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露) “十三五”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2020年11月16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召开洛阳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扶贫扶志专场新闻发布会。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洛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孙云斌;市文广旅局二级调研员张旭;洛阳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郑征;洛阳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李旭。孙云斌同志作为代表发布洛阳市扶贫扶志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中央、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总要求,坚持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作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主线,扎实推进扶贫扶志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脱贫719个贫困村、47.4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9.1%下降到2019年底的0.5%,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一、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落地生根。
扶贫扶志,关键在于改变思想观念。我们着力从三个层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对农村贫困群众的思想引导。一是积极整合理论宣讲教育资源;二是建立完善城乡基层全覆盖的宣讲网络;三是广泛采取“理论+舆论”形式开展宣传宣讲。相继选树了张书军、杨来法、张嵩现等一大批脱贫一线先进典型,树立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鲜明导向,营造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助推全市扶贫扶志工作提质增效。
将扶贫扶志工作纳入各类创建指标和考核细则,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与脱贫攻坚工作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二是积极创新“星级文明户”评选;三是广泛开展“乡村光荣榜”选树宣介;四是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8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12个志愿服务中心、150个乡镇街道志愿服务站。
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
通过文化扶贫、“扶志”自强,创造出奔腾而来的脱贫内生动力。一是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推进文化惠民文艺扶贫;三是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四是加强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民风家风持续向善向好。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使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议事组织作用;二是着力发挥村规民约约束作用;三是注重乡风家风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面积在60平米以上的村史馆44个,各类家风家训馆293家,群众性宣传教育有了新载体,扶贫扶志工作有了新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下一步,洛阳市扶贫扶志工作将按照省委提出的“五查五确保”要求,重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报、台、网、端同向发力,挖掘一批典型案例,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讲好洛阳脱贫故事,培育好乡风,弘扬主旋律,以“清新简约、务本责实、实干兴洛”的作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长极,书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