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露)11月10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宜阳专场发布会。参加本次发布会的领导有宜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辉;县扶贫办主任梁燕燕;县高村镇党委书记田武伟;县董王庄乡武坟村驻村第一书记卢鑫;李辉县长致发布辞,全面介绍宜阳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情况。

2019年3月,宜阳县通过省级贫困县退出评估核查;2019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宜阳县脱贫退出。截止2019年底,全县8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基本消除,为加快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全县通硬化道路率、通客车率、通动力电率、户户通电率、贫困户有线电视进村入户率均达到了100%;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8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已达到5万元以上。
消除贫困,宜阳县党员干部齐上阵,尽锐出战。每季度开展“九个一”大走访活动,有效促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扎实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编制脱贫攻坚五类10项71条责任清单,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探索建立了“四大战区”“三级网格”工作推进机制,调动一切资源,凝聚一切力量,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稳步开展;建立县级领导包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帮扶责任体系,全县108个县直单位全部承担帮扶任务,6200余名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先后共派驻第一书记252人、驻村工作队240个、驻村干部830人,实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30户以上的非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宜阳县先后出台了6个指导意见和方案,确立了以花椒、烟叶、艾草、中药材等为主导的特色种植业;以肉牛、生猪、肉鸽等为主导的畜牧养殖业,以苗木花卉、林果采摘为主导的生态农业;同时,我们还因地制宜打造了以赵老屯为代表的沟域经济示范村,培育出了董王庄乡艾草、上观乡水蜜桃、锦屏镇软籽石榴、香鹿山镇花椒和迷迭香等一批特色产业,建成5个特色优势专业乡镇、80个特色优势专业村,使全县产业扶贫做到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既有规模、又有效益”。
宜阳县借助被列入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的契机,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全县建成12.97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222个、带动贫困户6397户,户均增收500至3000元,建成12.375兆瓦地面光伏电站101个,89个贫困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收入7.2万元,带动贫困户2971户,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建成村级扶贫车间57个、就业基地49个,引进57家加工企业,通过车间资产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从业人口1万余人,带动贫困人口3500余人。
目前,全县建设扶贫产业扶贫项目658个、布局扶贫车间57个、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353个,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土地流转、自主开发等方式,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吸引贫困户广泛参与,通过承包、务工、参与分红等多种方式,有效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宜阳在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征程上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全县70万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新的使命。“十四五”期间,宜阳人民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原更加出彩添光增彩,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贡献宜阳力量!
【责任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