应依据此卦象,从实际出发,不上位才好。

(爻辞)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注释】
(1)艮其址:趾——脚趾,意味歇歇脚、停止在脚上,初爻之位象征人的足下。
(2)未失正也:没有失去正道。
【译文】
初六:歇歇脚,别轻举妄动,就不会有过错,有利于长久坚守正道。
《象传》说:歇歇脚,别轻举妄动,这就说明没有失去正道,所以不会有错。
初六阴爻居阳位,是为失位,意味着在初始阶段,就存在着咎吝。静守持衡为佳,即保持冷静,防止躁动,最好是不动,方能“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注释】
(1)艮其腓:腓——小腿肚子。
(2)不拯其随:拯——hěng 援救,救助。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也。” 孔颖达疏:“拯,举也。”此意味不用特意安抚提携,它会随从脚趾的。王辉认为:拯,借为增,增长。随,借为隋,垂肉。不拯其随,犹言小腿不长肌肉。
(3)未退听也:退听tuì tīng,是指退让顺从。孔颖达疏:“听,从也。既不能拯动,又不能静退听从其见止之命,所以其心不快矣。”《周易集解》:“未违听。”其实象辞是针对爻辞“其心不快”而言,认为“不快”的原因是,还没有达到“退让顺从”的程度。
【译文】
六二:抑制小腿部,不能快步跟随别人,心中不高兴。
《象传》说:不能快步跟随别人,也没有完全达到退让顺从的程度。
六二处于下卦中位,虽然得位,却不免陷险之象。只要持有中正之德,危险中能够自我约束,所以不会有大的灾难。但内心会感到有些压抑。损益之间,宜居中道。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注释】
(1)艮其限:限——xiàn阻隔、阻挡、门槛。引申为限定、限制,还引申用作名词,指限定的范围,也引申为权限。此为人体之腰部。
(2)列其夤:烈——同于裂,分散意;夤——古人多作肋部肌肉解。
(3)厉薰心:厉——危险、危害等;熏——熏烤、烧灼等。
【译文】
九三:止住腰部,撕裂肋脊,危害如烈火烧心。
《象传》说:止住腰部,其危害如烈火烧心一样。
九三居下卦之上,刚进有余,善守不足。上下均被阴爻所困,不得已而静止。九三爻虽得位,但结合上下爻却是坎卦的中爻,所以陷险。结合六四六五爻,便是震卦主爻,所以又不甘静止。困于危险中而欲运动,不会有好的结果。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注释】
(1)止诸躬也:躬——同于身。止在全身、全身而退。
【译文】
六四:止住全身,没有灾难。
《象传》说:“艮其身”的意思是全身而退。
六四爻居位正而下无应援,近君之位,且遇柔君,理应严格要求自己,不乱说不乱动,以柔顺之德侍从,才不会有灾难。如果借助九三的力量,盲目上进,恐有不测,小心谨慎才无大错。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注释】
(1)艮其辅:辅——脸颊。
(2)言有序:说话有条理。
(3)悔亡:没有悔恨。
【译文】
六五:止在脸颊牙床,说话有条理,没有悔恨。
《象传》说:止在脸颊牙床,沉默寡言,说明六五能居中守正。
六五爻柔居尊位,才质不足,且有失正之嫌。因而持中守静为第一要义,乱开口就那不得了,位尊更应慎言,金口玉言嘛。戏说上帝给人造了两个耳朵,一个嘴巴,便是让人少说多听。特别是占据要位者,绝对不能信口开河。平凡者也要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话前要经过思考。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注释】
(1)敦艮:敦——dūn、duì 厚道、笃厚;诚心诚意;督促;姓。《周易大传今注》“犹言多也。”敦艮——意味顾及全身所有部位,不会顾此失彼,顾前忘后。
【译文】
上九:注重保护全身,并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吉祥。
《象传》说:保护全身之所以吉祥,是因为敦厚而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必得善终。
上九爻刚居卦末,位置失正,当为善守善终者,所以笃实守静为最佳。“敦艮”便是“大智若愚”和“无为”的境界。
依此卦预测:
运势:行止自持莫逞强,敦厚无贪远祸殃。静观其变通大运,爵位高升乐方长。
事业:守成静观戒急躁,盲目扩张会遇坎。鼎故革新暂停止,别有天地宜放眼。 买卖:景观市场趋势和前景不错。
寻物:房前屋后小路边,沿途庙宇和道观。
旅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婚姻:男生得意笑开颜,多家倩女涌向前。女生失态常愁嫁,好饭难免也会晚。
性格:笃实仁厚口木讷,生性内向腿脚懒。固执不解风情事,饮食男女总喜甜。
疾病:全面预防。
方位:利南、西南,不利东、西、西北。
推背图第十七象结合此卦,寓示或吻合了宋辽“澶渊之盟”的情况。
谶曰:声赫赫,干戈息。扫边氛,奠邦邑。
前两句是说宋真宗时期大辽开始屡次进犯边境,宋真宗御驾亲征化解了这场战乱,然后双方还达成了议和,史称澶渊之盟。后面两句是说战乱过后,维持了上百年时间的和平。
诗曰:天子亲征乍渡河,欢声百里起讴歌。运筹幸有完全女,奏得奇功在议和。
前两句讲宋真宗亲自带领兵马出征,士兵们精神抖擞,勇猛无比,很快就扭转了战局。后两句讲在寇准等大臣的策划之下,守军取得了突破性的胜利,如果乘胜追击很有可能会取得全面胜利,但宫廷遵循《艮卦》之意命令议和。“完全女”或指寇准。
金圣叹注解:
此象主宋真宗澶渊之役。景德元年,契丹大举入寇,寇准劝帝亲征,乃幸澶渊。既渡河,远近望见卸盖皆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契丹夺气,遂议和。

图中一条河,彼岸有一个身着华丽的汉人(或指宋真宗)。此岸是一个胡人,双手作揖(或指契丹人)。和好的象征。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