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坎坎坷坷的是路,永不停歇的是脚步;风风雨雨的是人生,不说放弃的是心灵;因为肩上有责任,所以无怨无悔;因为心中有向往,所以一直去追;既然来到这个世上,就要活得漂亮;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走得倔强;时间改变着一切,一切改变着我们;失败产生了痛苦,也铸就了坚强;经历付出了代价,也锤炼了成长。
历史的进步,就是有一批人能够从痛苦中认识人生,从孤独中发现自我,从物欲中有力自制,从谦卑中养成自尊,从忍辱中培养品德,从学习中认识世界。他们从交往中担当责任,从拥有中培养节俭,从举拙中启发灵巧,从理想中实践抱负,从工作中发挥热情,从宁静中安顿自心,从反省中检讨功过,从勤奋中珍惜时间,从奉献中获得快乐。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民族的脊梁。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历经万劫而苍生,就是因为有了他们。

追忆东至教育巨擘章大光先生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中学 宋一鸥
清末民初,受维新思想之影响,不少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先躯或留学西洋东洋(以留学日本最多),或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迅急掀起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高潮。以东流邻近的桐城,棕阳为例,吳汝纶在清末就办了桐城中学,棕阳籍光明甫创立安庆法政学堂等等,而教育滞后的东流县三十年代前仅有县城一所小学。受新思潮的影响,毕业于安庆法政学堂的章大光追随校长光明甫,前往南通考察清未状元张謇兴办的各种现代实业,回家后积极围垦八都湖三千亩,于1930年在家乡章家村创办东流第二所小学,1932年又创办大光中学,并附设师资班,为培养小学师资作了前瞻性的安排,次年将学校迁至大渡口镇,扩大了办学规模,并捐兰生圩田四百亩作为学校基金,对贫困学生免收学杂费。章大光不仅重视文化课学习,而且在当时人们对体育懵懂无知的情况下,开风气之先,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故1934年在安庆华中路举办的首届安徽省体育运动会上获奖连连,使学校声誉大增,邻近省县学子慕名求学者甚多。1936年,章大光遭受谋杀,学校停办。其侄(上海新闻界闻人)章昌平继承叔父遗志,于抗战胜利后,跟随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继续办学。解放前夕,安大哲学系毕业的龙笑云(1910一1959)将创办于金寨的天柱中学迁址桐城黄甲铺再辗转迁至大渡口,与大光中学合併为东流县天柱大光联合中学,1951年改名东流私立实践中学,1952年学校由国家接管,改称安徽省东流初级中学,次年增招高一新生,1954年迁至东流县城至今。纵观东流教育发展史,章大光作为拓荒者功不可没。
作为毕业于安庆高等师范学堂的爷爷曾经多次携家父光临章大光家。家父说章大光曾当面夸他应对有礼,并受耳提面命,描述章大光仪表堂堂,一派儒雅,家中会客都系着领带,说话轻言慢语,官话中夾带八都腔,根本不是乡绅模样。解放后受左的影响,民间一直流传章大光是土豪劣绅被国民党处决的。文革后,官方对章大光作了客观评价:章大光捐资办学,兴办实业,垦荒造田,积极为桑梓办实事并乐善好施,如慷慨济贫,建桥修路,保圩抢险等,1936年被省主席刘镇华密谋杀害,原因不是“铲除土豪劣绅”,而是“通共嫌疑”(详见百度内容)。我的撰文只是对其教育的贡献作条分缕析式的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