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带来“翟志海逐梦足迹”的系列文章,讲述翟志海先生从求学到立志报国,再到后来走上创业之路,为振兴中国经济、教育和足球而不懈奋斗的不凡历程。

本文是这个系列的第六篇《精英起航》,饭店、烹饪学校的成功,让翟志海事业有成、衣食无忧,但他却立下了教育报国的宏愿,精英中学由此横空出世......
1992年初,翟志海创办的第二家饭店——邰丽园饭店,在石家庄市裕华路省林业厅对面开业。适逢新加坡电视剧《人在旅途》在国内播放受到观众好评,与剧中朱承经营的“苔梨园大酒店”谐音巧合,“邰丽园”三个字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1993年,翟志海已经拥有了两家饭店、两所烹饪学校,他手里已经有了200多万元的积蓄。有了钱,有的人会潇洒走一回;有的人要买房子、买车子;有的人干脆叫喊着穷得只剩下钱了而停止了奋斗。这时翟志海也在思考何去何从:是按创业之初的打算有了积蓄以后继续“求学”?还是继续在商海里畅游?
在思考过程中,他回想起自己高考求学时的艰辛,深知青少年求学无门的痛楚,更懂得科学知识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反复权衡,最终他做出了一个除了他自己谁都看不懂的决定:
拿出现有的全部积蓄开始第二次创业——创办学校。
有人问他,你那么多钱,光利息就够你全家终生享用,干么把钱“扔”到社会上去?翟志海说:“我挣钱不是图个人享受,也不想给家里人攒下多少财产,我要把取之于民的用之于民,报答培育了我的祖国和养育了我的这一方水土及我的衣食父母……”
那时的石家庄尚无民办的私立学校,光申请流程就有很多有形无形的关卡。有人说,你就是个卖汽水的、开饭馆的,又不懂教育,怎么能办学校,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但向来关心时政的翟志海,却注意到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规定“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特别是报纸上出现了南方一些私立学校的报道,更加坚定了他兴办教育的决心。
紧跟时代潮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这就是翟志海的品格。为了实现他的理想,让自己求学的梦想在无数青少年身上延续,使无数有志青年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面对怀疑、不解,他发出了铮铮誓言:
“为了振兴祖国教育,我要奋斗终身!”
这是他人生中立下的第二个宏愿。起初他发誓要振兴中国经济,如今他又起宏图,欲投身民办教育,要通过教育为振兴国家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系国家千秋大计,塑造精英人才是民族复兴之源,报国唯有办教育,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功德无量。
虽然当时种种条件都不具备,位卑言轻,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胸怀梦想,心系祖国。位卑奠定了翟志海事业的起点,志向能为人生的起步铺筑彩桥,激励人们不懈奋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使他的事业实现垂直攀登,才能成就经天纬地的事业。
现在看,精英中学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每年超过万人前来观摩学习,渴望探求“精英中学”逆势崛起的密码。但回首精英中学创办之初,翟志海感慨万千,一个个令人忧虑、令人无奈、令人感动、令人兴奋的场面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勾起他对20多年前那些往事的回忆。为创办学校,翟志海痛下决心关闭了谈固西街的烹饪学校。这是石家庄地震局的一个独立小院,虽然不大,但安静、封闭,是办学比较理想的场所,通过改造可达到办学的基本要求。
翟志海做事历来雷厉风行,立即联系租赁小院事宜,经过沟通协商,1993年1月5日与石家庄地震局签订了五年租赁协议。然后他拿出开饭店、办烹饪学校的全部积蓄,按照中学设置条件和要求对小院进行全面改造、装修,实现办公、教学、生活设施配套,达到教学、入住基本条件。
在学校改造期间,翟志海既要照顾和处理饭店、烹饪学校的事务,又要处理学校改造中的事务,原来的自行车破得再也不能修、不能骑了,他才下决心买了辆明星摩托车,整天骑着它穿梭在各业务点之间。寒冬的二月,冰天雪地,有时手脚冻僵了都来不及暖和一下。
这辆明星摩托车他一直用到没有了维修价值,后轮挡泥板锈蚀到无法用螺丝固定,他就用铁丝绑在后座上,遇有沟沟坎坎哗啦作响。这辆摩托车的主人根本无法与精英中学举办者、董事长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翟志海的“明星”摩托车
为保证学校改造、装修的质量和进度,翟志海亲临现场督导,并帮着工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每天晚上加班,他都是全程守候,一天下来要不停地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多想安稳地睡上一觉,可是时间不等人,躺在床上还要思考申报材料、校名、招生、招聘教师、购买教学仪器设备等一系列问题,当思考得有个头绪时,已到了深夜一两点,每天最多睡上四五个小时。
改造装修完工后,翟志海亲自到教室装黑板、摆桌椅、拖地板,靠原单位朋友帮忙安装锅炉,谁见了他都很难相信这就是创办这所中学的投资人和董事长。
让他欣慰的是身心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三个多月的时间整个小院焕然一新,看到改造成的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锅炉房、车棚和采购的理化生教学实验设备、生活用具,他的内心很有成就感,疲惫的身心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为了有一个响亮的校名,他到处请教教育界专家,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十分满意的校名。他围绕校名的事绞尽了脑汁,在他大脑中始终有一个念头:
