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遥先生已经逝世28周年了。
在陕西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像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这些泰斗级作家,这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更是我们陕西作家们的骄傲!

1981年7月陕西省文化厅举办了一个(文学创作培训班),要求每个县文化馆派一名文学干部到西安参加文学创作培训,馆里派我前去参加。
那天吃早餐的时候,跟我住在一起的一个陕北的女作家说:“哎呀!太好咧!今天是我们陕北老乡,路遥老师给我们上创作辅导课哩,太好咧!”

听着她连着说了两个“太好咧!”我也跟着有了兴奋的感觉。上课的时候,路遥老师跟作协党组书记胡采一起走进了教室。他穿一身灰卡机布衣裤,黝黑的皮肤,因为长期吸烟一讲话满口的黄牙,他说的头一句话就是:“作家的劳动跟种地的农民,从本质上讲没有什么两样,我很欣赏我的父亲。”

路遥说,“小时候跟父亲上山种地,看见父亲把自留地里的庄稼收拾的井井有条,连地边边角角都修剪的整整齐齐,光光溜溜的,有时候父亲坐在地埂上,看着自己精心侍弄的庄稼,一个人竟然笑出了声。”他还说:“父亲干农活已经干成艺术家了,种地对父亲来说,就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路遥老师是一个热爱陕北那片黄天厚土的农民作家,开口闭口讲的都是土地。他让我们要仔细的观察生活,就像农民在土地里发现了好苗子一样,要细心的观察它,培育它,才能让它长成好庄稼。
1982年读了路遥发表在《收获》上的小说《人生》,更加觉得他对那片黄天厚土的热爱。

路遥他不会用电脑,《平凡的世界》洋洋300百万字,他全部用手写成,就像300万棵庄稼,路遥精心细致的滋润,耗去了数年的时光。路遥是否像他的父亲一样,望着那几麻袋的手稿,是不是也同样露出了幸福享受的笑容呢?而现实中,路遥在写完了《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字后,他愤然将钢笔扔出了窗外,痛苦的呐喊着:“日他妈的文学!”

路遥在世时,大部分生活和写作都在陕北,我们可以想象他写作的情景:寒冷的冬夜,冻饿交加的路遥蜷缩成一团,颤抖的手指紧握着钢笔,伏身在稿纸上,无数个夜晚,在虫鸣狗吠声中,在昏暗的灯光下,通宵的苦熬着……

陕西省几位成就卓著的作家都是这样,柳青如此,陈忠实如此,王蓬也如此。他们这些人民的作家,是自觉地、全身心讲述中国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述中国劳动人民故事的杰出代表。
他们是探求文学规律与文以载道相映成趣的杰出代表,是人格魅力与文学魅力相得益彰的杰出代表。是艺术家的使命担当和文学作品完美融合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和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

这些人民的作家,压根儿就离不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一个作家跟他生活的土地是水土交融的,与他的人民更是无法割舍的。
路遥走了已经28年了,但陕北人只要是向外地人说起文学,一张口便是我们的路遥如何如何。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那种出自人民意愿的情感,说明了路遥与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有如此深厚的交情,因为人民知道,路遥是他们的,是为他们而写作的作家!

1992年11月17日,年仅42岁的路遥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
路遥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平凡的人们。
路遥和他的作品奉献出的精神食粮,仍然在激励着平凡世界里的人们,于逆境中自强不息,在苦难中搏击人生!
路遥老师,虽然我只听了你一堂课,可我记住了你的教诲:“做黄土地的儿女,为人民而写作!”

文诵者介绍

李季君:中国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诗词家协会会员,市志愿者阅读朗诵委员会主任,汉中市为老公益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投稿请扫码关注!
应作者临时请求,本文及音频未做专业评审!如有问题敬请谅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