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向“天价彩礼”开刀说起
文/许刚
前段时间,在山西省芮城县发生的一件事,颠覆了流传几千年的世俗,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婚姻是人生大事,自古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说。新社会,提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反对包办。但彩礼一直延续至今。
芮城县阳城镇永丰村的杨卓妞,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响应镇党委的倡议,敢于挑战世俗,向“天价彩礼”开刀,主动提出不要彩礼,使一桩美满的婚姻锦上添花。不要彩礼,这在“天价彩礼”横行的社会风气中,不得不说是一股清流。
杨卓妞移风易俗树新风,向“天价彩礼”说不,在她所在的村、所在的镇、乃至县、市都引发起不小的震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许多年轻人效仿她,自觉加入向“天价彩礼”说不的行列。
红白事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天价彩礼,被广为诟病,也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抵制红白事浪费,打击“天价彩礼”深入人心。
毋容置疑,近几年形成的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毒化了纯朴民风,成为制约乡风文明建设的桎梏。女方要求一动(车)不动(房)十万零八。这在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的小城市,给很多男方家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种负担还可能会导致新婚不久的年轻人感情破裂。
现在社会的人情关系似乎已经变味了。为了还礼,送份子;为了办事,送份子;为了讨好,送份子。一些人家办宴席的目的,几近功利化,已经不是单纯的庆贺或者纪念了。“天价彩礼”更让人娶不起媳妇,而诱发新的矛盾,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隐患。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些地方订婚需要6.6万元,结婚又要8.8万元。再加上“改口费”等杂七杂八的费用,媳妇还没进家门,就需要近20万元,实在让大多数家庭感到吃力。
崇尚礼仪,重视人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一些地方结婚高额彩礼,闹婚低级粗俗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时下,婚礼大操大办虽然被遏制住了,但一些人却越来越注重仪式感和面子,特别是举行婚礼的仪式和婚车的品牌上“奋力比拼”。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各级政府、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引导,树立社会新风尚。通过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来很刹不良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望月文学杂志特约作家、桃李文化传媒常驻作者、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