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剪纸就像我的生命一样爱惜,没有了它,就好像没有了灵魂似的。”---武燕说。
武燕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一个小镇,凭着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懈努力,现如今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活跃在国际国内剪纸舞台上,被评为全国“十大神剪”,40多幅作品在全国及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有的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还应邀到泰国、台湾等地交流,发扬剪纸艺术,传播友谊。
苦练内功强本领
武燕的奶奶是一名剪纸能手,村里人都叫她“巧老婆”,过年和举办喜事好多人都请她剪窗花喜花,很是受人尊重。这激发了武燕学剪纸的热情,13岁那年,她惹不住拿起了剪刀学剪起来,没两年就成了村里村外的“巧姑娘”,隔三差五的就有人请她帮剪喜花。
“我那时有种小小的成就感,也奠定了我对剪纸的热爱。但现在回想起来犹如井底之蛙。”武燕有点羞涩地说。

“有一次,村里办喜事,她回来后像受了很大打击似的,几天几夜呆在房间里不与人交谈,就是剪纸,时而翻资料,时而绘图案,时而拿起剪刀剪个不停,剪的满屋子到处都是,让人着实担心。”武燕的母亲有点伤感地说。原来,她看见人家贴的喜花特别精美,使她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对剪纸深邃的艺术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由于家境贫寒,她没钱上培训班,没钱请名人指点,在寻求剪纸的语言与理念中,下苦功、苦下功,成为她剪纸道路上的常态。在漫漫的探索路上,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剪纸上,时常晚上一两点才睡,手上磨起的茧犹如痣一般镶嵌着。就是现在,她都每天还坚持练手。

“她对剪纸的热爱几近发狂,记得当时在绥德县城都怕迷路不敢逛,一个人却跑到榆林看展览,还敢给领导打电话。”武燕的丈夫说。2009年,她偶然间得知榆林举办剪纸大赛,就迫不及待地查问到举办方领导电话联系,遗憾的是那领导说奖项已评定,只能参展。对她来说,只要看一下展览也很是心满意足。开展那天,本来约好领她一块去的剪纸艺人早早地走了,她只好鼓起勇气自己闯一闯。到榆林分不清东南西北的她犹豫半天后,只好再次拨通那位领导的电话询问展馆地址。这次,那么多的剪纸让她大开眼界,一副一副地欣赏,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直到工作人员要关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这就是她第一次参观展览,也由此知道剪纸可参加比赛,有着广阔的舞台,由此开启了她在剪纸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突破。

从“街头卖艺”到“全国神剪”
由于热爱,肯于吃苦。由于坚持,迈向成功。武燕在剪纸艺术道路上除了苦练内功外,还贵在坚持。起先,不知剪纸路在何方的武燕基本就是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把剪好的窗花拿到县城摆地摊卖和走乡串户卖,虽然深受群众喜爱,但收入微薄,连生活都不能维持,确实令她迷茫过,彷徨过。后来,经人介绍给一些从事剪纸生意的商户卖。一次,她老公带着几个样子上门给客户推荐,那人一看特别满意,每个样子都定了10套。激动的老公出门就给她打电话:“今天没白跑,给你定活了,你可有事干了。”在去延安的一次推销中,一客商看了她的作品后,表示大量需要,但给的价钱仅为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她还是百般委屈地签订了合同。为了赶活,她从早上6点一直剪到第二天中午,累得腰酸背痛。她就是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中慢慢地提升着自己的知名度,让人们认可的。

2010年,是她人生的转折。她第一次参赛就获得大奖,《祈雨》以造型手法质朴、趣味而天成的特点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展”二等奖。名不见经传的她一鸣惊人,在剪纸圈内引起不小震动。此后,在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喜相逢》获中国婚俗剪纸大赛二等奖,《吉庆有余》获陕西省第二届妇女手工艺技能大赛一等奖……2011年3月,在中国桐庐国际剪纸艺术大展暨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上,她的作品《乡村风情》喜获金奖,她本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神剪”称号。无疑,她成为剪纸艺术圈内的领军人物。

蜚声中外 应邀赴泰国交流
奖项的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奖项的效应是名气蜚声中外。武燕应邀到泰国参加了泰国曼谷首届文化艺术节,大年三十才回到家。在一个星期的活动中,她举办了个人剪纸作品展,并多次现场展示剪纸,观看的人围得水泄不通。大学生志愿者翻译告诉她,观众啧啧称奇。无疑,这展示了我国的传统剪纸文化。

2013年秋,武燕等5名剪纸艺术家应邀赴台湾采风。在近两个月的活动中,她们深入民间考察,搜集创作素材,创作出上百幅反映台湾风土人情的剪纸作品。2014年3月和7月,作品分别在北京和台湾展出,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感情。

如今,武燕时常受邀在全国各地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和授课,被北京市体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及绥德中学、绥德实验中学、绥师附小等院校聘请为剪纸老师,用小小的剪刀舞出了精彩的人生。



丁宏东与武燕合影留念

武燕与杜生耀、田占林、艳子、范琳琳、丁宏东等朋友们合影留念
作者:一灯居士(丁宏东编辑整理)
2020年11月16日于内蒙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咱们一起同行。

作者简介:丁宏东,笔名,叮咚,号,一灯居士,策划、导演、资深传媒人。多年来从事新闻与文化传媒工作,助力旅游、宗教事业。曾多次策划、导演大型公益爱心活动、大型演唱会、少儿春节晚会及各类企事业年会、庆典等活动。2004年—2014年期间曾先后供职于陕西《阳光报》社、《人民日报》海外版,部分文章曾获陕西新闻二等奖,发表文章上百万字,后从事文化传媒工作,曾任陕西名人协会榆林委员会秘书长。现为榆林自驾车旅游协会秘书长、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理事、《生态榆林》杂志编委,榆林市叮咚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近年来多次策划并组织了近百场大型文艺晚会及大型比赛等活动,目前仍在为促进榆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添砖加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