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炼成钢
——王杰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系列讲座之七
1961年8月8日,王杰带着凌云壮志走入徐州军营即坦克二师工兵营一连,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期间,王杰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与教导,处处以英雄人物为榜样,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他勤奋好学,严于律己,他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在艰苦历练中孕育出思想的伟大,在火热军营中点燃起激情的人生,王杰入伍后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1963年3月3日,王杰看了《昆仑山上的一棵草》这部电影后,他说好像上了一堂深刻的政治课,他对战友说:我们要听……的教导,我们作为革命战士要像松柏一样,不怕狂风暴雨,要像杨柳一样插在哪里就活在哪里,我们要做昆仑山上的一棵草,它迎着风雪,抗着暴雨,在那高山岩石上扎根、生长。1963年3月5日,……号召全国军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当时在全国蔚然成风,王杰在班里率先成立了学习雷锋小组。
1964年4月5日,王杰与战友刘成科在搅拌沥青时,被一块着火的沥青烫伤了右手,王杰依然坚持用左手练习写字、写日记和学习心得,他说:“学习……著作,光看不行,还得好好记笔记;记了,才便于督促检查自己。”
1964年6月9日,王杰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模范的共产党员》这本书,王杰决心永远向书中的英雄人物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像袁西乐那样,在生活上像何志远将军那样,处处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著作,积极向上,争取早日加入组织,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段时间,王杰还读过《模范共青团员》、《伟大的十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一些英雄模范事迹》、《把……著作学的更好》、《……思想是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旗帜》等书。
王杰不仅工作认真,学习刻苦,还是一个艰苦朴素的带头人。王杰看完《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电影后,他看到好八连的战士们衣服破了自己补,袜子坏了自己缝,对他影响很大,他不仅自己缝衣补袜,还帮助战友缝缝补补。1965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王杰班的新战士陈建桐将穿破的袜子扔掉了,写信叫家里寄新袜来,王杰知道后,替他捡了回来,拉着小陈一起补好了袜子。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王杰。王杰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总是当仁不让,挺身而出。1962年元旦后的一天,工兵一连奉命执行架桥任务,王杰脱下棉袄第一个跳入水中打桩架桥,其它同志轮流上岸休整,而王杰坚持干了两班。1964夏天一个深夜,王杰被雷雨惊醒,他想起工地上还有油桶、木料、施工器材,就冒雨奔上工地,奋力抢救。
1965年5月1日,工兵营副政委王步尧作抗美援越的战备动员报告,当听到美帝国主义对越南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时,王杰用大头针刺破中指,写下了请战血书:“坚决支援越南的斗争,我要当一名志愿军。”
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组织民兵进行“绊发防步兵应用地雷”实爆训练时,炸药包意外发生爆炸,为了保护在场的十二位民兵和人武干部,王杰临危不惧,毅然扑向炸点,壮烈牺牲。王杰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1965年5月1日写下的“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的誓言。王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又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等五代领导高度赞赏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以“两不怕”精神为核心的王杰精神已经成为国家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杰精神将世代承传,永放光芒。
王杰同志牺牲后,王杰日记、王杰故事、王杰事迹、王杰精神以及王杰同志的传奇爱情竟然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社会上传播开来,王杰不再是作为一个姓氏名称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符号与文化象征横贯于中华大地!王杰精神中所携带的英雄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共产主义文化交织在一起,在中华文明的精神土壤中形成了独立自主的一种当代文化体系,它包含着理想激情又富有革命主义的英雄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时代气息。在那个光辉灿烂的革命时代,王杰日记、王杰事迹、王杰精神以及王杰故事似乎一夜之间春暖山绿妇孺皆知。王杰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是一个在新旧中国交替之间成长起来的人民子弟兵,正是因为他的内心世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因素与精神美德,而且这种传统美德又与革命意志、英雄品质与共产主义精神等交织在一起,才让这位英雄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舍生取义,他用自己的美好青春与短暂生命去阐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与革命主义的大无畏精神。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并于2016年6月组建文化群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于2017年 2月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并开展征文活动。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一代文人的责任!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包括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让中华文化光耀四方。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者简介
菩提树教育工作者。喜欢诵读和文字,喜欢用声音守护着童真,用文字丈量着世界。亦喜亦忧,在文字里寻道,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明明德而至于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