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波校区,有一个特别美的地方,环形的楼梯围绕着一个圆形的下沉广场,星空是幕布,大地乃舞台,宛若送给孩子们的一个天然剧场。
第一次看到这个地方,是2020年的夏天,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7月18日,除了爽约的建京老师以外,在洛阳的鸽子老师,书协的刘灿辉老师、洛阳师范学院的苟彬老师,还有三彩艺的郭爱河老师都如约而至,我们相约一起,走在当时还是钢筋水泥的四方建筑群当中。

邀约几位好友跟我一起去规划设计新校区的建设,置身其中,触目可及的满满都是憧憬。幻想着每一处的设计与实现以后的校园美景,幻想着校园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声,幻想着阳关穿过午后的窗棂撒在长廊上的剪影……穿过三号楼大厅,沿着中轴线绕过门厅,转过身一低头突然就看到一个圆形的下沉广场,天然形成的聚集感,让人不由得幻想着孩子们围绕着坐下来的场景,以至于我和团队的第一张凌波合影就是在这里。


给梦一个安放的地方
初见这个下沉广场产生的所有感受,就是想要急切的把她变成一个孩子们的舞台,一个让孩子们去畅想去飞翔的舞台。所有的梦想都需要一个安放的地方,一个能够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地方,不需要理由,想要尽快实现的急切,就是一个最好的理由,给梦一个安放的地方。

凭借着第一眼看过去所有的直觉,给这个区域设计了一个圆形的小舞台,刻上“河出图洛出书”的文化烙印,连高度都是一个沙发的高度,四十二公分,随意坐下来都是刚刚好。从餐厅里走出来,一眼望过去,专门为舞台背景设计的屏幕,声音光电,从那里走出来目不斜视按首挺胸的舞台体验一定很难忘记。

在舞台的四周,借着屋顶的遮掩,下方安装了六十组椅子,能够容纳一百多名学生。这些属于孩子们的座位,围绕着舞台的即视感,能够看到舞台的每一个方向。孩子们坐在椅子上,笑嘻嘻的样子就是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做一个T台给自己
从屏幕出发,一直走到圆形舞台的中央,有将近十几米的距离。这需要一个T台,设计这个T台,孩子们自己积极性很高。四一班的孩子们在陈鹏飞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在真实情景中的研究和学习。

面对校园里真实的问题,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设计一个T台,这该是一个多么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找到这样的答案价值不菲。

男生们拿着各种不同的尺子丈量着脚下的距离,弯着腰,蹲下身子,甚至还有趴在地面上的,女生们则拿着本子不停的做着笔记。这时候,我注意到一位小男生站起来,一边指挥着大家,先量哪里,再测量哪里,一边自己也时不时的动手拉动卷尺。我走过对他说,“你真有指挥家的范儿!”回答,“我们得有点组织才行,能够更迅速更完美的设计好我们自己的T台。”



起一个名字给这个广场
在这个小小的下沉广场里,有花有草,有老师有学生,有记忆有难忘。当T台与梦想同时出现,我们想给她起一个名字,是给舞台的,更是给梦想的,这个T台与梦想合起来的地方,该有一个怎样的名字呢?或许若干年后,记忆中不一定想得起来名字,但是一定能记得努力寻找梦想的自己。

我想,给“她”起一个名字,不是太着急完成的事情。我们要等,等这个地方完成过一次又一次的演出,等这个地方留下了一幅又一副暖心的画面,等这个地方充满了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梦想……“她”一定会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就像北大校园里的“未名湖”,“未名”即是她的名字,“未名”也是没有给她一个名字。


T台往往与梦想相连,而梦想也一定能够从舞台这一端走向另一端,当T台与梦想一起出现在校园里,她们会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孩子们将会给她怎样定义与命名,结果并不是我所在意的,我们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生的一切。
李青青
2020年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