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9月28日线上(11月13日线下)首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伯杰纪念奖学金颁发仪式成功举办。多位中美双方重要嘉宾出席线上线下会议,与获奖学生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对青年学者研究的前沿课题,进行了高度的评价,提出了希望与建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伯杰纪念奖学金(Samuel R. “Sandy” Berger Memorial Fellowship),是由伯杰家族委托美国中美教育交流基金,向北京大学基金会(美国)捐赠,在北京大学设立,旨在纪念美国著名国务活动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国家安全顾问萨缪尔·桑迪·伯杰先生,褒奖有志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和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中美优秀青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萨缪尔·桑迪·伯杰先生遗孀苏珊·伯杰女士,中美教育基金主席张之香大使,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周曼丽,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总裁赵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参加了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顾问王缉思,美国前副国务卿、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杰出研究员塔拉·索南夏恩,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与前美国驻华大使、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芮效俭大使对青年学者的精彩讲演,进行了深刻的点评。颁奖仪式开幕式,由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开幕式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委托贾庆国教授代为宣读书面致辞,对伯杰先生推动中美人文交流的努力表示感谢,对获奖同学表达祝福,鼓励同学们承担起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开辟两国关系更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代表学院对参加首届伯杰纪念奖学金颁发仪式的中美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唐士其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美人文交流,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期事业,事关中美关系的未来和两国人民的福祉。这个事业尤其需要中美年轻一代的参与,发掘和培养有国际关系相关教育背景的、有跨国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人文情怀和世界眼光的青年学子,历来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重要使命。伯杰奖学金设立以及中美人文交流的事业,正是在中美之间追求一种高层次的理解、信任和友谊。今天为年轻的获奖者们举办这样一场颁奖活动,向他们表达我们祝贺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承继伯杰先生等有识之士致力于中美友好、交流与合作的精神,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萨缪尔·桑迪·伯杰先生遗孀苏珊·伯杰女士,着重强调了伯杰纪念奖学金,对伯杰一家人的重要意义。表达了对北京大学和四位奖学金获得者,为推动教育事业和中美人文交流的感谢。回顾先夫伯杰先生对推动中美关系的执着与热情,伯杰女士表示,先生每次从中国归家,总是要赞扬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分享他在中国的美好相遇与故事,赞赏中国民众积极向上的热情和日新月异的城乡景象。伯杰女士最后感慨,如果先生还在世,看到各位奖学金获得者,看到中国青年人对中美人文交流高涨的热情和做出的贡献,一定会感到十分欣喜与慰藉。

美国中美教育基金主席张之香大使在致辞中表示,中美教育基金(USCET)能与伯杰纪念奖学金及其设奖单位——享誉盛名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合作,感到很荣幸。基金会将坚定致力于培养引领中美关系的下一代领袖。张之香女士指出,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中美关系也走向黑暗时期。两国之间数十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交往,在日复一日一点一滴中被拆毁。所幸的是我们还没有走入绝境。获得伯杰纪念奖学金的各位学子们,是这个黑暗时代的光亮。你们不仅拥有出色的专业能力,更希望加深对美国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令人深受感动。相信你们,将为伯杰纪念奖学金争光,不负桑迪·伯杰先生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承继这项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总裁赵琳女士,表达了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期待。她表示,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美国)与桑迪·伯杰先生和中美教育基金,怀有共同的使命和愿景,致力于促进中美两国的教育和人文交流,相信学术合作可以为各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树立典范。有年轻人就有未来。希望各位同学培养创新思维,不仅要做好关于美国或者国际关系的学习和研究,还要让更多的美国人能够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我们坚信,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谦逊、勇气和努力,一定能够战胜任何挑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祝诣博宣读了获奖名单。伯杰纪念奖学金申请开放期内共收到十六份候选人的申请,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组织学者专家会同美中教育基金会代表及苏珊·伯杰女士,进行了联合筛选。从“学术能/潜力”、“团队与个性”、“事务能/潜力”、“职业规划”和“英文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品德优异成绩突出、具有扎实学术专业基础及清晰合理的未来职业规划的四位同学作为获奖人选(按照首字母排序):国际政治18级博士范佳睿;国际政治经济学18级博士李帅宇;国际组织与国际公共政策19级硕士欧阳瑞泽;国际政治17级本科生张诚杨 。

范佳睿、李帅宇、欧阳瑞泽和张诚杨四位获奖者,对各自的研究计划、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汇报,讲述了个人经历和感想。讲演结束后,分别由王缉思教授、塔拉·索南夏恩、时殷弘教授和芮效俭大使进行提问与点评。讲演照片依次为范佳睿、李帅宇、欧阳瑞泽、张诚杨。范佳睿的研究重点是:二战后的马六甲海峡与周边相关国家的区域共同治理,主要涉及对治理情况的梳理、总结、展望与建议;李帅宇研究的重点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二者之间的关联做了探究;欧阳瑞泽研究的重点是:生物安全这一关键在中美双边关系中的作用;张诚杨研究的重点是:在中美关系大背景下两极体系中次强的第三国的“自我伸张”这一行为倾向,着重探究国家“自我伸张”行为的外部条件和内生因素。期间,师生交流亲切融洽,教授们对获奖者的研究均给予了认同,对其研究设计和学术细节等,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对相关话题分享了个人的独到见解。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顾问王缉思教授对学生演讲做点评。

美国前副国务卿、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与公共事务学院杰出研究员塔拉·索南夏恩(Tara Soneshine)女士点评学生演讲。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教授、国务院参事时殷弘教授点评学生演讲。

前美国驻华大使、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芮效俭大使点评学生演讲。在四位获奖者讲演和点评环节结束后,颁奖仪式进入闭幕式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教授作了闭幕演讲。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主持了本次活动的闭幕式。

贾庆国教授在演讲中表示,中美两国关系正处于艰难时期,虚假和错误信息似乎暂时占了上风,新冠疫情的爆发更让情况雪上加霜,曾得到两国政府大力支持的民间交往也急转直下。但中美之间绝不应该以敌视方式看待彼此。贾庆国教授演讲回忆到,很多年前,桑迪·伯杰先生在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时曾说过,美国在中国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利益,美国应该支持中国在国际社会内谋求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将其排斥在外。贾庆国教授认为伯杰先生的话今天也适用。贾庆国教授指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改善中美关系。改善中美关系的方法之一就是鼓励人文交流,只有通过持续、深入的人文交流,才能客观了解对方的关切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政策。也只有这样,中美两国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共同繁荣。最后,贾庆国教授对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有机会参与组织奖学金的颁奖仪式表示荣幸,对中美各位嘉宾的出席表达了真诚的感谢,相信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一定会回到正轨。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秘书长祁昊天主持闭幕式。首届伯杰纪念奖学金颁发仪式圆满结束。这次活动是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领域的一次重要活动。伯杰纪念奖学金旨在鼓励青年学者继续坚持在促进中美友好往来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加强学术探索,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客观理性看待中美目前的关系,在相互尊重中,取长补短,互学互鉴,推动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编辑:源自大地;山东泰安;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企业经管学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会长。《源自大地》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任国务院安成信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主席、文化部周巍峙部长;国家文化部艺术总监华夏诗联书画院王庆新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邵华主席等领导学者分别题词签名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