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简介
大别山腹地核心中的湖北英山,位于武汉、南昌、长沙、合肥、上海等大中城市通达江淮的中心结合部,地处京九线、沪蓉线、合武线的交汇点。历史上为江淮古(英)国、古岳衡山一隅,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宋为毕异故里(毕昇墓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乃狮龙之形、北斗之县(界邻皖太、岳、霍、金,鄂罗、浠、圻),1932年由安徽划归湖北。全县3乡8镇,313个行政村,人口41万余。在“八山一水一分田”1449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中,三分之二的生态环境处于半封闭、较原始的良好状态。全境地势北宽南窄、三山夹两河的狭长地带,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南北四大温泉,氤氲气化,地灵人杰,人文辈出。
英山,以“革命摇篮、英雄之山”著称于世,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7年就建立中共党组织,1930年举行著名的“三、二”暴动,从此,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直到全国解放。中共24届县委坚持斗争,是全国少有的“三十年革命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苏区县。当时,仅18万人的英山,黄埔军校学员之多居全国县级之首。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西征,红二十七军在这里组建,是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的始发地,红二十八军的游击根据地,先后有10多支红军主力在此战斗发展,5次攻克英山县城,而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色地标(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英山为主力红军输送了5个加強团的兵力,22位师军级以上高级将领。先后走出了彭干臣、傅维珏、傅奎清3位中央军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以英山为民主抗日根据地,英山被授予全国唯一的“抗日模范县”,毛主席亲自听取英山抗日斗争经验。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多次解放英山县城,邓小平两次总结“英山经验”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并向全军和全国解放区推广。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英山有2万多仁人志士、优秀儿女(包括早期牺牲的100多位县团级以上干部和将领)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被誉为解放后少有授封将军的革命老区、边区、穷区的“烈士县”,是大别山科技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由湖北仟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规划建设的“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落地于英山东中部英山尖、羊角尖之中脉的杨柳湾镇朱家坳为中心区的龙潭河水库周边,南接东庄畈,西倚游击寨,近靠腊烛尖,东临王家界,遥指英山尖,东西联动,南北贯通。范围幅射一埸(英山尖林埸)、两山(英山尖.游击寨)、三库(龙潭河、锣响坳、王家界)、四河、五村(朱家坳、老虎头、王家界、东庄畈、锣响坳),面积32.04平方公里,以此为中心,将园区高新科技、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产业幅射英山全县乃至整个大别山地区,受益人口逾100万人。
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内,奇峰秀谷风物独特,山水配置相得益彰,资源丰富,风光旖旎;历史名人盛名远播,英布英山尖立寨树旗反秦风流千古,毕昇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故事传奇。由此,充分彰显出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秉赋的古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革命)、绿色文化(生态)等三色文化之厚重,特色之突出;民俗风情之独特,农耕文化传承积涵之深厚。
