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物简述
杨彦飞,男,汉族,1978年生,陕西佳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现为佳县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陕西省著名人物档案协会会员、榆林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会员、榆林市收藏协会会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榆林市会员、榆林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榆林市榆阳区信天游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彦飞高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他便决心学一门手艺谋生。因为上学时他就很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碰巧榆林有一家木雕厂正在招收学徒,于是就卷起铺盖报名了,从此也开启了他人生中的雕刻艺术生涯。因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能准确理会师傅意图,能够潜下心来扎实学习基础工艺,所以5年之后他就开始带徒弟了。
经历了创业时期举步维艰办厂,大江南北学习、取经,他的雕刻技艺和思路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尤其是榆林修复老街时毛遂自荐,使他的仿古砖雕、牌匾、柱子、雀替、兽头等艺术作品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大放光彩。精致仿古的牌楼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称赞,杨彦飞的成就感得到极大满足 ,从此踏上雕刻人生之路。
杨彦飞的木雕作品,均以陕北丰富的风土人情为主进行创作,其人物作品神态细腻、形态丰富,尤其以信天游为题材的作品,雕刻出了陕北人的豪气。用杨彦飞的话说:“我喜欢木雕,雕刻每一件作品时,都能感受到作品本身的灵性,好像与我是心意相通的。”
用一些行内人及收藏者的话说,杨彦飞的木雕、砖雕艺术之所以能得到大众广泛的喜爱,是因为他的作品里蕴藏着一种感染人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感受。在此,希望并祝愿这位年轻的陕北雕刻大师杨彦飞的艺术之路能走得更远!

二、部分作品及荣誉



















2014年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进修,2015年在苏州工艺美术技术学院中国高级雕刻技术研修班进修。
2010年在杭州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木雕《信天游》作品获得“天工艺苑.百花杯”优秀奖。
2012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颁发中国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证。
2013年陕西省第二届职工科技节优秀技能创意作品大赛木雕《扬名天下》、《陕北腰鼓》作品分别荣获银奖、优秀奖。
2014年在东阳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木雕《名扬天下》作品获得中国原创.百花杯铜奖。
2015年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枣木木雕《扬名天下》作品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15年在扬州第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木雕《黄土地的根》作品获得中国原创.百花杯铜奖。
三、扶贫事迹
赤子之心传承非遗文化 拳拳之意助力全面小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榆林市佳县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但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佳县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有着全世界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佳县也因此被称为“枣源”。如何将特色文化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共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成为了摆在佳县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市县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传统枣木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彦飞走出了一条结合传统非遗文化传承、助力脱贫攻坚、共建小康社会的新路子。

传承文化守匠心 饮水思源助脱贫
1978年杨彦飞出生于陕西佳县黄河岸边一个贫瘠的小山村,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与饥饿中度过的。佳县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枣树便成了杨彦飞小时候的“救命粮”。“那时候人穷,没有粮食吃,一天饿的头昏眼花,腿软打颤,没事的时间就坐在枣树底下,望着枣树啥时间能结出枣子就不用挨饿了”。这是杨彦飞对童年经历最深刻的记忆也成为了杨彦飞一生与枣树结缘的契结。
上小学时,由于家庭贫困,他只得放弃学业回家随父亲学习木工手艺。父亲是传统的手工艺人,也和枣树打了一辈子交道,家里大到门窗、柜子小到板凳、擀面杖都是父亲用枣木雕刻出来的。杨彦飞小时候的玩具也同样出自父亲的枣木雕刻手艺。父亲在教授杨彦飞枣木雕刻手艺时经常教导杨彦飞说“枣树将自己的果实、荫凉、最后自己的身体都奉献给了人们,做人也是一样,要懂得奉献”。

杨彦飞不负众望、励志成才,长大后创办了榆林信天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佳县信天游枣木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陕北枣木雕刻等非遗文化传承及文创产品制作。他的“信天游”品牌响彻三秦大地,现有几十个外观专利,作品也曾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入选中国艺术名家“一带一路”世界邮票纪念珍藏册,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限量版珍藏邮册,参加了国家统战部举办的“凝聚新力量、喜迎十九大"文化艺术展等,获荣几十个国家级奖项。小小的枣木在杨彦飞的手中从田间地头走向了首都北京,走向了世界舞台。

