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美食·井陉柿子
文图/工匠世家
井陉柿子树多生长于深山区,以其高海拔温差大,产出的柿子好吃,糖度高,色香味俱佳。特别是建国后铁路大发展,井陉柿子在南方的广州,后专销至香港,享有美誉。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县外贸公司在山区人民公社供销社秋后定点收购柿子,盖柿优先,当柿子长变成黄红色后,质地硬实才达到收购条件。分派任务,组织各村编能够盛80斤柿子的荆条筐子,在国庆节前后后的一个月内抓紧收购,随着时间推移柿子会成熟变软,在运输中会变型难以售卖。
各村大队及生产队重视这项果品收购业务,这也是生产队成为经济生产核算单位后,增加收入巩固集体经济的一项重大任务。
南部山区的测鱼,南障城两供销社把任务分派到各村,及时采摘,分选后送至收购处,用早己收购的细软干青草铺筐底,筐底周围厚草纸围一圈再装柿子,上面用软草纸盖严,这可是技术活。
通过验证先辈传承的熟柿方法应对,通过试验在周转存放销售期内七天后可食,半月内不软,不变型,卖相好。
井陉柿子分三种熟化法,1.用温水浸泡,2.柿子在高度白酒中沾过后,装在密闭容器中,糊严封隙,3,在装筐时根据运输周转时间控制添加片状秋梨的多少,在到达目的地后即可批发开筐售卖。而往筐中添加梨片由有经验的老师傅把关。第三方法是长途火车运输的首选。
从井陉火车站发专用棚式车皮,约七天后可达香港,为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有力支援了国家工农业发展。
在哪个年代井陉人每年数万吨柿子远销国内外各大城市,尤其是上世纪的九十年前后,数百万斤柿子供应市场需求,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敞开收购后,广东商人赴井陉山区定点收购,立马现金结算。
井陉人爱栽种柿子树,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特别深山区的山民多在明朝迁至井陉,定居,开发,繁衍。
旧时代,农民靠天吃饭,风调雨顺能吃跑饭,若遇灾年,糠菜半年粮。井陉山区的百姓有点例外,那就是家有几口人,栽几棵柿子树,只有多栽没有少栽,平时尝鲜,旱年景时,剝榆树皮,剪成小段晒干,配以谷糠添入转磨磨成面,揉入熟化软柿子浆里,略加点玉米面,上锅蒸熟后食用,哪股柿子的甜味,增加了老人孩子的食欲。
在清末的十八世纪后期,光绪年间全国连年遭灾,平原灾民流入井陉,看到井陉人有吃的,纷纷将未成年的成年的姑娘,嫁给井陉山里人,死了男人的逃荒女人们连带儿女纷纷嫁给山区的光棍汉,上翻五辈老人们传言,广平府济南府有咱家亲戚,那可是真话,不是谣言。
井陉历史与美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经济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拥入城市,在农村妇幼老人留守,免强耕种责任田,秋后已无多余青壮年劳力从事摘柿子这一项工作。在柿子深加工,柿饼这一项还有订单,近年产量约数十万斤,小户加工、几百斤的,上千斤的,井陉柿庄,有两大户做柿饼,今年予计生产加工各八九万斤。尹挽廷在河滩凉晒去皮后的柿桃,他详细介绍这一产业状况,一个月时间,雇人及全家齐上阵,今年予计加工八九万斤左右,还到山西收购优质柿子。算下来纯收入3至4万元左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井陉干鲜果品享誉四方,润泽后代,美哉,美哉。
写作于2020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