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午时分,阳光正暖。河南省宝丰县闹店镇响潭营村56岁的村民戴长坡像往常那样,跨上电动三轮车出门“上岗”。虽然近两个月来几乎都是“空手而归”,但他丝毫没有感到沮丧。
宝丰县闹店中学共有师生1300余名,实行寄宿制管理。去年9月,老戴去学校送孙子上学时,发现学校的泔水被当做垃圾倒掉,就自告奋勇当起了 “泔水倌”。
老戴的目的地是离村子1.8公里的镇中学。此时的餐厅里,土豆鸡块、烧茄子、紫菜蛋花汤,荤素搭配的饭菜,同学们正吃得津津有味。
闹店中学共有师生1300余名,实行寄宿制管理。去年9月,老戴去学校送孙子上学时,发现学校的泔水被当做垃圾倒掉,就自告奋勇当起了 “泔水倌”。
“粮食就是咱庄稼人的命,可不能就这样浪费。”老戴说,自此,他一天3趟按餐点去拉泔水,用这些丢弃的馒头块儿、米粒儿给家里的牲畜“贴贴膘儿”。虽然一个月还能省下300多块的饲料钱,但老戴一直高兴不起来。
当了一辈子农民,老戴最见不得浪费粮食。“小时候天天盼过年,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白馍馍。”在他的记忆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里上顿红薯、下顿红薯,吃了也老是不耐饥,经常半晌儿饿的肚子“咕咕”叫。加上兄弟姐妹多,母亲还时常会去野外采摘桃叶、桑叶等煮熟给他们充饥……
“叮铃铃……”随着午餐结束铃声响起,打断了老戴的思绪。在餐厅门口的泔水桶边上,看着小半桶不到的泔水桶,老戴笑得跟冬日的阳光一样温和灿烂。
“以前来拉泔水,你总是耷拉着脸,跟谁欠你钱一样。最近是有啥喜事?”餐厅经理唐来生打趣地说道。
“高兴啊!如今,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都能‘光盘’了,用孙子的话说泔水桶‘瘦身’了,俺也该‘失业’了,但俺还是想来看看,这泔水桶一直‘瘦’下去!” 戴长坡认真地回应道。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厉行节约要从孩子抓起。老戴你放心,这泔水桶一定会越来越‘瘦’!” 正在餐厅值班的闹店中学校长褚灿辉接过话茬说,针对学校浪费的“重灾区”——学生用餐,该校严把食材关,定期让学生对饭菜口感打分,倒逼餐厅提升饭菜口感,确保学生吃得好;实行周包餐制,给学生们打饭时“少舀勤添”,吃饱为止。同时,学生请假提前跟餐厅做好沟通,该天餐费退还学生,确保餐厅“计口下粮”不浪费;就餐期间安排值班教师做好文明监督,发现浪费行为当场教育,确保学生立行立改,并与班级量化考核挂钩,让老师做好后续好习惯养成,使学生真正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好好好,这俺就放心啦!”老戴边说边轻松地把泔水桶放上三轮车,满意地离去。一路上,车厢里两个大黑桶碰撞着发出“咣咣铛铛”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不满”,老戴抬眼望了望绿油油的麦田喃喃自语:老伙计你别生气,来年咱俩去浇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