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生态农业、高新科技、康养工程、文化旅游、智慧新镇”综合项目的推进,立足于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的开发建设,早日建设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所取得的综合效应,必将为这块红色土地的脱贫致富不返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革命老区奔小康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使英山成为大别山地区新城镇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样板,为大别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内容共分五大部分,即: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高新科技、康养工程、文化旅游(毕昇文化城)和智慧新镇(小康示范镇〉。本着绿色生态环保五利的原则,和谐共融小康社会的方针,相辅相成。产-供-销一体化,打造农业品牌,创新融合的模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以“得益天下,青野长留”为愿景,以“把用户转化为永久用户”’为价值观,以“一方面团结全县农民一起按标准生产,另一方面团结市民弱势群体一起建社区门店,线上线下打通,接市民下乡,送优质农产品进城”为使命担当而开展工作。用寻味之旅启动旅游,推动山区经济。1、生态农业(田园综合体)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山清水秀,昼夜温差大,没有工业污染,有利于蔬菜水果畜牧业的发展。湖北仟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十四年以来一直从事《畜-沼-菜》生态循环模式生产,确实把环保和生态平衡工作做好,提高了食品品质,让养殖沼肥充分地发挥作用,保护了环境,解决了多年以来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土地重茬的难题。利用沼肥在种植过程中可以防治病毒和细菌及多种虫害的神奇效果,种出了有机蔬菜-沼肥菜。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提高全县已有27万亩绿茶基地的茶叶品质,英山也曾经有过13万亩的桑叶种植面积,后因蚕丝价格下滑而减产,李时珍就住在英山一山之隔的蕲春县,他在《本草纲目里》记载,桑葚酒可以理顺百种风热,也是市场非常欢迎的药食同源食品。英山曾经称茶桑两产业为“青龙”“白龙”,还有英山茯苓,桔梗,天麻,黑土猪,黑山羊,黄牛,土鸡,是当地农民千百年来的耕作和养殖之本。英山极品药材种植规模达到20万亩,养殖遍布全县。根据茶叶是喜半阴半阳植物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茶园适当栽上可控制生长的水果及英山特产八月楂,及在茶园田边地头种上插秧泡等稀有水果,立体种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提高单产,以利市场竞争。我们有义务把它们推向真正需要的人群,为民族的大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品牌运作和生产标准化。从产业园区辐射到全县土地上,带动全县农民生产,助力精准扶贫,确实做到脱贫后不返贫。
2.高新科技 英山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英山县志》已有造纸的记载。英山为毕昇故里,最早的印刷业是1931年以石板印刷为主的“毕民石印馆”和后来的“协和石印馆”。湖北毕昇印刷总厂始建于1951年5月。还有,英山非金属矿业资源比较丰富,这是高新科技工业的基础。(1)祥业集团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超声波辅助生物酶制纸浆及漂白工艺,真正做到零排放零污染及无氯无碱无酸清洁环保制纸浆。100多年前,丹麦的科学家发明生物酶分解植物的木素来生产纸浆,但生物酶制浆通常需要几十天或上百天发酵才能分解植物的纤维和木素,100多年以来全世界的科学家一直无法使生物制浆实现工业化生产,但祥业公司能够在4个多小时就能得到纸浆!突破了生物制浆的瓶颈。祥业生物制浆不用传统的加氯、酸、碱,也无需高温高压,真正做到无毒清洁环保。这是一个制纸浆工业的颠覆性革命。祥业生物制浆成本比现有制纸浆工艺每吨减少1000多元的化学品和环保费用,加上得浆率高,利润亦高,优势强劲,一枝独秀。传统的制浆年产10万吨纸浆厂需要投资10亿元,祥业生产设备加厂房土地等投资只需2亿多元,节省70%多的投资成本!传统的工艺每吨制浆成本包括原材料需要4000多元5000多元,而祥业生物制浆总成本才2000多元,利润百分之一百,投资年产10万吨的纸浆厂每年就有2亿的毛利。中国每年进口3000万吨纸浆和4000多万吨废纸,现在进口废纸成本已到2000多元,最高达3200元一吨,加上去杂脱墨漂白和环保处理等费用2000多元,废纸变成漂白浆的成本达5000多元,祥业秸秆漂白浆成本每吨才2000多元。现在中国已向联合国提出不再进口废纸等洋垃圾,以后的纸浆缺口更大,纸浆销售市场广阔。祥业生物制浆还可以救活这几年来政府关停的环保不达标的纸浆厂。祥业生物制浆不仅可以开发利用让政府头疼的每年7亿多吨的稻草麦草高粱秆棉花秆生产纸浆,变废为宝,同时,还可以发动农民利用荒山荒地沙漠地盐碱地种植巨菌草,英山地区每亩每年可收割25吨至35吨,给农民每吨青草200元,年亩产收入达5000至7000元,种植水稻收入的4-5倍。巨菌草无虫无病不用农药,一年只施一次肥,一次一亩只需100多元肥料。巨菌草不怕台风旱涝,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割20年,种植一亩成本才几百元,种植成本低,粗放式管理,大田可用收割拖拉机,山坡地或山上梯田可用单人使用的电动割草机,种植和收割劳动強度小,大田大面积也可以用拖拉机播种,企业化种植划算。一个10万吨年产量的纸浆厂,每年增値税和所得税就超过7000万元。如果作为精准扶贫项目,还可以让5000户农民当年脱贫。