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朴先生近影
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已初具规模,经唐、五代、北宋已完全成熟。从北宋中期开始,以枯木、竹石、梅兰菊为题材的水墨写意画洪波涌起,历千年而不衰。明清文人画借助花鸟画得以蓬勃发展,徐渭、八大、石涛以及近代任伯年、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名家辈出,星汉灿烂。江苏邳州青年艺术家周朴先生,站在这些花鸟画巨人的肩膀上,虔诚而诗性地耕耘在自己的花鸟世界,营造出一片生机。
1985年,周朴先生就读于江苏省运河师范美术专业,次年拜冯梦白先生为师学习国画,同时随北京郭石夫先生研习大写意花鸟,又得到中央美院张立辰先生悉心指点,加之天资聪颖,刻苦钻研,日复一日,躬身实践,心摹手追,画技日精,形成了笔墨简逸、设色典雅、清丽灵动、明快温馨的艺术风格。
章法、布局亦即顾恺之所说的“置陈布势”、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中国画创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周朴先生深谙此理,他每每作画“意在笔先”,通过对自然物象的长期观察,经过反复琢磨缜密筹思,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花鸟画的约略图;动笔之前,题材、体裁、构图和表现方法基本上成竹在胸。根据这张腹稿草图,首先把表现主题的主体景物布置在符合“黄金分割”的适当位置,摆好主宾揖让关系,使宾主分明,主次清晰,前后贯穿,变化掩映。其次处理好疏密关系,做到“密处越密,疏处越疏” “密中有疏,疏中有密”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从而使疏密错落,聚散有致。创作于2019年的《啼莺重来绕画梁》就是遵从这些创作原则,将荷花、荷叶和禽鸟等画面主体集中在右上部,而将左上和右下大片留白,大开大合,大疏大密,以此刺激观者的眼球,从不平衡中创造了美。
作为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朴先生对空白的处理有自己的一套章法。他把空白作为画中之画、画外之画,像安排物象那样安排空白。创作中,用最少的线,分割出最多的空白块面,而且每一个块面都不相同。而后在追逐造境意识、寻求审美情趣中深入处理空白,以严格遵循规律、又极度自由的笔墨“破坏”各种空白,以或去或留、或大或小、或虚或实及形状多变、层次丰富、以白显黑的效果,实现形神兼备的主题表达。
黑有虚实,白也有虚实。周朴先生对空白的理解远不止黑实白虚。他认为笔墨有虚实,形体结构有虚实,轻重有虚实,浓淡有虚实,空白本身更具有虚实的内涵。在他的作品中,一方面,空白处有实景,有指向,为虚中之实;另一方面,形整而无物的空白,决定着画面的整体感和气势的走向。此种空白使形体空灵多变,空而不空,入理微妙,意境出奇,无声胜有声。
用笔用墨是画好花鸟画的关键。周朴先生始终遵循南齐谢赫骨法用笔的原则,运笔坚持指力、腕力、臂力相统一,从始笔到末笔,首尾衔接,笔笔送达,游刃有余。他笔下的线生动流畅,铁划银勾,力能扛鼎,韵味无穷,个性奔放的品格和天籁自鸣的化境,从笔墨技法中流淌出来;物象空间的气势、明快和谐的布局,都在笔墨线条中得以充分表达。作于2019年的《问花图》就是其笔墨线条运用的代表。其中雄鸡、菊花都是“一笔墨”写出来的。雄鸡从尾巴写起,写到中部,墨就干了,然后再蘸“一笔墨”继续往下写。写的过程如行草书一样有断有连,笔断意连,一气贯穿,虚实转换,物象的动态、偶态、神态在这种随性书写中活灵活现地彰显出来,而观者看到的不是笔墨而是具体物象的神态和作者的精神。
