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台特约利川籍作家专栏
利川三绝
文/刘志尚
利川县城非遗”三绝“按当今非物质文化的标准,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之前,据我所知利川县城“万碗二的膏药、杜瞎子的磁螃螃、谢融的评书”可称三绝。凭童年的记忆,记录于后。
一
万碗二膏药在县城小东门,有一家卖膏药的小店铺。老板的大名很少有人提起,都称“万碗二膏药”,店主姓万,乡下人多称呼为“万老板”,所卖膏药是万老板一个人独自生产,独家经销。这膏药对无名肿毒、痈、疱、疮、瘤的神奇疗效,因小时亲眼所见邻居一位患肿瘤的病人,进县医院诊断要住院开刀。因交不起住院费,只好回家向万碗二膏药求治,经万碗二用膏药治疗,居然治好了。这膏药的疗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普通人身体出现的无名肿块,用万碗二的膏药贴后三至七天,轻者药到病除。重者红肿的患处贴上膏药,肿块的面积收缩,所贴膏药下出现集中的硬核(俗称硬疱),过数日后硬疱变软,集中在软包中心出现如桃红状冒尖嘴。再贴一剂膏药,软疱收宿,过数日撕去膏药,疱内尖嘴抽出黄色的浓头,继而是浓水,用白酒洗净浓水,再贴一剂膏药,又叫生肌药,患处有清凉微痒感,十天半月后,撕去膏药,患处长出新肉皮,疱(毒、疮、瘤)全愈。万碗二膏药在利川城民间口碑极好,救死扶伤,乐善好施。对于当时缺医少药的利川城乡的老百姓一度发挥了独特的医疗作用。这膏药随着万老板逝世而失传。其子女均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无一人继承这一偏方。万老板也没有带过徒弟。当年利川县医药卫生界都视万碗二膏药为民间草医,不置一顾。这一民间绝技失传,竟成一绝。万碗二先生施药治病,多行好事,不图钱财,难能可贵。其家风正派,教子有方。至今其子女无一人张扬万碗二膏药的绝技,假借“祖传密方”欺世盗名,生产泡制假膏药骗取钱财,坑害百姓。
二
杜瞎子的“磁螃螃”小东门陆家巷子斜对面有一茶馆,茶馆有两名说唱艺人,讲评书的外号叫牟堂堂,唱“磁螃螃”的外号叫杜瞎子。杜瞎子其实不是瞎子,只是童年时因沙眼病,眼皮睁不开,常年眯成一条缝,被茶客们戏称“杜瞎子”。本名叫杜中祥,有人说他是四川省(今重庆)石柱县人,又有人说是与石柱县交界的建南人,到利川县城安家立业,在小东门茶馆唱“磁螃螃”。这“磁螃螃”的得名,来自杜瞎子的这手绝活。开场之时,杜瞎子端坐在演艺台上,渔鼓筒抱在怀里,一手执竹简,他把那两片竹简在手中一搓,发出“磁”的一声,如磁片磨擦之声,接着另一手指将渔鼓皮拍打两拍,发出“螃、螃”两声,如塘边蛙螃啼叫之声。这本是杜瞎子唱曲儿的开场白,久而久之,乡下人不知这曲艺名叫“竹琴”,故有“磁螃螃”之称。杜瞎子的竹琴曲牌有正宫、二流、乙字、阴调、数板、跺板等。常唱的曲目有《秦香莲》、《武松打店》、《沉香探母》、《柳阴记》等。解放初期,杜瞎子配合政策宣传,也应时事编唱如清匪反霸、斗争地主、抗美援朝、扫盲识字之类的时事演唱小曲。茶馆主管经营的老板娘就是杜瞎子的老婆。收茶钱、递盖碗茶、添茶水、烧开水、洗茶具、散场后打扫卫生,一人全包。每当逢场和晚上生意红火时,夫妻俩一个要演唱,一个要招呼茶客生意。那儿子独自坐在竹架椅上,哭得鼻涕吊在胸口也顾不得。常在茶馆打纸叶子的罗三娘,看见了,替那娃擦了鼻涕,抱起来逗一逗,顺口编了个“歌乐句”取笑杜瞎子俩口子:“杜瞎子打磁螃螃,媳妇能干又漂亮,生个娃娃白胖胖,鼻涕吊起有卡长。”我们一群小学生,每天傍晚总爱在茶馆听说唱故事。杜瞎子的老婆就讨厌不花茶钱,在茶馆蹿来蹿去的半大娃娃,一则碍事,二则怕开水烫人。总是横眉怒眼对无人管束的我们吼斥:“走开!”为了报复,被赶出茶馆的我们站在陆家巷子口,冲着茶馆大声吆吼:“杜瞎子打磁螃螃,媳妇能干又漂亮,生个娃娃白胖胖,鸡儿吊起有卡长。”气得老板娘拖起竹响篙赶出茶馆门口,在街沿石上拍得嘣响,口里还叫骂:“这群挨刀的,短命儿哪!”我们唿地逃进了陆家巷子,她也不知是谁。第二天,我们依然蹲茶馆听说唱照去不误。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茶馆作“四旧”的黑窝,首当其冲被红卫兵贴上封条。茶馆关门后,杜瞎子夫妻靠打小工求生活,后来全家又被赶下乡落户,再没有回城。此后县城再没人唱磁螃螃,也再无传人。杜瞎子的磁螃螃在利川县城无疑是一绝。
三
谢融的评书 1954年,利川县城恩利公路通车后,在教场坝建了汽车站。南门老街((今好吃街)的背后因修通杨杨区的公路又增加一条街道,就是如今的龙船大道。在这条街随着饭馆旅社兴起,南门茶馆也应运而生。位置就在当今的天桥西边的玉龙大厦。茶馆里主讲评书的艺人叫谢融,据说是从四川省万县来利川落业的。 谢融说书一张桌子,一块惊堂木,一把拆叠扇子。说起故事来,声情并茂,动人心弦。主讲的底子书有《说岳传》、《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杨家将》等。1958年,谢融代表恩施地区说书艺人出席湖北省第一届曲艺会演,虽未得奖,也获同行好评。1964年,小说《红岩》出版,谢融将《红岩》故事用评书形式演讲,深受好评,被机关、厂矿、学校邀请专场讲红色革命评书。我在初中时有幸听过一场谢融的新评书《红岩》,他发挥个人的评书特长,将《红岩》小说融入说书人的特色,发挥得淋沥尽致。谢融的评书妙语生辉,生动风趣引得听者哈哈大笑;悲伤之处却又催人泪下;仇恨之时让人咬牙怒目。 文化大革命中谢融所讲评书《红岩》被安上替叛徒翻案的罪名,再也不敢说书了。加上茶被封门。于是改行卖老鼠药和穿针器,浪迹各个乡场,做买卖也发挥出说书人的特长。他拿起一包老鼠药,高嵩举起,口里吟道:“老鼠药,老鼠药,老鼠吃嗒跑不脱!卖两包送一包,买一包收一角。”一边递药一边收钱。卖过老鼠药,又拿起穿针器,举起小小的穿针器,口里唱道:“穿针器,穿针器,不怕花针眼眼细,两角钱买一个,乐坏家中老婆婆!”谢融那口才,那姿式,那神情,挺吸引赶场上下的人围观,看得人不知不觉就掏出钱买上一件。不知谢融终老何处?在利川县城谢融的评书胜牟堂堂数倍,实不愧利川城当年一绝。 2020年9月

刘志尚,湖北利川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短篇小说集巜齐岳山纪事》,长篇小说《横断巴山》,历史文化研究《巴蔓子探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