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喜欢鲁迅先生,课桌上的一个“早”字镌刻着求学苦读的认真。因父亲的病逝而选择学医,救死扶伤、救治被病痛折磨的身体。而一场日本侵略者公开枪杀烈士的电影,让鲁迅先生毅然决然地改变初衷弃医从文。我想,是麻木的中国人刺痛了先生的眼,剜戳着先生的心,压迫着先生的神经。令先生无法呼吸!是啊,只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有什么用呢?一个思想麻木且没有灵魂的壮汉和一具行尸走肉有什么两样?于是,先生彷徨,最终呐喊。
鲁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革命,以笔为刀,以纸为床,解刨着旧时期中国人麻木的灵魂。学生以笔做枪,以心血为墨,与旧势力旧制度顽强的批判和抗争。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关于鲁迅先生,我想大家只要看一看先生的作品,回顾一下那一段混乱黑暗的历史,对于先生的功绩就再清楚不过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先生真实的写照。只是我不明白,我们的教育课本,一点点地把鲁迅先生的文章往外面拿掉是什么意思?是害怕什么吗?还是我们已经文明到不需要鲁迅先生去呐喊了?

我不知道是谁把中国的最高文学奖命名为“鲁迅文学奖”,但是既然你拿先生的名字命名,你就得对先生的名字负责任。
作为热爱文学,辛苦创作的我们知道"鲁迅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的创作,鼓励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的。评奖那就更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可是,最近这几届鲁迅文学奖的结果却让人们大跌眼镜。
虽说文无第一,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文学作品的好与坏还是有共识的。明目张胆的权力游戏。就如同皇帝的新装,自以为大方优雅得体合身,却不知赤裸裸地光着屁股。然而,总会有个孩子,会不知天高地厚地喊叫出来,快看,皇帝光着屁股呢!
当然实事求是地说,文学作品也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这也无可厚非,可是,最基本的公平公正应该做到吧?这应该没有多难。我一直把创作当做鸡蛋,而我就是一个努力产蛋的老母鸡。我想,人们购买鸡蛋吃鸡蛋,只会在乎鸡蛋的好坏,没人去问,下这颗蛋的老母鸡在哪里。文学评奖就评奖,你去看作者的身份权力背景干嘛呢?你只管,就事论事的评论作品,作品是否出类拔萃,是否力压群雄就是了。又不是选美,你去看作者的脸干什么?当然,得奖的是作品,得好处的还是作者本人。那也得靠作品来说话!不能因为一个坏鸡蛋,还要去表扬犒赏那个下蛋的老母鸡,这对所有下蛋的老母鸡都不公平。

像历史流传下来的《诗经》、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许许多多的名篇名著,应该可以获奖,因为它们都经过了千百年的历史筛选,否则,早就淘汰进入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了。而作者都已作古,我们对作品的喜爱就是作者最高的评价和褒奖,至少可以告慰作者的灵魂。当然,现在的评奖不能拖到作者也故去再评,那样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我们可以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子一样把作者的名字糊起来,尽可能地对每一份卷子负责。这样就能相对的公平公正。
其实,办法是有,之所以造成怨声四起,是一些人眼红脸厚不要良心和贪婪无耻造成的。作为文化人,不清楚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差异吗?鬼都不信!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所有的小动作都难瞒天过海,不要糊弄观众的智商,更要记得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存侥幸,必将引火烧身。
鲁迅先生如果活着,或许会不喜欢用他名字命名,如果说为了激励后辈创作热情勉强同意了,也绝对不允许你们这么搞!一定会气得暴跳如雷!先生如果泉下有知,也会彷徨呐喊,最后把他们拉进坟墓里。

作者简介:韦海民,笔名韦嘉豪,1979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西陈宋村。2004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旅居河南省会郑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