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
那一晚
文/王安德

那一晚,我记得月亮很圆,很亮,走在乡间小道上,就和大白天似的。
可是,那一晚,我真的不知道父亲带着我去干什么。
在我模模糊糊的记忆中,那一晚,好像是我才七八岁,也就是六七年前后的事,因为那个时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父亲是六五年前后从省公安厅调回家乡公安部门工作,并担任一个小领导,他,天天都很忙,忙的根夲顾不及农村那个家,忙的顾不及看望他的母亲,爱人和孩子。
我是个幸运的孩子,跟父亲从西安回来后,只在很穷很苦的农村呆了几天,由于水土不服,不习惯农村生活,妈妈就把我送到城里,跟父亲一块生活。

爸爸是干公安的,公安又是干什么的,在我幼小的心里,根夲不知道。
爸爸住在一个很小的院子里,是个木土结构的房子,房间很小,盘了一个小土炕,基夲上能容下我们父子二人住。
房间里的东西少的可怜,只有一张小桌子,小橙子,是爸爸办公用的,在炕前的墙上。挂着一个木制的盒子,我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我看见爸爸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都带着它,我才从叔叔佰佰的口中知道,那是一把手枪。
爸爸整天忙于工作,而我不懂事,天天在局里的院子里玩耍,饿了,父亲外出还没回来,我就去局里的伙房找吃的,做饭的叔叔好说话,就对我说"饿了,就来找叔,保证让你吃饱",天黑了,爸爸回不来。看大门的爷爷就招呼我去睡觉,半夜后,爸爸托着疲倦的身子回来了,他给我压了压被子,又爬在桌子不知写什么。
那天,也就是那天晚上,可能是八月十五,月亮圆的很,明亮亮的,也不知是几点钟了,爸爸回到房子,心事冲冲,在仅有的几平米的房子转来转去,纸烟也一根又一根的抽着,我睡着冰凉的被窝里,看着父亲的样子,怪吓人的。
突然,父亲将烟把一扔,从墙上摘下手枪,藏在腰间,将我从炕上拉起,穿好衣服,啥话也没说,出了公安局大门,向南关走去。
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父亲拉着我的小手,走出古城,越过南桥,拐向路西的涧南村。
半夜多了,风刮的呼呼地响,我有些冷,加之害怕,浑身抖瑟瑟的,爸爸看看我,脱下身上的外衣,穿在我的身上,对我说"孩子,别怕,走一会就不冷了"。
一路走着,爸爸再也没有说话,从涧南村的路,走到王庄村的路口,顺着向南的一条土路,我跟着爸爸,一直向南。
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和爸爸走到了村口,我以为他是带我回家,谁知,他紧紧地拉着我的小手,继续向南走去。
"我要回家",我不敢大声说话,我只是小声地对爸爸说"莫急,明天爸爸带你回家,看妈妈,看婆婆"。
往前走了一段路,爸爸似乎带我走进了太新村,走在巷里,四周的几只狗汪汪地乱叫,我真的害怕极了,想哭又不敢哭。
"咚,咚,咚",来到一户人家门前,爸爸轻轻地敲了三声门声,过了几分钟,一位阿姨走过来,给我们开了大门。
"快,进来,他伯在等着你哩"。

我和父亲进到屋里,一位伯伯迎上来,拉着父亲的手,进到里屋去了。
后边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到我长大后,每当问起父亲那一晚发生的事的时候,他总是对我说
"大人间的事,小孩子掺和什么"。
作者简介: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副乡、镇长、政法副书记,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韩城公安史志编写工作。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韩城美食》、《白叶树梁》、《暴乱冶户川》、《201》、《红楼苑》、《过年了》等中长篇小说,撰写的《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傻老头”工作网站发表,并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白叶树梁》被连载,部分文稿在西北城际都市头条、韩城文学创作园地、韩城文学社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