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粤剧文化的热心人
——小记波特兰粤剧名伶甄会韶先生
文/何华晃
为期三个月的美国旅游探亲,所见所闻,令我难忘。而最令我难忘的,有幸认识波特兰粤剧名伶、著名粤剧小生甄会韶先生。
甄先生是海宴都汶村镇人。2011年移民美国。他从小喜欢粤剧,天生一副好嗓子,加上长相俊俏,早年被台山粤剧团吸收,后调江门市粤剧团,是江门略有名气的粤剧小生。为了生活,更为了拓进发展空间,2011年,他放弃国内的优越生活,移民美国。
美国,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天堂。华人在美国要生存,就要拼搏。美国的生活,与舒适、悠闲、享受……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衡线。一天10多个小时的繁重劳作,让人体力和精神不堪重负。甄会韶先生也不例外。初到美国,为了生存,只能放下自己喜爱的粤剧艺术,撕下“小生”的面具,做些与艺术毫无关系的粗活。但不管生活如何艰辛,他始终不忘初衷——传承和弘扬粤剧文化。
他定居、生活、创业的波特兰市,是华人聚居的地方。这里的文化生活相当枯燥,除了赌场,并无去处。而粤剧,是华人钟情的传统艺术。于是,甄先生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想法:可否在传承和弘扬粤剧文化方面做点有益的工作?他一步步把他的想法变成行动。
上世纪,老一辈华侨为了丰富华人的文娱生活,在华人聚居的波特兰市中心组建了“粤声社”,一些粤剧发烧友工作之余到这里自娱自乐,开展演唱活动。
甄会韶来到美国,他觉得“粤声社”是传承和弘扬传统粤剧文化的最好平台。于是,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抽时间到“粤声社”参加演唱活动,并乐意当该社的艺术指导。在他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粤声社”成了波特兰稍有名气和影响的业余剧社。
波特兰的华人侨胞,忘不了2014年10月28日晚上那场“浓情妙韵戏曲会知音”的专场演出。五段折子戏和两首精彩的粤曲对唱,全体艺员身着闪亮的戏服粉墨登场,演绎五个名剧片断折子戏,情景逼真,重演历史中的恩怨情仇,使人幻觉。人生似梦,梦幻中的人生却能如痴如醉观赏粤剧戏班的演出,令人击掌叫绝。而这场精彩的演出,艺术指导就是甄会韶先生。而当晚的压轴演出,是甄先生与“粤声社”新秀林瑞芬小姐搭档的古代名戏曲“汉武帝与卫夫人之灵台夜访”。威风八面的汉武帝夜访被打入冷宫的卫夫人。相见之余,悲情忧郁,情海波涛难倒了一代明君。灵台夜访真是引人垂泪。甄会韶悲壮的粤曲唱腔,赢得观众拍掌赞好。侨社名人陈仕力和陈豪明当场捐款给“粤声社”,全体观众更要求甄会韶先生重满,赏以美金。如此热情,盛情难却。观众戏迷,热情奔放,纷纷上台敬献鲜花,合影留念。
为了传承弘扬戏曲艺术,甄先生又组建了“韶歌国乐学院”,在美国培养民族乐器、粤曲歌曲人材。我探亲期间,有幸与甄先生一同参加秉公堂一年一度的夏日郊游大会。一越南女子,礼貌地给甄先生一个热情的拥抱,自豪地对我们说:这是我的老师会韶哥。这越南女子,清纯、活泼、漂亮,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也会说一口通顺的中文。她说,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在甄会韶先生精心指导下,可以中文唱时代曲和粤曲。她那得意、自豪的神态,令我感动。同时也令我对传承和弘扬传统粤剧文化的甄先生油然而生敬意!
从甄会韶先生身上,看到了宴都人的可敬;从甄会韶先生在波特兰组织的粤剧文化活动,看到了传统粤剧文化的希望和发展。有甄会韶先生这样的弘扬粤剧文化的热心人,粤剧就不会淡化,更不会消亡!

【作家简介】
何华晃,台山市汶村人,1944年出生,华南师范学院中文专科函授毕业,台山市教育局退休干部。退休后,坚持在各级文学报刊发表散文小说评论纪实文章。至今已在《江门作家》《侨乡文学》《侨都新观察》美国《台山文化之友》《微篇小说》等文学刊物和《台山文学报》《台山文化》《台山文评报》江门五邑《孔雀花》报发表文学作品100多篇。作品在县市级征文比赛多次获奖。小说《真爱》获中文在线五邑原创文学大赛短篇小说优秀奖,散文《川岛行》获省征文比赛一等奖。2010年,由中国县镇年鉴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情向何处》,2013年再版《情向何处》(增订本),2017年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选集《侨乡放歌》。作者现任《台山文评报》副社长,《台山文学报》美国《台山文化之友》顾问,是江门市作家协会、江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微篇小说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