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绯凡电台 / 绯凡有聊视频”是姊妹篇,一档是视频节目,一档是电台节目,两档节目一个核心,同步推进,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共同挖掘你我身边的非凡人物,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进入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今日头条视频、
喜马拉雅电台
搜索“绯凡电台”
收听更多《绯凡有聊》
台前幕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期绯凡电台——
喜马拉雅 收听链接:
http://xima.tv/t5Cu4U?_sonic=0

10月24日 14:00
电视【绯凡有聊】第七期栏目组,采访企业家/诗人汪贵沿
地点:无锡市新吴区
总编:李北墨
主持人:绯凡

经过多次沟通,企业家/诗人汪贵沿,终于在他的工厂接待了我们,看到他们公司生产的环保组装护栏产品,真让我们耳目一新,没想到一个普通的产品做得如此精致和完美,直接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想像,他经营的公司近20年的打造,品牌已在行业成为一种标准,成为国家住建部和中国标准设计研究院图集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他的产品如他的诗歌一样,行行都是诗意,片片都是情怀……
●主持人绯凡: 汪总,您是四川人,什么时候来到无锡的?
汪贵沿: 我是2003年来的无锡,当时我们厂周边都还是农田,无锡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来了过后感觉这个地方真的是烟雨江南。

●主持人绯凡: 什么时候开始对诗歌感兴趣并开始创作的?
汪贵沿: 那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当时还在国企工作,喜欢读一些诗歌,什么泰戈尔,聂鲁达,拜伦,戴望舒,徐志摩, 顾城,北岛等,后来自己也开始了诗歌小说创作,那时诗歌对青年人是很时尚的一种追求,后来琼瑶热,汪国真热,席慕容热,文学成为我们一代人的梦想。

●主持人绯凡:您写的第一首诗歌是什么,还记得吗?
汪贵沿: 记得,那是我写给老婆的第一首诗,《既然》发表在市级日报文学副刊上,本来是写来玩玩,结果她让我投稿,这样处女作就顺利的发表了,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那种兴奋劲不提有多高兴了,后来兴趣就更浓了,开始日夜爬格子从县级文学杂志到市级,省级至国家级《星星诗刊》《诗神》《诗歌报》《诗刊》《人民文学》《十月》《清明》等,都是追求目标。再后来做了记者编辑。
●主持人绯凡: 您已经出版了8部诗歌作品,其中《挑一帘烟雨走世界》是中国首部以旅游导航诗歌的方式创作,被称作“用诗歌为城市代言”。为什么会创作这个诗集?
汪贵沿: 这和企业经营有关,我公司在全国各地有近百个经销商 ,由于业务关系经常去这些城市的工地现场,对这些城市有一定的了解和感觉,偶尔会有产生诗歌的灵性,写多了 ,便突然有一种想法,收集成一部专辑,希望我们的读者,远方不一定要亲足丈量,可以通过阅读去做心灵之旅,想像会更加宽广无边,也许更能体系这些城市的魅力。

●主持人绯凡: 您的另一部作品《涂鸦路上》也是国内首部诗歌影像集,在诗歌创作出版上是一个创新模式,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汪贵沿: 这是几个摄影朋友,经常拍摄的作品,让我给他们配诗,然后发布在很多平台上,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和赞赏,有一天觉得想把这些作品保存下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突然有了出版的欲望,而且出版以摄影和诗配在一起出版的作品集,应该是一种新阅读的方式,这和做企业一样,产品和销售必须具有创新模式,否则无法迎来市场,而且必须面对大众生活,才会有商机。后来果真如此,在恒隆广场大众书局当天签售活动,销售了几百册,当然这和策划活动也有关系,说明诗歌在我们生活中并没有走远,特别在江南让我感觉到诗歌的魅力永远都在我们身边。