祥业生物制浆的生产工艺十分简单,筹建到投产只需半年的时间,投产后一年内收回投资成本。2.6吨的秸秆可以生产1吨的纸浆,每吨秸秆200多元,原料成本700元左右,加上水电汽人工和生物酶等生产成本,每吨秸秆漂白浆成本2000多元,每吨售价5000元左右,每吨毛利2000多元。可以产生200亿元的毛利。广西祥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联合湖北仟禧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英山建立年产1000万吨的纸浆厂,建成后每年将获得200亿元的毛利,真正做到零排放,年创税收20亿元。(2)在距产业园区30公里的南河镇,因上世纪以来采石矿所遗留下来的大量库存尾砂以及我县每年建设所遗留下来的石材废料,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沈阳中天伟业微晶材料研究所已有新型 环保解决方案,其科学原理如下:霞石新材料的诞生,将加有金属成核剂的基础玻璃经“控制晶化”而制得的晶体与玻璃相融的复合材料称“微晶玻璃”;用天然霞石替代贵金属“成核剂”生产的微晶玻璃称“霞石微晶玻璃”;用霞石微晶玻璃与金属、非金属混合生产的复合材料称“霞石微晶材料”。霞石微晶材料兼容了金属与玻璃的双重属性,是一种既不“氧化”也不“老化”又不脆化的新型多晶材料。正是发现了霞石中稀土和放射性钍对微晶玻璃的改性作用及对水分子转换成氢碳单氧新能源的催化作用,引发出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二次重融,诞生出新一代可替代传统高耗能、重污染的钢铁、塑料、陶瓷、水泥等传统材料的大部分功能的新材料,而且可以从垃圾、污泥、废渣中获取主体元素硅、钙、铝、碳。因为有了霞石,高耗能重污染的钢铁和塑料将退居二线;垃圾、污泥、废渣(液)高温气化没有残渣、不产生“二噁英”,其原理是底插式电熔炉超高温、强磁场束缚高分子气化产生的有毒“氯、苯、酚醛、呋喃类”单质的外逸,通过喷入微粉“亲和、增重”,“雾化成核”落在玻璃液面经下沉式环流达到“充分混熔”(电磁搅拌机理),将二噁英类气体及飞灰等合成物转化成玻璃形成物固化在玻璃中。因为有了霞石微晶专利技术,我们的垃圾、污水、废渣将变成宝贵的原料,蓝天、白云将重现华夏上空!我们引进沈阳中天伟业微晶材料研究的新高科学技术,把英山的库尾砂和建设垃圾变废为宝。
3.康养工程 现代化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发展中的人们却未意识到工业化破坏生态环境的巨大成本,财富与健康的失衡,唯重建生态,回归自然,方可调和人类财富与健康的平衡。在大健康时代,人们对于养生和大健康的需求已不单是治疗,而是表现在预防、治疗、修复、康养“四结合”。康养是生活新方式,时代催生康养旅游。“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到英山充氧,为生命加油”,且温泉资源丰富,漂流之乡,享誉华中,冬季还有东、西两大滑雪场,以及遍布全县的田园采摘方式,独具优势。简单地可分为:养生度假;通过旅游度假活动提高生活品质,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1)养心度假;通过特定的多元文化度假活动,维护心理健康,提高精神层次。
(2)抱团养老度假;通过生态环境内服务完善的旅游区进行度假式.旅居式抱团养老,强调养老品质。
(3) 养颜度假;通过度假产品,提高旅游者外在颜值与内在气质。
(4)养疗度假;通过疗养度假产品,帮助病后恢复人群与亚健康人群尽快恢复健康。
例如:在1988年,无微信年代,英山县周边几个县市包括武汉市民,每天聚集日达1万人在英山县杨柳镇山排上(项目落地山区)“兜仙水”,说是可以治皮肤病和咽炎,在交通极不方便的年代,公安部门为了治安而用迷信的说法治理,用牛粪盖住了泉眼,告诉来宾说:“水怎么可能治病呢,请大家回去,不要相信迷信”才得以平定下来。40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所有50岁以上的英山人都知道,记忆犹新,后来经专家科学检验,英山多处山泉水达到50mg/L(国际理疗矿泉水标准为50mg/L)以上,“偏硅酸”只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山泉水,人工是无法添加的,自然界中水和“偏硅酸”矿物质共存的环境里,硅酸盐释放的能量被水体吸收,使人体生成偏硅元素,因此叫“偏硅酸”。“偏硅酸”主要分布于人体皮肤及结缔组织中,人体每天摄入10-12毫克为正常范围,它具有恢复血管弹性,清除血管内壁沉积脂肪的作用,因此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正常机能是“偏硅酸”的主要作用,如果人体缺乏“偏硅酸”,心脑血管系统易发生病变,产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山泉水确因弱碱性高含硅酸盐高对人体有益矿物质含量确定达到理疗级矿泉水标准,只要方法得当,的确可以治疗皮肤病和咽炎。所以,在当今微信及各种高传播年代,如果把这宝贵优质山泉水开发成康养相关产品,例:饮用山泉水,纯粮酒(好酒离不开好水),桑葚酒,高钙菜,山泉水浸浴理疗等相关产品,为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作出应有贡献。
4.文化旅游(毕昇文化城)
