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丹心慰老臣》
作者:周阳生
编辑:三千门客
书法:三千门客
【三千门客:蓬莱书院文化传媒倡导者】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速告删除!!】



🇨🇳《一片丹心慰老臣》
——纪念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团长周纯麟开国少将
文:周阳生
人们的目光总是聚焦在"大铜马″上,却很少有人想,大铜马是什么品种?骑马的战士是谁?战士身后背的是什么刀?
说实话,我以前也未探究过这些细节。今天在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学会主委赵秀儒先生通话时,他对我说:"家乡大铜马上的战士是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的战士。″他还说时任四师骑兵团团长周纯麟的长子周善平是他的好友。建议我写点文章,丰富一下家乡标志性景点的红色文化内涵。
(一)
周纯麟(1913.8-1986.9),开国少将,曾任南京军区炮兵司令和上海警备司令,并在1970年6月兼任上海市委书记。1978年秋,因身体原因调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军区党委常委。
骑兵团是由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提议,于1941年8月1日在淮宝县岔河镇成立(今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当时周纯麟任副团长,不久就任团长兼政委。
骑兵团成立后,骑兵团、拂晓剧团、《拂晓报》被彭师长称为"四师三宝″。骑兵团作为三宝之首,红色铁骑象一股旋风,纵横驰骋在淮北千里平原上,骑兵团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
1943年3月17日,骑兵团三个大队出动,参加了"山子头战斗″,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夹击新四军的阴谋,并活捉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后来有日伪军在互诅时说:"你要不干好事,出门让你遇见新四军骑兵团。″可见当时的四师骑兵团,是如何的英武神勇,所向披靡。
我突发奇想,1986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所创作的骑兵原型是谁呢?会不会就是骑兵团团长周纯麟呢?我不得而知。但从大铜马上骑兵脸型与神情看,与当年28岁的周纯麟团长恰有神似之处。
骑兵背后插着的马刀,可能是周纯麟当团长时研制的"雪枫刀″。此刀锋利无比,斩石不卷刃,是骑兵杀敌的利器,故以彭雪枫师长的名字而命名。
骑兵所骑的马,我想应该是"枣红马″,因为彭师长对"枣红马″,情有独钟。1939年彭雪枫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时,曾为救济灾民,卖掉游击支队司令部的13匹枣红马,换粮食分发给群众度荒。谁知未隔两天,群众又自发地砸锅卖铁将战马赎回,送还给游击支队,老乡们对彭司令说:"我们不要回报,只要你们能骑马多杀几个鬼子就行了。″这段经历,加上日伪军骑兵的猖狂。促使了彭雪枫师长组建了华东军区第一个骑兵团。
(二)
盐城的大铜马,经过30多年的风雨侵蚀,雕塑除生锈外,结构也呈现了安全隐患。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声,拨出专款重塑大铜马,邀请曾经为韶山雕塑毛主席铜像、为南京梅园新村雕塑过周总理铜像的南京晨光集团负责浇铸,晨光集团的技术人员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用3D技术对原铜马进行了扫描,并三维成像。然后同比例制作模型浇铸,所以新铜马与老铜马在形状、姿态、纹理、高度(4米)长度(3.8米)上均一模一样。并于建国七十周年前夕,成功复位到原址。
大铜马的正式名称为"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由原新四军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题写塔名。在盐城的建军路上,东有"新四军纪念馆″,中有"大铜马″,西有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所以盐城人民爱说这是盐城的红色"新马泰″。
随笔于此,敬写七律怀念周纯麟将军。
《七律.一片丹心慰老臣》
立马挥刀势绝尘,
平原日出沐新春。
风雷激荡红旗艳,
剑戟纵横碧血淳。
千古将才情未了,
百年功业梦成真。
欣瞻战骏雄姿在,
一片丹心慰老臣。


🇨🇳【名家简介】
周阳生:
号爱莲后生,诗人、红山文化学者、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研究员、文史研究员。曾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物资报》原盐城记者站站长。在纸媒发表各类题材文章近百万字,著有《爱莲后生》杂文集、《神话诗集》、《红山神韵》论文集等。现担任全国多个文学社、诗社总顾问、名誉社长等。曾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多次在全国有关征文大赛中荣获等奖、特别优秀奖和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