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深深浅浅地吻着,木屑飞舞成漫天花瓣。手起斧落间,木与刀,演绎着丛林里的爱情……
在一个梨花带雨的季节,我就这样与东阳木雕小镇不期而遇。它犹如一幅淡雅的中国画,在我的视野中缓缓铺陈开来。
小镇粉墙黛瓦、曲径通幽,亭台楼榭、飞檐翘角,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恬静,又不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雄浑,刚与柔,阴与阳,在这里水乳交融。小镇客厅里,榫卯结构的大幅墙作,随意安放的小镇LOGO,大数据全景管控平台,正讲述着小镇的前世今生。徜徉小镇,偶遇木雕大师绝对不是幻想,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老者,或许就是叱咤风云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或者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朴素、谦卑,隐于市,从来不张扬。

木,是小镇的魂。大师的鬼斧神工,让木头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大自然对人类的关爱从未改变,人类也没有辜负自然的馈赠。从林海中走来,在匠人手中复活,小镇木雕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美,延续生命。
一木一浮生,一雕一乾坤。走进大师路,每一次远眺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回眸又是那么难舍难分。在这里,大师就像魔术师,雕琢的声音就是最美的交响乐。琴声低徊中,一段平常的木料,瞬间被点化成一朵浮在水面上的睡莲。

小镇的木雕,都是会说话的,名人故事、历史传说、民俗文化娓娓道来,让你在感叹木雕的神奇时,感悟东阳深厚的木文化。
在木雕小镇,我被一种和谐深深打动。一群少年围着古稀老人,认真聆听他的讲述,从鲁班到现代工艺,从玩具到木雕,少年全神贯注,大师倾囊相授。

这是木雕小镇研学活动的一个缩影。
如今,小镇建起了集木文化展览、创意手工、艺术临展、人才实训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一跃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这里,以研学推动文化传承的活动随处可见,独具特色的研学旅游品牌吸引了众多莘莘学子,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小镇,近距离体验中国木雕文化的神秘与神奇、博大与精深。
在小镇,我认识了一些人,也记住了一些名字:陆光正、冯文土、吴初伟、卢光华……他们是默默无闻的木雕竹编匠人,也是名震四海的木雕竹编大师!

大师,是木雕小镇最大的财富。三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六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十七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十多位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已入驻小镇,开启了他们新的艺术人生。
一座大师馆,就是一个博物馆。在小镇,这样的大师馆遍地开花,承担着作品展示、创作创意、培训传承的使命与任务。小镇是智慧的,它把“大师”这个词语解读得淋漓尽致:由木雕大师担任客座教授,木雕小镇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学校提供能力培训、资格考试培训……大师、小镇、学校各司其职、精诚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造就了东阳传统木雕产业“后浪推前浪”的壮丽景观!小镇也因此底气十足,唱响了木雕红木家具发展和古建园林营造的“二重唱”,在木雕装饰装修、古建筑修缮、园林设计领域刮起了一阵“东阳风”,为中国贡献“东阳方案”。
“鲁班奖”“钱江杯”“白玉兰杯”……这,就是最好的褒奖。

木之魂、东之作、匠之心、传之承!东阳木雕小镇,让我震撼。或许我们应该庆幸,在纷纷扰扰的今天,还有人愿意守着木雕工艺慢慢变老,还有人薪火接力这古老的技艺,还有一个小镇重拾匠心,将木雕文化雕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让我感叹的,还有北后周古风民俗村。走在石板铺就的小巷,在古色古香中穿行,古风古韵扑面而至,历史瞬间在这里停驻,繁华在这里浮现,而时光却不舍昼夜,把这里的一切细细雕琢……
人生,何尝不是一件木雕作品?东阳木雕小镇,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情怀,请来木雕小镇雕琢美好时光!

(选自 古兰月 公众号 gh_ed0394809f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