办学就要聘用优秀校长管理,聘用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上课,把教育界的精英集中到学校来,办一流的教育,为祖国振兴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民族英才。既然从校长到教师都是精英,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是精英,他想给自己的学校定名为“精英中学”。
他把这个想法向一些领导、专家请教后,纷纷表示赞同,一致认为这个名字有新意、也最贴切。精英中学的名字,包涵着“砥砺心志、修养品行、研习专业、培育人才”的深刻底蕴。
后来翟志海对“精英”这样解释:精英是民族的灵魂,精英是民族的先锋,精英是民族的脊梁,精英是人类的精华,国家需要精英,民族崇尚精英,改革呼唤精英,时代企盼精英。
校名确定后,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申报工作。1993年,石家庄私立学校还没有先例,必然面临许多困难。在申办期间,翟志海虽然在邰丽园饭店受了伤,但他不敢歇,中考即将开始,学校必须在分数揭晓前拿到批文,否则前期投资起码要搁置一年。
第二天,他忍着剧痛,挎着缠满绷带的左胳膊,右手拿着一把扇子,开始了他个人办学的申请之路。手上缠着绷带的他虽然来到了市教委门口,但他不敢进去。本来教育部门的人大都认为个体户办学校就是为了赚钱,见面总低看一眼,此时进去,无疑会遭到人家的白眼。
他在市教委门口胡同里倚墙而立,等着已经认识的主管人员出来。6月初的石家庄,已是骄阳似火,翟志海觉得手臂上的伤口仿佛就在心上,一阵阵难耐地痛疼。他的头无助地倚在墙上,右手挥起的扇子异常沉重。
但他反复告诫自己要咬牙坚持,告诫自己办学是符合国家政策的,一定会批下来。翟志海每天都要来到石家庄市教委门前等消息,在路人诧异和警惕的目光中,他整整在那个胡同中坐了半个多月,期待着审批结果和办学通知的到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苍天不弃隐忍者。1993年7月1日,办学批文终于批了下来。
当翟志海手捧批文,看到批准时间竟然是7月1日时,他激动不已。他停薪留职创业是7月1日,从工厂辞职是7月1日,“祥和居”开张是7月1日,办学又是7月1日。
想到这一个个的巧合,他不禁哑然失笑,他没想其中隐含着什么预兆,但7月1日总会给他带来惊喜,他在感动的同时深感无比欣慰。当他向大家传递这一消息的时候,泪水充溢笑颜,欣慰伴着苦涩,心情无以言表。办学资质有了,翟志海并没有停歇。第二天他就组织成立了学校核心管理机构,集体商议和策划教师招聘、学生招生工作,并进行了明确分工。会上翟志海特别强调,办学第一年非常重要,开好头、起好步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下一步的重中之重就是招聘教师、招收学生。要求教师要聘最好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要登门拜访聘请;招生要精选招生点,确保第一年顺利开班。
会议结束后,精英中学先后在博物馆、市一中、市教委、邰丽园饭店门口设立了招生点,安排得力人员宣传、咨询,不管风吹、日晒、雨淋,坚守招生两个多月。当时招生大都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或沿路设点,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条幅就是一个招生点,在招生季各学校招生点就是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招生期间,翟志海每天骑着他那辆舍不得花钱更换的破旧明星摩托车巡视,每个招生点必到,及时协调和解决招生中遇到的问题。为了充分利用招生咨询空隙时间,翟志海总是随身带着一本管理方面的书籍,没有学生和家长咨询时,他便捧起随身带的书籍学习起来,专心时别人叫他都听不到。不少招生老师都说,董事长看书都入迷了,为办好学校真是用功了。
后来翟志海回忆说:为了学习和掌握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临时抱佛脚,利用招生期间的空隙时间,学习了不少学校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弄清了相关管理原则、流程、规范,对后来学校建设与管理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创业经验的积累、管理知识的掌握、专家的指点,使翟志海插上了科学谋划的翅膀。他明白,创办一流学校,关键是选聘一位优秀的校长,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只要汇聚天下英贤,何愁事业不成。
为此,他以礼贤下士、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汇聚教育人才,他六进京师通访兴教名人,三顾茅庐恭请治校专家,踏破铁鞋寻觅办学英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话用在翟志海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精英中学代校长袁崇贤、后任校长申竹箴、王惠民、崔秀夫都在回忆中这样说道:永远难忘当初与翟志海一起创业的岁月。他不仅有一颗赤诚之心,还有一颗求贤若渴的真心,礼贤下士的诚心。他的人格魅力能让你的心“溶化”,让你情愿接受他的邀请。
他每请一位教育界专家,每请一位重点中学的拔尖老师,都要几趟、几十趟拜访,一点一滴渗透,不厌其烦介绍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愿景。他的教育报国情怀和执着的追求感动了众多名师、专家,一批省内外名校的校长和业界专家、学者,相继汇聚到了精英中学,构成了精英中学精悍卓越的专家型领导团队。
