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题望鲁台
文/夕阳(鲁国元)

【其一】
燕伋晨登望鲁台,东方雾幛顿时开。
秦川胜景迷鹰眼,渭水清波漾柳腮。
弟子含情风里去,师尊带笑梦中来。
渔阳美德犹如此,华夏传承岂用猜。

【其二】
陕西百代出英才,因有尊师第一台。
九度潼关传道去,三趋曲阜问疑来。
曾将品德存青史,又把情操洒碧埃。
今日千阳文脉续,应知燕伋泪盈腮。

【注:“望鲁台”为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贤徒燕伋所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境内,距今2400余年,是中华尊师第一台。燕伋(前541-前476年),字子思,秦地千阳燕家山(今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一生三赴鲁从师孔子。归里后在渔阳(今千阳县裴家台台)设教18年,积极传授孔子学说,伋辞世后历代朝廷对其大加封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封伋渔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伋千源候;明追称"先贤燕子"。山东曲阜孔庙供有燕伋牌位和石刻像,圣贤祠内还塑有燕伋像。 燕伋为人谦虚诚厚,很受孔子赏识,深得其亲传。燕伋二次从鲁归里后,于公元前501年在渔阳设馆办学,有教无类,广收门徒,传播儒学,为秦陇、川、滇、宁、蒙、新等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推动了当地的教育、经济、文化事业的巨大发展。燕伋是西北大地上孔子唯一贤徒,"开西秦设馆教学之先河",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儒家学说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燕伋在渔阳设教的18年间,因思师心切,便每日在学堂后面的黄土塬边,登高远望鲁国。为了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燕伋日用衣襟撩土垫足登高以望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遂形成了一锥形土台,这个土台后世人称"望鲁台"或"燕伋望鲁台"。

望鲁台望鲁台高11米,底径35米,四周及广场占地约8000多平方米,虽几经沧桑和历史变迁,但保护完好,气势仍旧巍然,形体依然高大。它不但是燕伋用心血和日撮土的具体行动日积月累而成的真情台,而且是燕伋以思师念师感师敬师之大德大美品性、精神层加浇铸起来的尊师台。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涵蕴全在燕伋笃敬恩师的赤诚与日撮土登高以望鲁的尊师情结中,此是燕伋尊师真情、尊师行为的凝定与释放,是中华民族尊师重教优良传统的历史见证和真实写照,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是极具创意的伟大之壮举。燕伋-我国古代尊师第一人,望鲁台--我国尊师第一台。

望鲁台有设教塾门、启文坛、思师亭、六棱碑、尊师祠、民俗宫、燕居宇等景观。这里人杰地灵,景观独特,是旅游休闲、畅适心志、陶冶情操、润泽灵魂、激励后辈、育化学子的好地方和理想之选择。望鲁台,"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规模之巨、体象之奇、人文意蕴之丰、史学价值之大、震撼人心灵之深,在当代堪称我国之最!】



https://m.booea.com/news/s_168290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