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白全忠)听说一向被我佩服的五体投地的白海山在潭头柏枝崖村里驻村,有好多的故事,我就软磨硬缠一定要去他村里看看,拗不过,趁过假期,他只好带我去了。我们是骑摩托车去的,他载着我在乡间小路上跑的飞快,沿途田舍可见,庄稼茁壮,绿色翠盖,生机盎然,不由得陶醉于田野之间。
上坡拐弯,灵活换挡,在山间小路他骑得熟门熟路,问他,他说他已经骑坏过三辆摩托,引得我愈发想一探究竟。来到他寝办合一的简陋卧室,无意间发现抽屉里有很多扳手、瓦刀、老虎钳等修理工具,更觉奇怪。驻村工作队员,要这么多玩意干什么?

原来,作为栾川县城市管理局派驻潭头镇柏枝崖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的白海山,竟有两个绰号,一个是修理工,另一个叫“小诸葛”。
“小诸葛”的由来
那天清晨五时半,我俩从镇政府出发,骑摩托去村里,20余里的路程,骑行已经超过半个小时。只见村里空气清新,土壤湿润,路边的玉米沾着露珠,绿的发亮,可着劲儿拔节往上长,山上云雾缭绕,树木葱茏,翠色青青。宽阔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边“永远跟党走”、“柏枝崖村欢迎您”鲜红大字格外夺目,不时有路边干活的人们亲热地跟海山打着招呼。
支书老李听说我们过来,到了村部,听海山说我是他朋友,就一个劲儿地说白海山的好处,听一个支部书记不住称赞一个驻村队员,不可思议,就问他海山骑摩托车的事。老李唠开了话匣子。
老白2018年来村驻队的时候,当时村里还都是土路,坡陡弯急,交通不便,缺水少电,群众生产艰难,生活困苦。加上村班子软弱涣散,矛盾纠纷不断,整个村子就像没有大梁的房子,被外村人说成是“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精”的告状村,真是“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老白驻村后,群众发现这人性情耿直,为人实在,工作踏实,讲话幽默,村干部有事没事,都喜欢和他唠叨几句。听说老白当过教师,做过播音员和记者,下乡搞过新农村建设,在国企搞过行政,工作经历丰富。我和班子成员遇到不顺心的事都想和他说说。开始老白只是不吭声,半个多月后,老白给我和村长每人一个“锦囊妙计”,分别写着“思想上:摆正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方法上:公开、公平、公正;行动上: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两行字。同时督促党支部抓紧筹备召开民主生活会。老白在民主生活会上,结合柏枝崖发展,专题讲解“党领导一切”内涵和意义,在党员干部中充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一举化解了村“两委”“每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矛盾局面,老白“小诸葛”的名号就这样叫开了。
两次把“第一书记”带进沟里
工作队进村后,他们首先从入户走访调研开始。没有交通工具,老白就从自己工资里挤出4300元买来一辆踏板摩托车。他从来没有骑过摩托,简单练习后就上路了。
第一次走访贫困户张爱立家是那年春天,他载着第一书记上个近35度的陡坡,上到半坡减档时,由于技术不熟练,离合没控制好,前轮突然撅了起来,两个人连人带车摔到三米远的边沟上,车轮还在飞转,从地上爬起来,两个人的胳膊、腿都被磕烂,鲜血淋漓。他不顾自己剧痛,先去扶书记。荒山野岭没有人烟,摩托车也摔坏了,只好徒步到3里外的贫困户家,找到仅有的一点酒精消炎,这又让他们痛的钻心。
五天后,伤还没有痊愈,老白又骑着摩托上路了,等到全村群众走访一个遍,摩托里程已达两千公里。听说弯梁摩托更适宜走山路,老白便宜把摩托卖给县城一个朋友,又买第二个弯梁摩托。骑上弯梁摩托,老白的车技也十分熟练了,走访群众更加方便了。
一次回镇上开会,老白又带着第一书记在乡间小路上飞驰。走到拨云岭山口处,不料一阵山风吹来,将他们连人带车掀翻在地,公文包甩出10米多远。第一书记捡回公文包,两人四目相对的刹那间,一时无语,所有的尴尬、艰难和委屈涌上心头。见第一书记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老白马上扶起摩托,强装若无其事地说:“走!”现在回想起来,老白说:两次骑摩托把第一书记带到沟里,这在栾川驻村扶贫史上,我恐怕是第一人。
化腐朽为神奇
刚来柏枝崖村时,全村都是土路,经过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村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村里长年缺水,经老白多次到镇上跑腾,村里埋设了自来水管,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通讯光缆也架到了村委会,贫困户张东改买了个智能机,加上老白的微信后,时不时地给他发个表情,非常搞笑。
水、电、路都通了,一部分村民搬到镇上扶贫移民安置小区,可没有收入,村民们坐不住了。当时上级正好10万元集体项目扶持资金找不到项目,村干部找到老白问计。老白说:咱们村子叫柏枝崖,离重渡沟景区又近,柏树、竹林特别多,几百年的老树根特别耐腐朽,村民都从山里刨回当柴烧,何不加工成柏树根雕,变废为宝。经他一点播,几个村干部的脑瓜突然开了窍。经村委研究,决定创办竹木旅游工艺品厂。老白听说村里一个在北京打工的村民有根雕手艺,多次打电话邀请他回乡创业。几番周折,终于说服他放弃了北京月薪8千元的工作回到村里,当起了竹木旅游工艺品厂的技师和负责人。贫困户把散落的朽木疙瘩拿到加工厂一加工,拿到重渡沟就能卖上了几百元,开工两年来,生意出奇地好。
村里有个种植代料猴头菇和木灵芝的项目,技术成熟,产量稳定,但因产品单一,附加值低,销路不畅,一直束缚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老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就建议农户将猴头菇加工成了猴菇粉,将木灵芝加工成了多种多样造型奇特的灵芝盆景,在大路边建起了产品展示大厅,吸引了无数过往游客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灵芝和猴头菇身价倍增,收益大幅增长。
老白的摩托车工具箱里老虎钳、扳手、手锯一应俱全,他指着村委会的点灯和水管说:这都是我们自力更生的杰作。如今,农户一个电话过来,他会马上骑摩托赶到村民家里,修理水管、电线,他样样在行,村民们都超喜欢他,“修理工”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不仅如此,老白还给柏枝崖村制定了《2020—2025乡村旅游远景规划》,要打通旅游通道、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他更多的奇思妙想正引领着柏枝崖村走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未来。
【责任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