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打上姓氏的标记不久,程姓和赵姓就结缘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大义救孤的故事。它和西方的《王子复仇记》故事相媲美,被人们写成书、编为戏剧千古传唱。这种结缘后来由由文化方面上升到政治层面。程氏百世谱记载,故事的主角程婴被得势的晋侯封为“忠诚君”,由后人代代承袭。到程婴的孙子程本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创立了几乎与孔子齐名的思想学说,成为闻达于诸侯的名人。由于看不惯晋国执政者赵简子的所作所为,采用外出讲学的办法,谢绝了他的聘请。这种高风亮节、委婉大义、谨慎负责的思想行为一代代传承给了程家后人。
程赵两姓结缘过了一千多年后仍然魅力未减。在中国的哲学思想界诞生理学的前夕,程姓的一位先辈程羽和宋朝的两任赵姓皇帝演绎了一段“互为信任,发扬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故事。他们的结合为理学的诞生造就了一片沃土。首先熟悉一下这则两姓结缘的故事:
程羽,字冲远,少时聪明好学,生活在中国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非常历史时期。无论局势多么动荡,政权像走马灯似的更换,程羽秉承程家的优良家风、家教,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于后晋天福年间(936年)擢进士第,授山东阳谷县主簿。此后携家眷走南闯北,历任(山西)虞乡县、(陕西)醴泉县、(成都)新都县县令。政绩显著,众口皆碑。资料显示,程羽年长赵匡胤14岁,年长赵光义23岁。前朝时,赵氏对程羽的政声和才干早有耳闻。赵匡胤登基后的开宝元年,程羽被遴选为两使判官,太祖向他询问政事,他引经据典,对答如流,语惊四座,甚得太祖赏识,即擢升为主管天下文章与著作的官吏—著作郎。程羽走上政坛后,果然老练谨慎、身手不凡,太祖又将其外放到陕西一带主持地方大计,先后出任兴州(今陕西略阳)与兴元(今陕西汉中)知州。开宝四年至八年,太祖帅众荡平南汉又俘虏了南唐后主李煜。至此除北汉之外十国基本统一。这时,赵氏觉得程羽人才难得,着令他回京师开封任职,以知州官衔行使开封府判官之责,成为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的下属。程羽虽为皇城脚下朝廷命官,但他淳厚恪谨,勤奋办事,诚实待人,深受各方赞誉。赵光义与他共事了一段时间后,对其才干亲眼所见,极为赏识和尊敬,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虽赵光义统管京畿,后参与陈桥兵变,其大权在握,但却十分敬重程羽,常以长者之礼敬之,每逢大事均向他请议。程羽也佩服赵光义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的作风。程赵三人对祖上结缘的故事心照不宣,但他们没有躺在旧有的关系上,而是公私分明、互为忠诚信任,以创建太平盛世为己任。公元976年10月,赵光义登临大宝后,给程羽加官晋级。开始任命他执掌自己盘踞了十五年的开封府大印,没多久为稳定西南,特派他去镇守成都重镇。程羽到任后,严肃吏治,取消一批苛捐杂税,推行稳定安民政策,深得人心。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局面,蜀人皆称颂。局势稳定后,程羽奉调回京,被拜为礼部侍郎。程羽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自觉年事已高,应给年轻的官员让路。于是他主动上奏请辞,希望朝廷给他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但太宗认为,程羽是大宋王朝的宝贵财富,执意诚恳挽留,让其继续在朝中担任要职。当时朝廷设有端明殿翰林学士一职,其职责是专门协助皇帝处理公文方面事务。最初担任此职的是两位遗老重臣,曾担任过朝廷各种重职和宰相的冯道和赵凤。太宗经过反复考量,觉得程羽德高望重,最适合担任此职。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特意将端明殿更名为文明殿,由程羽担任文明殿的首任翰林学士,职权仅次于执掌中央军政大权的枢密院副使,并在都城赏赐豪宅泰宁坊让其安居。同时还将教育太子赵恒的重任交给他。程羽不负重望,把自己的知识本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太子。
太平兴国五年,程羽坚持任人唯贤的取仕原则,在开科取仕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为朝廷选拔了一批栋梁之才。此次选拔出的优秀人才高居历届前茅,质量也是上乘。后来成为北宋名相的王旦、寇准都是经他选拔上来的进士。一年后,程羽再次以年老多疾为由请辞,太宗授予其为兵部侍郎后,才批准他退休,享受全额俸禄待遇。请辞后,太宗仍然与程羽过从甚密,每每遇到国家大事常问其计。另据文献记载,太宗酷爱书法字画,亲自书写范文字帖,让各级政府的官员效仿。在位不久,便下诏責成“天下郡县搜访前哲墨迹图画”。对于那些象“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等稀缺的字画就委托程羽前去民间交涉办理收购事宜。雍熙元年(984年),程羽于京师寿终正寝,享年72岁。太宗得知程羽逝世后,亲自致祭,并颁诏给予厚葬,追赠为礼部尚书。还拨了一笔抚恤金,用于照顾遗属生活。
程羽与两任赵姓皇帝建立了牢固信任的关系,为程家人在宋朝的执政开了个好头,族中的好几位后人程希振、程琳、程珦等在朝廷担任了要职。假如他的后代是不学无术、不思进取的官二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史恐怕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他的后代和族亲们乐于贫困,志向高远,以维护国家苍生利益为己任。特别是他的四代玄孙程颢程颐二人跳出旧有儒家哲学的束缚,开展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创立一套以天理为中心的新理念。久远的家族文化传承,丰富的社会政治实践、博大的哲学知识积累,造就了理学诞生的必然。
了解程赵两姓结缘的历史,熟悉理学诞生前的政治环境与氛围,为我们开启了更宽阔实际的理学研究空间。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