饮水思源,杨彦飞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家乡父老。杨彦飞在榆林及家乡佳县举办了六次专题培训,专门传授传统枣木雕刻手工技艺,在杨彦飞的带领下,先后有六十多名贫困人口人跟随杨彦飞学习枣木雕刻手艺,创办了自己的枣木雕刻作坊并因此脱贫致富。杨彦飞还在榆林县一中、榆林学院艺术学院、担任枣木雕刻专题讲师,继续传授着古老的枣木雕刻技艺,讲述着他与枣木的不解之缘。

政协委员为人民 不留余力谋发展
由于杨彦飞为家乡文化产业发展及家乡脱贫攻坚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杨彦飞被推选为佳县人民政协委员。当选为政协委员后,杨彦飞时刻谨记人民政协为人民的理念,心牵家乡父老,助力脱贫攻坚。在最近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佳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杨彦飞又提出要大力保护千年枣树文化、发展特色红枣旅游、传承枣木雕刻技艺、助力脱贫攻坚、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等相关提案,为家乡枣木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佳县脱贫攻坚共建全面小康出谋划策。
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杨彦飞等政协委员的努力下,佳县现逐步建成大型产业园区,这将为千年枣源故里枣木雕刻技艺展现、传承、开发、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也必将为佳县人民通过枣树开发利用增收创收开辟出一条全新道路,为佳县更好更快完成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乡村增添新的硕果。
老树新花结硕果 日新月异谱新篇
据不完全统计杨彦飞近年来先后组织扶贫助困专题培训六次,培养枣木雕刻技术人才近千人,近六十余人开办了自己的枣木雕刻手工作坊,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杨彦飞还十分重视关爱农村基本教育,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温暖送进心中”是杨彦飞榆林信天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益轴心。多年来,通过作品义卖、捐款捐物、爱心募集等方式杨彦飞榆林信天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与榆林市十余所农村小学达成帮扶关系,帮助近千名学子更好地完成学业。

帮扶要帮在群众心坎上,杨彦飞不仅重视家乡贫困学子的成长,更关心家乡贫困家庭、空巢老人的生活。2018年秋,杨彦飞佳县信天游枣木文化有限公司携一众爱心人士,为佳县佳芦镇27户贫困家庭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共度难关。2019年冬,杨彦飞又先后组织榆林市爱心公益人士进行春节义卖活动,活动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榆林农村养老院、幸福院公益帮扶,其中杨彦飞个人捐赠善款近万余元。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举国上下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抗疫,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没有人是旁观者,杨彦飞牢记公益初心,先后捐赠近万余元抗疫物资,为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献上一片赤子之心。
扶贫先扶志。2020年春季以来,杨彦飞榆林信天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及佳县信天游枣木文化有限公司改变扶贫思路,立足当地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帮扶的新路子,建立了技术培训、枣木收购、作品回首的产业扶贫新模式。十余家贫困家庭通过学习枣木雕刻、加工手工艺产品走上了自给自足、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新路子。下一步杨彦飞将继续扩大这一帮扶模式,让更多的贫困家庭通过发掘家乡文化资源、传承家乡特色艺术,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用自己的汗水脱贫脱困,共享小康生活,共建美丽乡村。

在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下,杨彦飞立足当地实际、发掘家乡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发挥家乡特有产业优势,带领广大贫困家庭大力发展陕北枣木雕刻产业,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杨彦飞通过政协帮助、产业帮扶、公益慰问、技术培训、非遗传承开辟了一条特色帮扶之路,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贡献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作者:一灯居士(丁宏东编辑整理)
2020年11月15日
作者简介:丁宏东,笔名叮咚,号一灯居士,策划、导演、资深传媒人。多年来从事新闻与文化传媒工作,助力旅游、宗教事业。曾多次策划、导演大型公益爱心活动、大型演唱会、少儿春节晚会及各类企事业年会、庆典等活动。2004年—2014年期间曾先后供职于陕西《阳光报》社、《人民日报》海外版,部分文章曾获陕西新闻二等奖,发表文章上百万字,后从事文化传媒工作,曾任陕西名人协会榆林委员会秘书长。现为榆林自驾游协会秘书长、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理事、《生态榆林》杂志编委,榆林市叮咚文化传媒中心总经理。近年来多次策划并组织了近百场大型文艺晚会及大型比赛等活动,目前仍在为繁荣发展祖国文化事业舔砖加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