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里要谈的是民间公益组织,如果不感兴趣,可忽略。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民间公益组织,要满足民间性,就要明确参与此事的人,不能动用政府的资源,也不能只依靠企业的特供,完全是以社会上自由公民个人独立的身份参与;公益,就是一定要去做有利于社会和众生的事,如果只是给自己的政治和商业提供新的能量来源,那么这就不合适了;组织,就是一定要有合法合规地注册和运营一家正式组织的能力,不能长期只是筹备状态或者离散的社群。
明确了以上六个字所共同维护出来的概念,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才有了根基。很多人最近惊呼,政府和商业派生出来的“社会组织”大举侵犯入场,民间公益组织怕是没有活路了。

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民间公益组织永远有活路,而且活路无限。前提就是,你永远要知道,要记得,要清晰,你自己是谁。那些说民间公益组织没活路的人,其实是忘记了民间公益组织是谁,它存在的使命是什么,它的社会价值在哪里。只要时刻明确这个基本点,我们就会很欣喜地发现,民间公益组织取得了一个重大阶段性成果之后,即将进入新一轮的社会创新期。

2
经过几十年的猛攻,民间公益组织第一茬倡导基本到位了
在很多领域,民间公益组织最近都出现了“自己把自己做成不需要”了的状态。很多人有些迷茫,一下子不适应了。
与此相伴生的是,在这些领域,都出现了政府和商业势力大举入场的迹象。
这两个迹象结合在一起,充分而必要地证明,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努力,民间公益组织成功地实现了第一阶段的小目标:很多领域的公益业务,已经孵化、发育成熟,已经倡导成功,成为了政府的日常工作,成为了商业的可赢利之业务。

民间公益组织,一向是关注社会的边缘群体或者社会主流业务容易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政府没有纳入财政预算,企业没法看到短时间的收益可能,因此故意冷落、暂时搁置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用心。而民间公益组织是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可能性的,因此,会花费所有的精力,调动所有可能激发的资源,募集所有可能筹措到的资金,千方百计想要引导社会来共同关注这些困难议题。

久久为功,时间长了,终究会有人关注起来。原本偏门的会可能成为正门,原来冷清的有可能热闹,原本政府和商业都不敢触碰的有可能开始敢于面对,原本无解的死结慢慢有了拆解的可能,原本的坚冰在社会气象变化热流中有可能融化了。
这可以说是时代的变化带来的,也可以说是政府和商业的进化所导致的,更可以说是民间公益组织不依不饶的韧性和毅力所倡导成功的。社会只要在变化,每一个努力促进变化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汗水折射出来的虹彩。
3
该退场的时候,要及时闪退
可能很多人想要见证一下交接的那个仪式,或者以为这样的渐变和过渡,总要有人举办那么一些交接的典礼。该表扬的表扬,该写入功劳簿的写入功劳簿。这样才可能爽快地放下,明确地终结和新生。
可惜社会是一条河流,没有人有可能在时间的河流中间做个标记,分出段落。社会的发展都是无声无息的,进场与退场的时机,没有人提示,只能靠自己把握。

民间公益组织除了时刻记得自己是谁之外,还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就是及时发现自己退场的那个节点。当年自己进场的时候,是悄然的,是主动的,现在到了退场的时候,也一样要悄然的,主动的。
退场不是离开社会的大循环,而是可以有三个选择,一是政府化,二是商业化,三是继续边缘化。

政府化
就是不再做民间公益了,而去做“政府公益”,接受政府的购买和雇佣。业务可能还是当年的业务,客户可能还是当年的客户,但性质已经变了,服务者内在的心态当然也要变了。
商业化
就是不再做民间公益了,而去做“商业公益”,接受商业公司的投资和安排,也服从商业公司的管理和要求。在民间公益可能发挥不出来的想像,在商业公益里反而有可能发挥。所以只要努力,人生没有破不了的障碍,没有提升不了的境界。
边缘化
就是把已经孵化成熟的业务,赶紧交接和脱落,就如把秋天成熟的麦子赶紧收割入仓,交给那些利用麦子的人。自己要像闪电那样,不留恋,不记录,不传播,转身埋头去继续开拓新的土地,去种植新的作物了。如果你铁定相信自己是个民间公益人,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带着丰收的喜悦,开展新一轮的征程。下一步会做什么,完全看你继续发挥新社会问题的能力,以及投身解决新问题的决心的。这时候,一定要清零,一定要还本归真,此前过往,都是序章。

我们要提出来的理念是:中国的民间公益,发展到今天,已经实现了第一轮的集体倡导的辉煌成果。很多业务已经不再需要用民间公益的方式去做了。由此,民间公益组织、民间公益人,也到了一个选择的关口。你可以继续做下去,也可以顺着原来的潮流度过此后余生。无论在哪里,只要诚心工作,都有很好的机会。
民间公益组织永远有它的活力和动力,因为社会永远有它的新问题,而新问题又永远是被政府、商业以及其他我们认为会出力的力量所共同故意忽略和漠视的。而这些在新社会阶段新出现的公益业务,只能只民间公益组织继续去介入和倡导。
也正是因为如此,新的民间公益组织会源源不断地诞生,而老的民间公益组织会因为完成了自己的阶段性历史使命,而自然而然地老化、解体、退出、消亡。这才是社会的生机所在,也才是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规律所在。
民间公益组织永远有机会,只是,机会在当前,可能已经不在这里而已。

任何关系,尊重是前提,自由是根本,民间公益组织决不能受制于任何一个层面的限制,否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