●主持人绯凡: 您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商人,怎么会走上经商的道路?
汪贵沿: 其实从真正意义上来讲,我即不是诗人,也不是商人,只是在写诗人当中我是做企业的人,在做企业人当中我是写诗的人……有点文不能文,武不能武的样子,
做文人灵性不够,做商人狼性不足的感觉。
有一句话叫,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告诫人们不仅想到眼前的无赖生活,应该更多的关注未来的美好,未来有诗一样的远方。
但作为我来说,以前当个记者和编辑,很多年从事文字工作,改革开放时代大多数文友下海经商了,我也不能经常纸上谈兵,远方和诗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上,是形而上的哲学,生存才是硬道理,所以后来下海经商,20多年后才又开始回归,而且一大批诗人停笔多年后又开始写诗了,比如健鹰、尚仲敏、蒋雪峰、谷未黄、喻言、唐成茂、黎正明、步钊、徐甲子等,都应该是回归诗人。这是一种情怀,更是自我灵魂自由的体现。当然现在都是业余爱好,不求发表,不求获奖,只求自己心安,让身边的朋友分享一下而已。由于当前经济环境压力下,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讲,生活需要远方和诗,更重要的是当下的苟且,否则一切都是虚无……

●主持人绯凡: 您认为经商和诗人会矛盾吗?
汪贵沿: 不会的,经商和写诗它是相辅相成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创作,所谓创新和创作一样,需要新的思维。这个问题我想啰嗦一下,
我们经常在说,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者有直接的关系,我曾经是一名非常爱好文学的创作者,发表过一些小说,散文和诗歌,在报刊杂志从事编辑记者多年。所以我个人的文学创作经历也算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和工作,学习,生活是分不开的……企业也需要灵感,也需要创作出让消费者生活和心灵需要的产品,如果说企业是以人为本,那么文化就是企业的魂,有魂就有精神,有魂就能长寿。因此,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用文化作纽带可以凝聚人心,增强企业的战斗力,这个文化体系来自于企业的领头人,所以企业的长远发展永远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我曾经在建筑装饰行业,医药行业,餐饮行业,制造行业都干过,每走一步都与文化有关,与文学有关,因为文学创作需要标新立异,需要与众不同,同时企业经营也一样需要创新,需要营销策划,这点是一脉相通的。

●主持人绯凡: 听说你干过很多行业,都与诗歌有关?
汪贵沿:是的,曾经一位老板让我卖掉自己的公司和工厂,然后去做他的职业经理人,聘请我为药业集团的总经理,为了让制药企业顺利进入医药零售流通行业,我们成立了全国首家大型医药超市,大型连锁药店,还记得90年代末期,我借助一帮文友,在报刊电视台策划宣传打造健康新概念,头条口号就是我们创意的: 打响健康革命第一枪,全国首家医药超市,全国首家健康之友俱乐部为百姓建立会员制健康档案,免费坐堂门诊。全国首家药品降价推出“百姓药价”让利于百姓的系列报道,在四川的一些电视台和报刊媒体上。后来引爆了全国药品价格大调整。
再后来应邀来无锡,2003年到无锡做栅栏制造,打造栅栏行业国内第一品牌“艾克赛尔”,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全国锌钢环保组装栏杆的行业标准单位,成为住建部中国标准设计院建筑图集,阳台护栏,百叶飘窗,栅栏围墙标准起草单位。发明国家专利16项。
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永远的守护者,是企业的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诗歌是一种文化,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企业也是一种文化,一样需要诗歌的灵性,让企业推陈出新……

●主持人绯凡: 您在无锡旅居16年,江南的文化对您写诗的风格有影响吗?
汪贵沿: 太有影响了,因为戴望舒和徐志摩,让我在江南后,有了对江南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让我创作出了许多诗歌作品,还有歌词,江南就是抒情的好地方,以前在四川都是梦想江南,在无锡17年对江南的山水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特别我写了很多关于江南人文的一些作品,被朗诵的老师们在各类诗会活动和平台上广泛演绎,这种认可的感觉是金钱不能比较的……《太湖是一朵莲》,《把江南穿在身上》,《走进绍兴》,《私奔》,《苏州,你若来了》,《扬州我来了》等这些作品都能体现江南特色。

●主持人绯凡:《我依然喜欢无锡这个地方》歌曲很好听,这首歌歌词是您写的,歌词里充满了感情,能说说什么心情下写下的歌词?
汪贵沿: 这首歌是一首励志歌曲,主要是写新无锡人在无锡打拼生活,学习过程的一些感受,特别我的一些同学,90年代左右来无锡,经过20余年的努力奋斗,在无锡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娶妻生子,非常不容易,在自己的行业成为佼佼者,无锡的发展离不开他们辛苦的付出,所以写下了这首歌,希望通过这首歌能激励更多的新人,更多来无锡奋斗的人……

