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峪行》
作者/和文高

昨天是农历十月初一,偃师市作家协会部分会员,到革命老区府店镇柏峪村,进行送戏下乡文化采风活动,为革命老区人民慰问演出。
秋意浓浓,薄雾笼罩在河洛大地上空,初升的太阳若隐若现,透出一缕缕阳光。
大家分乘七辆车从二0七国道出发,到参驾店村往南,翻过山神庙,沿着崎岖的山路南行约四公里,便到了柏峪村委会驻地。
柏峪村深居大山腹地,三面环山,一条季节小河,横穿峪中,河道中被山水冲刷的石头又光又滑。
山高林密,灌木葱葱,深秋的山林,仍有片片红叶、黄叶和耐寒的绿叶,大小不一的红柿,象小红灯笼一样还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山鸟在红柿上叼啄,不时发出美丽的鸟叫声,在山谷中悦耳动听。
在这条不长的山谷里,有12个自然村,象四川的九寨沟一样,每村都有它的自然特点,有的依山而建,有的挖窑定居,还有的用石块垒起石房,门前有石桌、石橙和石板床,有着浓郁的山村特色。
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各有特色,有小山寨,有农庄、有休闲村,还有农家乐,吃住游一条龙,吸引了城里的闲散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路边的小摊上,摆着各种各样城里见不到的山货,走时顺便捎点,或自用或送客,有山鸡、有野山药,有土蜂蜜,红柿饼,还有黄金般的山玉米糁。
有点手艺的山民,上山砍根对角刺、野青藤,就能做成各种造型的根雕,有手扙,有木玩,游客做为纪念品买回留作纪念,既能欣赏,又能做为艺术品。
过去贫穷落后的山民,如今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也玩起了智能手机,用微信收款,还能听音乐,玩抖音,虽遥居深山,也能知道世界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
静谧的山沟顿时热闹了起来,农村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幢幢新房在山沟里格外耀眼,门前的小轿车一辆又一辆,鸡、鸭、猫、狗不时从眼前走过,牛羊成群上山头,象一幅美丽的山景画,这些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气象。
宽敞的村委大院内,有办公楼,有演出舞台,有图书阅览室,还有各种健身活动器材,老区人民有了健身学习的场所,这是党和上级政府为老区人民办的一件大好事。
演出开始前,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李向阳同志代表偃师市作协向老区人民表示深切慰问,衷心感谢老区人民对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市作协名誉主席、偃师市革命老区促进会会长常景周同志介绍了老区建设近年来的各种新变化。
常会长虽年过花甲,而乐于无私奉献,长年奔波在革命老区第一线,为老区建设出谋划策,筹资金,上项目,深受老区人民的拥戴。
作协高龙分会为老区人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有戏曲清唱,有诗歌朗诵,还有演唱了红色经典歌曲,台下频频响起老区人民的热情掌声。
偃师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牛崇姣女士,现场表演了她精湛的剪纸艺术,为老区人民剪出了一幅幅生活艺术剪纸,窗花和各种动物,送给老区人民。
老中青作家们,不顾山高坡陡,沿着崎岖山路,到当年皮定均司令员在柏峪开展革命活动的五花坪,进行实地采访体验,进一步缅怀先烈们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作协高龙分会会长左永生先生,年过七旬,不惧山高路险,仍和青年作家们一样穿山越岭,钻林穿涧,亲自到一线体验生活,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掌握第一手素材和资料。
作家们最后在安乐村碾道湾歼击日寇旧址的纪念碑前,聆听常景周会长讲述安乐人民在当年抗战时期,不计安危,置生死度外,怀着对日寇的刻骨仇恨,在李元寨等众乡邻的带领下,歼灭了日军驻洛最高指挥官梅协联队长,这场激动人心的战役,在中原地区引起了巨大震动,对广大人民的抗日信心,产生了空前影响,极大的挫伤了日寇战争狂人的锐气,沉重打击了日寇的侵略野心,为广大人民抗击日寇做出了光辉榜样,在抗日历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一天的采风学习,重走了革命路,作家们深入一线体验生活,起到了良好效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永葆爱国之心,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好正能量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强大的祖国,使国家强大,人民安康。
2020.11.17日于聚贤斋


和文高简介
和文高,河南偃师人,中共党员,曾任偃师县服装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偃师县轻工鞋厂厂长。
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员,洛阳市职工作协会员,偃师市作家协会对外联络部长,副秘书长,偃师市古风创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洛阳市诗词协会偃师分会常务副会长,偃师市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