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露台观天(之三)
阴晴圆缺都是月……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有不同,无月的黑夜也有不同,月亮营造的那种“月朦胧、夜朦胧”的场景氛围,特别容易撩起人的思绪,引发思亲怀乡之情,抒叹世事人生之感慨,由此又创造演绎许多美妙神奇的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斫桂”,而那“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意时空又演出了多少少男少女们的动人故事。
和太阳不同,也和其他的星辰不同,月有阴晴圆缺,朔望盈亏。正是这月缺月圆,月月轮回的奇异景象,引发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团圆”的无限向往与期盼,在“月圆”这种天相上寄托了对于爱情,对于家庭团圆幸福和美满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于是,元宵、中秋便成为以“月圆”为载体为主题的传统节日,甚至还专门为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先人亲友的魂灵设立了一个节日——“中元节”;
于是,咏月抒情的诗词便千古传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于是,对月引吭高歌低吟浅唱的歌便悠扬嘹亮:《花好月圆》,《彩云追月》,《十五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还有那经久不衰的古老的《敖包之歌》——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啊,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于是,有了闲情逸致的我便每每在露台上仰望夜空,看那新月如钩,满月玉盘;看那上弦月出于日落之前,清晨晓月高悬于朝霞之间,在同一个天际同时呈现日月两个轮盘;看那彩云追月,月食复原……
一任思绪游弋:发思古之幽情,替杞人而忧天,恍然若羽化登仙,……神定觉来,依然月光如水,独自倚栏。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天津市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者。业余爱好诵读,中国朗诵联盟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多家平台签约主播。
作者简介:裴新政,男,71岁,生于河南潢川,潢高老三届学生,下乡知青。现为平顶山煤矿退休职工。业余爱好文学,喜欢摄影,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