英山县古代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人杰地灵,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疆,唐有诗宗沈佺期,宋为毕昇故里,他们都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打造毕昇文化城一直是英山人民和人民政府的愿望需求。优秀传统文化正鼓励滋养一代又一代人开发智慧,创新发展,宗同者难超,盖翻异者易美,教育下一代,又可更好地让世界人民记住大别山英山县,为我们的创新发展营销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优美的红叶谷和英山尖,相隔不到3公里,是《毕昇传奇》等影视剧最好的拍摄基地,同时,这里还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中心根据地,红25军长征始发地、27军发源地。古色、红色、绿色三色文化园定名为毕升文化园,是有利于人们怡心益智,易记乐为的文化大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求,为全面复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振兴民族精神而不懈努力。
5.智慧新镇(小康示范镇)
山里人的淳厚是最宝贵的资源,在物质财富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返朴归真精神回归的需求愈发强烈。打造小康标准建设住宅区,用好当地民风淳朴的农民,帮助他们按小康标准建设住宅区,把民宿和抱团养老工作交给他们来做服务,对社会、对农民,对需求人群都不失为绝佳方案,可以成为全国乃及至全世界的示范之镇。
三.结论
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几千年来的农业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农业与文化自古以来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现今,“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城镇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是同步发展的,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将成为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共融发展,实现小康建设可持续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落地湖北省英山县杨柳湾镇建设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集“生态农业、高新科技、健康产业、文化旅游、小康城镇“于一体的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依托农民种植巨菌草,发展种植、养殖业,利用巨菌草加工生物制纤维、超声波生物造纸,以及进行田园综合体、小康示范基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试验项目建设。同时,以拍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毕昇传奇》为抓手,联动杨柳湾镇以朱家㘭红叶谷为中心的五个村,不挖山、不移坟、不拆屋、不填湖,依据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影视剧,对其村组垸落穿衣带帽,将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成为“城里人的深山老家,现代人的天然氧吧,城乡人的精神家园,地球人的花园图画”,使文化软实力转变为硬实力形成支点,撬动英山乃至大别山地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是一个文化旅游联动绿色循环发展的实体经济,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再者,英山山美水美乡村美,毕昇文化底蕴深厚;祥业集团巨菌草种植技术成熟,纸纤维加工生产高端,销售市埸稳定。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推进革命老区、贫困山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英山红色文化及地域人文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更好地促进当地传统农业向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科技产业等多元化发展。同时,投资建设国家小康乡镇示范样板,实现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可持续发展,带领贫困农民奔小康,取得实效和经验向全国推广。
中国·英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项目规划组 湖北仟禧生态农业开发有公司 2020年1月9日
注:(1)此稿由原英山文联主席、国家注册高级咨询策划师、小康文化研究员马民权撰写,仟禧农业申报。原申报总投资为300亿,经专家委员会审定为197亿。
(2)申报文件资料及投资分项明细表,因篇幅过大无法传送,故略。
特别声明:本文为荆楚作家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荆楚作家不具有版权仅提供信息传递发布平台。

本期责编:马民权
主编:碧原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