●主持人绯凡:您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汪贵沿: 一个给企业和诗歌打工的人,企业是生存,诗歌是生活,一个是8小时以内,一个是8小时以外,自己为自己减压,在精神上自给自足不去麻烦别人的人。
主持人绯凡:现在网络时代,是个人都可以写诗,都可以成为诗人,对于目前中国诗歌局面,您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汪贵沿: 不必把诗人两个字看成一种荣耀,诗人和厨师一样,充其量是个手艺人,诗人的原材料是文字,厨师的原材料是食材,没有什么不同,买主都一样,一个满足身体,一个灵魂。
对中国诗歌局面的期望和建议,我没有什么说的,因为写诗都是自己个人的事情,自己做好自己就行,当今诗坛很混乱,特别是诗歌抄袭经常被炒得沸沸扬扬,或者什么大奖赛遍地都是,我觉得写诗是一种爱好,是个人意识与自然、与社会一种感悟和体验的表现,能写就写,如喝酒抽烟一样,不要带有任何功利和目的就行了,把自己生活过好就行了……

●绯凡主持人: 非常感谢汪总能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绯凡有聊的采访,最后祝汪老师,汪总事业蒸蒸日上,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
谢谢!

在汪贵沿的诗意世界里,豪迈奔放与婉约柔情并存,激情与理性相伴,既有纯粹的抒情方式,又有着对人间烟火独特界里,豪迈奔放与婉约柔情并存,激情与理性相伴,既有纯粹的抒情方式,又有着对人间烟火独特的生命体验。我读了汪贵沿这部《挑一帘烟雨走世界》,仅看其中一些诗的题目,就粘住了我的目光,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他。
──摘自著名诗人李自国《看一路梨花带雨》

四川诗人汪贵沿的诗,读了以后,感到这是一个内心充满诗情的川中文人。他的诗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且行且吟,生活的那一页翻过去之后,诗歌还留在他的怀中。一行行的文字像栅栏,围住他那颗不甘寂寞的心。汪贵沿将诗歌生活化,也就不拘一格,有雅有俗,有庄有谐。特别是他用四川方言写的那一辑诗,更显示出一位川人的童心,有趣,好耍,也是颇有意味的尝试。因为这个诗人能够自立于世俗社会,不靠写诗吃饭,诗歌在汪贵沿笔下也得到自由,不装假,不吓人,也不肉麻。诗集中少了那些在诗坛找饭吃的诗混混们的笔下冒出来的浊气。眼下的诗坛受到世俗社会的影响,也有了江湖味。胆子大的装大师,跳大神;胆子小的跟着吼,忙点赞。搞得有点像楼市,冒虚火,吹泡沫。所以,读汪贵沿的诗,不装不假,虽有杂芜,不拘题材,但常常被其真情所动,感受到一个虔诚的诗爱者内心的光芒。
──著名诗人叶延滨《栅栏内外遗落的文字》序
这里,贵沿已经十分明白地告诉我们,他喜欢兼有江南之秀美与塞北之刚毅的银川,可以作为生命托付,好像寻找了半生的栖居之地就是那里了。银川有他所想要的快意人生,诗意人生。
这就是自觉的诗的境界。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有成为诗人的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有向往,都有诗化人生的冲动。但事实上,从想写、能写到“喜欢”,已经是一道艰辛的大坎。当贵沿轻描淡写回答“喜欢”二字的时候,他略去了为此而付出的全部艰辛。因为他知道,一切艺术之路都是永无止境的,而常常被冷落的诗歌尤其如此。只有当写诗作为生活与生命的一部分的时候,你的人生才真正有了诗化的可能。现在,贵沿走进去了,我衷心祝他因为写诗而能从中获得别人未必能得到的充实和快乐!
──2019年6月22日著名诗人蓝幽《挑一帘烟雨走世界》诗歌研讨会现场

2020年10月24日无锡新区于艾克赛尔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