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炼成钢
——王杰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系列讲座之八
王杰精神的形成与凝练并非是一个偶然而成的结果。王杰出生的金乡平原,自古就是一块文化圣地,大约四千五百年前,在夏朝时这里就称之缗国,曾是大舜之子季禧的封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曾属山阳郡管辖,家喻户晓的“鸡黍之约”的故事就发生东汉末年的金乡县鸡黍镇。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有湖西抗日根据地,属于湖西革命老区,归冀鲁豫边区辖制,1938年5月,这里发生了“三千民。斗日寇”的英雄壮举,后来的羊山战役与万福河阻击战等战斗故事深深影响着童年的王杰思想。王杰家族家风厚重,王家有著名的《三槐堂王氏家训》,小时候王杰就爱听历史故事和英雄故事,王杰从小就沐浴在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洗礼之中,塑造着一个英雄的灵魂。
王杰学习的金乡一中,前身是湖西中学,具有红色传承。湖西中学的创始人李贞乾同时兼任湖西专署专员,后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湖西中学至新中国成立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千余名干部。王杰从小读的书,除了传统文化读本外,大都是……著作、英雄传记与革命故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黄继光》、《董存瑞》、《英雄儿女》、《扑不灭的火焰》、《昆仑山的一棵草》等,这些书籍及电影,让人学习英模,让人学习先进,让人奋斗励志,让人热血沸腾,同时王杰还自觉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学……著”,这使王杰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当时王杰所在部队曾开展过向王克勤学习的活动,王杰当过班长,王克勤也当过班长,两人有共同之处!王克勤,1920年至1947年。王克勤1939年7月被国民党抓丁入伍,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后加入了人民军队,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王克勤迅速成长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英勇善战的优秀战士,从1945年10月至1946年10月,王克勤一人歼敌232名,俘虏敌人14名,他战绩显著,九次立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王克勤升为班长后,他用“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的格言来教育战士们团结协作,并将全班战士以二人一组组成互助小组,开展思想、技术、生活三大互助活动。1946年10月6日,王克勤带领全班与国民党军激战一天,打退敌人数次进功,歼敌无数,而全班无一伤亡。战后王克勤被提升为排长。从此,王克勤创立以战士互助活动为主的王克勤运动,在刘邓率领的二野中普遍学习,王克勤所在的二野六纵先后授于王克勤“战斗英雄”和“三大互助模范”称号。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为题的社论,称赞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号召人民军队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发动了鲁西南战役,7月10日,王克勤受命担任定陶北门的攻坚任务后,率领全排奋勇登城,负伤后依然指挥战斗,最后因失血过多于次日凌晨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王克勤生前排被命名为“王克勤排”。王克勤担任排长期间,将全排战士两人一列编为一组,以老带新,以长补短,军事训练中互帮互学,日常生活上互相关照,在战斗中互相支持,王克勤创造的三大互助运动被称为“王克勤运动”,这在当时建军及军队机制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王杰担任班长后,从王克勤运动中汲取了许多经验,王杰带领战士苦练本领,大学毛著,最终将王杰班带成工兵营尖子班,王杰也被誉为“郭兴福式四会教练员”。王杰同志牺牲之后,王杰生前所在的班被国防部命名为“王杰班”。1965年11月27日,“王杰班”命名大会在济南八一礼堂隆重举行。这次“王杰班”命名大会规格很高,国防部、济南军区、装甲兵部队、山东省党政高级官员到会参加。济南军区杨得志司令员、谭启龙政委亲手将一面由七名优秀女工用一周时间赶制绣出的“王杰班”奖旗授于了第一任“王杰班”的班长侯兴家同志。会上,谭启龙、杨得志、苏毅然等军政领导人先后为“王杰班”题词,并鼓励“王杰班”要把“两不怕”精神学到手,将王杰精神弘扬下去,让“王杰班”成为永恒的英雄集体与精神载体!
王杰的成长过程决定了英雄的行为绝非偶然而成!王杰从家风影响到湖西老区的影响,从传统文化教育到《三槐堂王氏家训》,从湖西一中学校学生到解放军战士,从打锤标兵到五好战士,从尖子班班长到郭兴福式四会教练员,王杰就是这样任劳任怨,从人民的勤务员到人民的老黄牛,从平凡走向伟大,从“剑胆琴心”到舍生取义的纵身一扑……
当时的张楼民兵地雷班班长李彦青这样回忆王杰的最后时刻:“1965年七月初,王杰随部队来到我们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7月14日搞实爆,王杰提前来到训练场地,把我们集合起来,然后把我们带到训练场地。实爆前,他把所讲的三种地雷的课程简单地复习了一遍,又讲了安全措施。然后,王杰面朝西,一腿跪着,一腿蹲着埋雷。因为是第一次搞实爆,有些同志为看清楚,就走向前,前边的蹲着,后边的站着,我就站在他左前方。他首先把雷坑挖好,然后开始包炸药,他一边包,一边讲,炸药包好了,用绳子捆上,再安上启爆装置,用一尺多长的小细绳打母子扣,系在拉火栓上。都准备好了,把炸药包放在雷坑里,用军用铁锹往里埋土,刚埋了两三锹土,地雷突然发生意外爆炸。当时把启爆装置拆除掉已经来不及,把炸药包挖出扔掉也来不及,叫民兵散开更来不急。我认为王杰是躲得开的,一是他技术过硬,还有他是跪着埋雷,腿一蹬,往后一仰就可躲开。但为了掩护大家,他往前扑了过去。一声巨响,地雷爆炸。后来,我听到有人喊:王教员炸死了。我们都哭了。”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者简介
菩提树教育工作者。喜欢诵读和文字,喜欢用声音守护着童真,用文字丈量着世界。亦喜亦忧,在文字里寻道,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明明德而至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