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云轻去釆风
文/菩提树
金秋九月,崇拜大自然的我,为了寻找世外桃源,跟随摄影家云轻老师,与一群有味道、有阅历、有童心、有能量、有故事之人,一路向西,直奔内蒙赤峰,玩在山西境内,开启了一场与天地万物对话的心灵之旅。
我在风景中聆听,在笑声中忘我。带着灵魂去感知山水世界。一片片向日葵连成海,一朵朵白云缀满秋山,醉了我心。
经过一天近900公里车程,我们从内蒙赤峰来到山西,然后从大同古城墙起步,依次游览了悬空寺、土林,华严寺、云岗石窟、雁门关,再到大汆村寨,路经云周西村、大寨至平遥古镇,浏览了师家沟、吴家岭、塔尔坡,最后横跨一桥,来到了陕西壶口瀑布。再从碛口李家庄,到达乌龙沟长城返回。深耕山西,深感中原文化的古老与厚重。
一路西行,一路听领队云轻老师解读人文历史,真是大饱耳福,大开眼界,惬意与陶醉并存。在风景中聆听,在调侃中欢笑,大自然悄然融入我的灵魂。
云轻原名杨君,云轻是他的网名。他具备写诗、摄影和音画编辑多种才能。在我眼里,他实属“鬼才”类人物,随口一句对联、诗文及歇后语,都能让你捧腹大笑,难接下文,也能让你深思,富有哲理。那日,一行七人的饮水不够了,他说:“那我就吃梨,反正梨比水贵”。接着又说:"莲子(怜子)心中苦,李子(离儿)腹中酸″,"有钱活出的是长度,但我们这次深耕游,是为了宽度和深度。"“摄影与留影的区别,摄影是艺术,留影是纪念”……
车内充满了文化气息,我们几人都很用心地去感受他的幽默,体会他的诗文与哲思,唯恐漏掉一句。尤其是他用烟袋锅吸烟的架式,活脱脱的象老玩童画家黄永玉。
在我眼里,云轻是一位风里来雨里去独来独往又不乏热心肠的人。当他的话匣子打开,你听到的简直是百科全书。他是低调、顽皮、随性、恃才傲物、我行我素之人。你强我比你还强,你弱我比你慈善。他还是那种能蹲下身子与农民交流的人。在拍完塔尔坡皮影戏后,舞影人竟然追到我们餐桌前,要求加他微信。
当他讲到自己在河北乌龙沟长城脚下采访的那段经历时,真让我感动了。他走进村里,拍摄修建长城的先民后裔的生活现状,于是便有了图文并茂的震憾力作诗文《长城的骨肉》。他视角敏锐,构思跳跃,选题大胆,令人十分钦佩。每次为了找到符合条件的风景与光线,他总是带头走在最前面,一但角度选对了,就马上支起三角架,对准拍摄现场,一句接一句地下达命令:
“白平衡、色温、光圈、感光度、高感快门……"好!""对准!拍!″

就像将军在指挥部队打仗的气势,一个个片子诞生了。然后,他还要点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课堂教学落地就一定能生根。
陈检察官学习最认真,为了一个光圈亮度适合,他会反复拍照好几次。
对于我这类女人,我要的是瞬间感觉。我曾认为自己是摄影师最好的作品,镜头前,能自然地创造出一份与摄影师无声的语言,把控着镜头与我的互动,将摄影师的灵感和技术调动得淋漓尽致。可这次,由于外部环境时常干扰,我有时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于是,云轻老师为了调动每个人的情绪,他的口令:"头痛、肚子痛、屁股痛″真的奏效。随着这一口令,陈大哥将相机调整到连拍,及时抓拍到我在大汆村小山顶旗袍女人"三位一体"的瞬间。

一路上,佛道儒三教融于一体的悬空寺;用黄土冲击成的土林,干姿百态,真是"不识土林真面目,只缘身在土林中";世界遗产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汹涌澎湃、万马奔腾的黄河,燃烧着我,让我心潮澎湃。
行干里路、拍万张片。照片之旅,归类记录,成了我翻阅生活、串联脚印的一部分,似一颗颗珍珠,续写着我那鲜活的生命。
我们这支小分队有四位摄影师,他们性别相同,年龄不同,各有干秋。都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要跟他有一次旅行,这是进一步验证人的最好方式,也决定着你和这个团队是否在同一层级上,是否还会有继续。旅途中,我常常把这四位男生还原成我教过的学生。云轻老师是我班那个上课不太发言,课桌下时常开小差看课外书,下课又口若悬河的孩子;陈检察官是那个课堂上搞点小动作,时常被老师原谅的孩子;李大哥是在课堂上坐姿端正,发言还可能脸红,不太爱说话的那位学生;唐大哥是写字发言有板,声音洪亮,直言不讳,下课还能主动帮我抬琴的那位学生。总之,这四位学生都乐于助人,追求自身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提升上进的好孩子。
环绕太行山,我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摸进了古老的大汆村梁家寨。据说,它是由一块石板托起,与北魏凿的石窟都有1500年之久的历史。村里有棵大槐树,曾覆盖了整个村落,而现在这棵干年古槐,只是它的一个枝杈的繁延。在村里,我看到了年已92岁硬朗的老人,满面红光,竞然一个人卸了一车水泥。这些遇见让我感动。当听到陈检察官昨日扶贫落地好人好事,我那柔软的心即刻被打开了,也勾起了我的教书往事。
2015年,我兼任毕业班的心理课,班里有一名号称"梅西″的女足选手,名叫于海霞,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她经常吃不上早餐。为了保证她的营养早餐,临毕业前那个学期,她的早餐由我负责。有时赶上上午直接去教育局开会,我就会在前一天的放学前,把面包、牛奶、鸡蛋送到班级。班级的孩子们习惯了我的到来,有几个淘小子还常常调侃几句:"薛校长,我也吃不上早餐。”于海霞是很调皮的学生,经常趁我不注意,在教室门口把我抱起来,转二圈,惹得全班同学前仰后合地大笑。

清爽的山风时不时打断我的回忆。我在乡村小路上开心地唱、轻盈地走。当晚霞染红小山顶时,我的古典旗袍竞然在"西班牙斗牛士″曲中舞出了爵士范,那一刻,是狂野与柔韧的交相呼应。
在平遥古城的“围茶夜话”、吟诗诵读,打破了我以往的旅游模式。我和李大哥、陈大哥,还有一位南宁的游客女医生,聆听了云轻老师朗诵他的诗文,一首接一首:《穿过一干条河流》《触到你的体温》《哈乌尔河》……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他从大汆村山寨的干年古槐下,一直读进平遥夜色。在云轻老师的解读中,每个人的心都随之起伏。诗情画意的生命样态不是用金钱堆积出来的,摄影的高度也绝对不是用技巧构造出来的,而是用一个个影像背后蕴含的故事塑造出来的。它是美好的记录,它让人更美,让世界更亮。
一路西行,深耕山西,不仅仅是为了摄影,更是为了触摸历史,感受风土人情,让我在一个最好的时间段,与一群有文化懂浪漫充满灵性之人穿梭于山水之间,与天地万物同频共振,同气相生。
此行美哉快哉!记住了山,记住了水,更记住了那个会讲故事的人——云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