首任校长张玉衡,原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市一中调研员;校长申竹箴,原市一中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校长王惠民,原市28中和省属民族师范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总校长崔秀夫,原石家庄市教科所主要领导、市管专家和拔尖人才;副校长兼高中部负责人艾印林,原石家庄市24中校长,河北十佳中学校长,全国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副校长兼初中部负责人江佑,原石家庄市28中校长、特级教师……
这些教育专家,成为精英中学的支柱。后来,翟志海为了请到全国知名校长,他一个月拜访一次,前后用了四年多的时间,至少跑了三四十次,最后李金池校长被他办教育的诚心所感动,来到精英中学担任校长,把一个普通中学办成了一所河北省知名学校。
在教师招聘上,翟志海锁定石家庄特级教师和各学校数理化语英优秀教师,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形式,汇聚了一大批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后经过不断优化,精英中学建立了一支社会公认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办学初期,在翟志海的真情感召下,石家庄市仅有的7名特级教师就被他请到了4位;后期高中部的156名教师中就有特级教师10名,市级以上教研员9名,“特名硕高”教师108名。
初中部、小学部则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学历以本科为主,思想、专业双过硬,其中不乏学科带头人,可谓英才济济、明星璀璨。“精英荟萃育精英”是对精英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典礼特殊观众
1993年9月7日, 石家庄第一所私立中学——精英中学,在学校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虽然第一年只招到了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三补习班共100余名学生,但做到了当年审批、当年招生、当年开学,实现了当年开步走。

▲精英中学开学典礼
为了宣传精英中学,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开学典礼放鞭炮、插彩旗,气氛喜庆热烈,吸引了周边很多群众前来围观。开学典礼那天,主席台上就座的都是翟志海请来的省市领导、教育部门领导和聘请的校长、副校长。
而在围观的群众中间有一位特殊的观众,他就是这所学校的举办者、董事长翟志海。
他和前来看热闹的人员一起站在学生后边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开学典礼过程中,站在他旁边的一名观众问这是谁办的学校?其中一个人指着台上讲话的人说是他办的。翟志海听到这话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心想不管谁办的,最重要的是办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品牌。
他站在那里除了激动、兴奋之外,他还想了很多……“造福社会,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办学,依法经营;追求卓越,志在一流”是翟志海永远坚守的三大办学理念和原则。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办学原则,他才从认识上、思想上、行动上将精英教育引向了成功。
很多人会问翟志海当时为什么不上主席台?现在谈起这件事他才说出了当时的想法。他说:“办学他只是个投资者,既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什么领导,没有资格坐在主席台上,还需要学习和历练。”这是多么谦卑的态度,多么坦然的心态。
当问及他首届学生开学典礼不上主席台有什么感受时,翟志海回忆说:“当时站在台下,心态是平和的,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他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学生,而且永远做一个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学生的状态,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才会请到最好的校长,聘到最好的老师,招到最好的学生,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把学校做大、做强、做成一流,现实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谦卑是一种姿态、一种境界。谦卑的人,因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为想得远,所以不妄;因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为行得正,所以不惧。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凡功成名就者,无不谦卑为怀。谦卑得以真知,谦卑赢得人心,谦卑成就事业,真正谦卑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翟志海就是这样一个历来以谦卑态度和学生姿态做事的人。
■ 翟志海逐梦足迹
办好教育谈何容易,为了精英中学的发展,翟志海投入了更大的心血……

文章来源:翟志海个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