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与“秋叶”
李曰明

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死生亦大矣。”诚然,珍爱生命,畏惧死亡,人之常情也。
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对生与死的诠释足以让人感奋不已,“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然则,亦非人人都能如此,如我辈庸庸碌碌,只有感喟而已。
至于南宋诗人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所写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种慷慨激昂的壮烈情怀,更让人身受鼓舞,为之胆壮、为之仰慕。
这些古代先贤们对生死的感悟,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文明可谓做出了彪炳千秋的贡献。他们激励了一代代的人们,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当我读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两句诗时体会深切,他把生命喻为夏花,把死亡喻为落叶;即把生写得灿烂芳菲,又把死写得甜美静谧,更令我兴奋不已。那是一种世人都应有的生死观,无论高官富豪,也无论英雄豪杰,或市井贫民,都应具有的心态啊!
于是我的记忆中浮起我所经历的两幕往事……
十年前,我和单位同事在鲅鱼圈月牙湾游泳,在海边烧烤饮酒后,乘兴下海畅游。往回游时,一游伴向我索要救生圈,我仗着酒力将救生圈抛给他,然后继续向岸上游,不料,在离海岸百米远的地方,我再也游不动了,死亡的恐惧霎时袭上心头,心一惊悚,身体也随之沉了下去,未曾料到我竞要葬身鱼腹了。这时顿感生之可贵,求生的感觉从没有过这么强烈。突然间感到,还有许多尚未完成的心愿,恐惧悔愧的同时,求生的欲望也随之倍增。刹那间憋足一口气,凭借着对生的渴望,双足一点,将头部窜出水面,急忙换了一口气,浑身又增添了极大的力气,挣扎着向岸边游去。在同伴的帮助下,双脚触到柔软的沙滩的一刹那,便觉得生命之舟安全着陆了,有一种再生的感觉。放眼望去,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已然失去了死神般的狰狞,又恢复了他的壮美。
还有一次我被庸医所误,几乎丧命,幸亏一位良医抢救的及时,将我从死神的边缘救了回来,傍晚母亲找到了我救治地方。白发苍苍的母亲,慈祥的脸上满是忧伤。双眼漾着不安与焦虑,她给我端水喂饭,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回到了襁褓之中。心里的温馨、甜蜜与幸福难以言表,那种浓浓的亲情难以言喻。
历经过几次死生的瞬间,当我从死亡的边缘重新归来时,才觉得生命如薄冰般脆弱,蛛网般的易损,是那么不堪一击。拥有生命的人们,实在应当好好珍惜,世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活着是多么的美好。
要经历许多坎坷和劫难,死生也不过在一瞬间而已。如果说产院是人生的起点,那么殡仪馆便是人生的终点。人生就是驶向死亡终点的列车,但窗外的风景还是值得欣赏的……
只有好好把我人生,善待人生,更好的珍惜生命,才能让生命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只有生命之花的绚丽多彩,才有生命结束一刹那如秋叶一样的静美和安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