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作品:父亲的背影
作者:林会玲
每每读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我眼前就浮现出父亲壮年时厚实、高大的背影,暮年时肥胖、迟缓的背影。这背影曾经那么熟悉、亲切,而今却只能出现在梦境里、回忆中。

儿时,父亲的背就是我温暖的床,这是只有我这个小女儿才享有的专利。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有段时间不想去“托儿所”,父亲就把我带到“郭家河”(1983年安康发洪水时已经淹没了)上班。每天清晨父亲背着我出门等候通勤车,父亲的背好宽、好厚、好温暖。遇见下雨天,路上不好走,父亲就会背着我去上学。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路上。还有看露天电影的时候,我困了,就会趴在父亲的背上进入甜蜜的梦乡。电影散场了,还赖在父亲的背上,不肯下来,一路上有节奏的,这么晃着就回家了。

懂事后,记忆里也总是父亲忙碌的身影。那时的他雷厉风行,是矫健、灵活的背影。我们兄妹多,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亲很早就做起了“早点”生意,卖油条、豆浆。他每天早早起床,帮母亲支好早点摊位后,就去单位上班;每逢节假日,就会熬夜赶制时令食品,端午节卖棕子,元宵节卖元宵。后来,哥哥姐姐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我也上班挣钱了,父亲还是闲不下来,回河南老家跟一个打饼师傅学会了一门手艺“油心火烧饼”,支起了“林家烧饼”摊,每天和点面,卖点饼,说是全当锻炼身体,打发时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起早贪黑,一直到1996年前后,二姐下岗,从父亲手中接过“林家烧饼”摊,他才开始了闲居的日子。
但,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木工出身的他,不仅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儿(父母家的一套家具就是父亲自己制作,至今还在使用),钳工、电工活儿多少也会点儿。他从不轻易丢掉一样使用坏的家具或电器,都要动手捣鼓、修补。记得有年夏天,我家厨房的换气扇坏了,炒菜时油烟排不出去,都跑到了客厅。老公在外地工作,我上班也没时间去购买,就想将就一段时间,常带着孩子在外面买着吃。有一次在街上看到父亲,无意中跟他说起这件事。父亲说:“你不用管了,我去买回来给你安装好。”当天晚上他就到家里测量换气扇的尺寸。

星期六中午,我和儿子在家里吹着空调,享受着丝丝凉意。这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父亲拿着买好的换气扇站在门口,进屋后向我要了安装工具,就径自走到厨房忙乎起来。坏的换气扇因为时间长,油污粘住了,不好拆卸。我要上去帮忙,父亲说他一个人就行了。我看见他站在一个小凳子上,身体前倾,踮起脚尖,胳膊左右晃动,很费力的样子,终于把粘满油污的坏的换气扇拆下来放在地上,随手用抹布把窗框擦好。我家的厨房西晒,屋里闷热。父亲体型肥胖,这时大滴的汗珠从他脸上滚落下来。他也没休息,继续安装,上螺丝,把每个紧固件都拧紧,接好线。直到看着它能正常运转,才把手洗干净,心里很轻松似地对我说“好了,可以在家做饭了。”这点活儿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父亲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早起挤上公交车进城给我挑选换气扇,回来后就直奔我家。进屋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开始给我安装。送父亲下楼时,看着他疲惫的样子,我的眼角湿润了。
多年后,父亲得了“脑梗”,他便一直被病痛折磨着,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再也没有恢复以前的精气神了。他的手上多了一根拐杖,走路时腿脚不利索,双腿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迈步,要先迈右腿,左腿再慢慢跟上来,两腿搓着走路。那时的他行动迟缓,是肥胖的、迟缓的背影。不久以后,父亲就瘫痪在床了,每个星期六晚上,我要回家照顾他。每次给父亲翻身时,看到的是瘦骨嶙峋,肌肉逐渐萎缩的背。瘫痪三年后,被病毒折磨的父亲离开了我们。火葬场的炉门前,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我深深地、深深地凝望,记住这最后一次的目送,永远留在记忆里的父亲的音容笑貌和那个温暖的背影。

现在,每当我一人静下心时,面前总会浮现父亲的身影。他像往常一样,对着我微笑;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向我挥手;继而转身离去,留给我的还是那高大、厚实的背影。深夜,似睡似醒间,仿佛看见父亲一根手杖点地,由远而近向我走来……骤然醒来,万簌俱寂,却是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

(以上照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林会玲,网名秋叶飘然,陕西省朗诵协会会员,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基础阶)培训师,文景诗歌会特邀主播、西安声动阅读会会员。喜欢文字,用心灵的素笔,轻描流年的芬芳;喜欢朗诵,用真挚的情感,诉说生活的点滴;喜欢倾听,用内心的淡定,倾听美妙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