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恒的记忆
文/张汉文
退休已经二年了,茶余饭后还时常回想起四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历程。使我至今难忘的,还是七八十年代初为人师时,受益终生的人与故事。
最近,读了云新撰写的回忆作品<我的爸爸>后,对这位老校长的敬佩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更唤起我对刘广恒校长书声教育生涯精彩片段的美好回忆……
一九七六年秋季,我在书声乡裕隆村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第二年(1977 年刘校长从土城子中学调回书声中学)很荣幸地成为刘校长麾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作为一名村校教师,虽然接触总校校长的机会不多,但是,能够经常听到同事的介绍,同时也能感觉到他是一位有传奇故事的人。
刘校长性格幽默开朗,谈笑风生,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讲起话来干板夺萃。每学期总校至少要召开四次村校校长会议(那时全乡有九所村校,石门沟村校长李殿祥、水泉村校长吴培坦、龙潭沟村校长张永、裕隆村校长刘善贵、前进村校长朱凤鸣、西厂村校长胡广福、五星村校长吴连元、乌兰之根村校长田宝生、天义号村校长艾文银),我偶尔代表所在村校校长参加,会上,刘校长的开场白干净利索,开门见山,无官腔,有水平,接地气。他评价村校教学管理工作时开诚布公,功过分明,与会同志心悦诚服,他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村校校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光明磊落、高风亮节、严于律己、身先士卒,做出表率给教师看。会后,他习惯和村校校长促膝交流,唠唠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问问他们工作上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不时地搞搞幽默,开开玩笑,上下级关系处理的温馨和谐。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九年,正值刘校长执政时期,也是书声教育史上的辉煌时期,全乡一所远近闻名的高中,九个行政村九所村校,五十八个教学点,包括复式教学总共有九十多个教学班。规模之大,只有大格局才能办好大教育,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刘校长一九七七年调回书声,他与时俱进,对十年动乱后的教育有深刻的思考,于是,大胆倡导并带领广大教职工昂首阔步,拨乱反正,强调教育管理,狠抓教学质量。
每年寒暑假,总校都要召开由全乡教职工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安排大量的时间对教师进行政治和业务培训,从思想教育入手,着力打造合格的教师队伍。刘校长经常给老师们讲,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教育不容忽视,千方百计来夯实。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要有一桶水,一桶水从哪里来,就是要从刻苦学习积累得来。他要求教师要经常充实自己,更新知识结构,要有真本领和硬功夫,切莫误人子弟,要对得起父老和百姓的孩子。正是基于这样教育理念,庞大的民办代课教师队伍不畏条件艰苦,不怕困难,刻苦钻研,朝气蓬勃,干劲十足。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风清气正的校风、扎实严谨的教风、认真刻苦的学风,
此三风是书声教育管理的三大特色,出色的教学质量是克什克腾旗教育战线一道靓丽的风景,人才辈出的摇篮是社会对书声教育这片热土的客观评价。我曾写过一首诗,这样叙事歌颂的---
《故乡教育情怀》。
书声可爱的故乡
一个悦耳的名字
革命先烈战斗洗礼的地方
教育战线是一片圣洁的沃土
教育教学成果灿烂辉煌
七八十年代--- 孩子们就近入学
小学初中村办学堂
一所高中管理得有声有色
在克什克腾大地上名气远扬
那时候
一支庞大的民办教师队伍
辛勤工作在教学岗位之上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
教育的振兴在教师
教书育人
历史使命落在教育工作者的肩膀
那时候
贫困山区学校
教育经费 杯水车薪
条件简陋 设备匮乏
领导攻坚克难 初心不忘
师生勤工俭学 自制教具
水泥抹黑板 青砖垒讲台
校园依然勃勃生机 书声郎朗
那时候
民办教师还未曾有转正之说
工分补贴 生活清贫
含辛茹苦 执着追求
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白天
讲台上
传道授业 辛勤耕耘
情系学生 以校为家
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
无私奉献 无怨无悔
为百姓子女学业有成
放飞希望
夜晚
课桌旁
批改作业 撰写教案
废寝忘食 一丝不苟
呕心沥血 敬业爱岗
十年如一日
寒来暑往
对教师称谓当之无愧
太阳下面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烛光
三尺讲台存日月
一支粉笔写春秋
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
永远在学生记忆里珍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故乡教育满园春色芬芳
各行各业有栋梁
莘莘学子不断谱写新时代书声之歌
为梦畅想
刘校长带领着这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至今,从书声走出去的学子们对书声教育这片沃土还是魂牵梦绕,十分眷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的确,一所出色的学校,必定有一支作风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必定有一位德才兼备的校长来打造和领导,书声有个刘广恒,他就是那个好校长。
刘校长走过的路是一条教育管理者的成功之路,他在书声教育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人生故事将成为书声人广为流传的永恒记忆……
〖注:书声⑴--地名,原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书声乡,革命老区,以时任区长潘书声烈士名字命名,故称书声。
作者简介:张汉文,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书声乡玉泉龙人。1976 年从事教育工作,曾在裕隆村校、书声乡总校和克旗经棚镇中心完小任职,中学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