高品位的国画是写出来的,书写性是国画的命脉。周朴先生之所以能将书法和花鸟画有机关联起来,做到筋肉骨气处处在,与他长期对书法艺术的精钻细研分不开。他早年反复临摹二王和孙过庭的书谱,浸淫汉隶魏碑,撷取钟、颜精华,汲取魏、晋灵气,同时把握古篆汉隶用笔,使自己的书法尤其小草呈现出沉着、洒脱、挺拔、刚健的个性,为其花鸟画创作插上了奋飞的翅膀。也正因为他的小草书法富含传统而又有自家面貌,用于花鸟画大段题款,成为画面俊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同用笔、用墨一样,是花鸟画形式构建的重要因素。周朴先生用色“随类赋彩”,通过忠实于花鸟对象色彩的客观描写,传达对象色彩的神韵。他的创作很少用单纯的原色,有时用间色,大多数情况下用复色,并以淡彩对墨起辅助和陪衬的作用,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沉稳而绝少“火气”,最终表现出丰富含蓄的色彩情感,达成神完意足的艺术效果。
花鸟世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背景和环境,是人类创造美、感知美、寄托情感和思绪的对象和源泉。千百年来,人类以花鸟为媒,创作出无数动人心魄的诗章和图画,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了五彩斑斓的亮色。周朴先生将炙热情感付诸笔端,把花和鸟当成人去刻画,赋予花和鸟以人格化的使命,问花说甚,问鸟唱谁,探鸟询花,孜孜以求。他笔下的花不仅绚丽夺目,更有无穷无尽的人格魅力和诗样的烂漫存在;与花一样美丽动人的鸟儿更是通人性、知天命、知书达理的情感化身;鸟与花的交流和互动构成了他的花鸟画创作的基调和主题。《赏秋图》《平安吉祥》《相知只有中天月》《独立沙洲》等等,都具有这样的艺术品格。
周朴花鸟画,每一幅都是诗。每当春风和煦或夏柳依依或秋风萧瑟或冬夜绵绵,情之所至,他都会援笔作画,墨干色枯,意犹未尽,遂举杯明月,填词赋诗。那种汩汩流淌在胸中、澎湃于笔下、传扬在花间鸟林的离愁别绪、铁骨柔肠,凝聚成一行行凄美新词。那不是林黛玉的荷锄葬花,不是贾宝玉的红豆低吟,那是人类情感最恣肆的挥洒,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音符,在春日阳光下,在夏夜月色里,在秋风落叶时,在茫茫冰雪中,在昊昊宇宙深处久久回荡——
《浪淘沙.银屏感怀》 2019年4月8日
把盏问春风,芳馨杂咏。花墙紫陌小城东。唯有一轮寒宫月,相照与共。 隔山隔水情,缀簇玲珑。时闻笑语盈银屏。深红落尽浅红又,何时相逢?
《眼儿媚.乡思》 2019年7月20日
葱葱郁郁夏悠长,花径夜未央。紫薇枝畔,清凉遍地,满庭芳香。 小轩独卧相思处,蛙鼓蝉鸣扬,一池月色,归梦四溢,醉了城乡。
《鹧鸪天.立冬抒怀》 2019年11月8日
芳馨欢愉捧玉盅,当年歌舞醉颜红。舞低春夜柳梢月,歌尽难为夏花荣。 从别后,再难逢,几回梦里与君同?情怀作蛹抛心愁,词赋未吟已觉穷!
《鹧鸪天.冬夜》 2019年11月27日
帘外冷风梦半醒,无月能照竹间亭。漫写小画书团扇,自捡残花插净瓶。 无虫喃,伴鸡宁。穹幕不动晚山青。玉人只喜黎明至,却道槐云绿满庭。
《小重山.冬雨》12月12日
冬雨敲窗不住鸣,惊醒梦一泓,霂苍穹。小屋愁倚画阑东,难入眠,旧事終成空。 风吹叶成塚,帘外夜幕深,已三更。人生聚散总浮萍,勤珍重,欲诉无人听。
《阮郎归.折花欲寄远方人》 2019年12月16日
疏枝横曳月黄昏,挥毫绘暖春。劲松葱郁筱扶琴。寒梅欲断魂。 雪肌冷,暗香深。相思词赋吟。折花欲寄远方人。天边日暮云。
《鹧鸪天.京都寻梦》2019年12月31日夜
上冬晓天夜光华。新岁寻梦邈笼纱。半辈丹青勤耕种,斜日寒林乱涂鸦。 柳梢月,水中挂。笔舞墨动有蒹葭。京都一岁经风雨,纸里纸外都是花。
千年筚路蓝缕,国画花鸟画的理论和实践都已成熟。周朴先生从先贤大师那里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然而打进去之后怎么走出来,给传统笔墨注入现代构成,仍然是他需要努力探索的严肃课题。他正在全力以赴,期待他给喜爱他的观者带来新的惊喜。
二〇二〇年一月十六日于古都咸阳渭河之滨
画家简介
周朴,又名周璞,男,1964年生,江苏省邳州市人,北京杏壇美术馆签约画家。江苏省美协会员,邳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早年师从冯梦白先生;先后受教于张立辰、郭石夫,秦少甫等老师。曾在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学习,郭石夫画友会会员。张立辰工作室专职画家。主攻写意花鸟画。
编辑:苗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