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新闻网 影像西部网 深圳速度(记者 王雪峰 卢兴求)民俗摄影的最大功效,莫过于“望问录传”。也就是说,摄影人通过自己深入的观察和详尽询问的民俗事像,用影像手段把它真实拍摄下来,再附上详尽的文字叙说,以求完整的记录民俗事像,使其成为民族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史料。然后再通过制作成影像图片或电视专题视频进行宣传传播,以较好地起到发现、挖掘、记录、传播、弘扬、传承的目的,形成民俗文化多元共享。如此图文并茂的采访记录,标志着民俗摄影人不仅是具有良好摄影技巧的摄影师,而且是一位善于用文字叙述和表达民俗事像的文学家。所以说,地地道道的民俗摄影家,是端机能拍、提笔能写、文武双全的“双枪将”。

目前,全国各地的会员组织积极按照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六届会议精神,践行会长办公会决定,众多民俗摄影小分队揭竿而起,走进古城古镇,深入村寨林海,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涉足各行各业。而理事会成员又不辞辛劳到处奔波,联络老会员,联系新景点,旨在为协会会员创造更多的“福利”,为协会中的“双枪将”提供更宽松的采访环境与空间。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作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官方业务关系的摄影组织,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团体,为了积极搭建与国内及世界多国民俗文化摄影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由协会统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把关,共同设计制作的“二证合一”中英文高端采访证的推出,成为国内第一家摄影协会证件可在国际上通用,且便于国内外有关部门识别认可,方便会员进行国内、国际间民俗摄影文化交流、采访的有效证件。为会员践行自己的入会誓言:“励行会员的责任和义务,担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促进国家安定团结的使命、全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使命、加强人类交流和理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使命”奠定良好基础。

最近,协会又在筹备搭建各个国家及地区间的民俗文化交流平台,已经与老挝文化部等联络中,旨在通过民俗摄影,开展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届时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采访证也可以在老挝使用了;在国内,协会正努力与各景区签订给予会员门票和住宿费的优惠减免合作协议。非洲肯尼亚公园、越南世界非遗-美山圣地、中国唐诗之路天姥山摄影基地、福建南靖土楼景区、北京金山岭长城景区等已经成为会员享受“福利”的采访区。随着理事会工作的不断深入与扩展,一定会给会员带来更大的福祉。

希望各级会员在筹谋采访路线和未曾出征之前,务必做好积极备战:多读书,勤览史,未雨绸缪。在熟悉民俗文化的节点上多下功夫,做到“望问录传”,为“人类贡献奖”捧上丰裕的大餐。同时,为协会即将筹备举办的国际国内两个摄影大赛献上自己的得意佳作。
编辑:余丽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