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向家寨小记
风铃语
友二十余人,相约徒步向家寨,驱车至沙湾镇,沿山路攀爬,虽是晴日,然路泥泞崎岖,一路上倒也笑语嫣然。山乡空气中特有的草木清香并没有因季节的改变而改变,鸟鸣野花艳。也有不知名的果实红红绿绿,我贪恋于叶的轻柔,放慢了脚步。而友友们大步向前,似乎鸟道也是坦途,两分钟不见便没了影踪,我心急还滑了一跤,这深山老林的,不免埋怨着,寻找着。
柳暗花明后面有人,我高声问是徒步的吗?还好有熟面孔,他们和领队联系上了。这时我的心是暖的,感谢陌生的同路人。约十分钟后我又回到了队伍,两支队伍继续前进。
向导厚德对这一带非常熟悉。
我们进入了一个乡民家里,男主人正在杀鸡。脸上满是笑容,有个小男孩好奇地望着我们。原来另一队要在这儿吃饭,我咽了咽口水跟着我们的队伍撤出了小院。
真是个世外桃源啊,对面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林海。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峰,青纱缭绕,而脚下也是悬崖顶上一处方方正正的天地。巴蜀神奇的地貌。自古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此处拍照后继续前进,他们告诉我,我丢了的时间他们去了铁索桥,我下次再去。这时向导厚德指着一处杂草丛生,有几块石阶的地儿说这是古县衙门,我好奇的问,这么个山地修衙门?他说这是宋末元初时川人为躲避战祸而迁居于此的。一边是大片竹海,一边是高低不平的山峦,我感叹于蜀人的智慧。来到一处厚德说,“这是内城墙”不细看根本不知道,墙体是整块山石,上面苔藓正绿,墙头是小方石砌成的,被掩盖于杂草之下,世事如云烟,淹没了曾经的繁华。
我感叹着,眼前一亮,一条水泥路居然盘旋而上,这条路估计没有车行过,弯急、路陡、汇车难、陡峭如斜垂玉带,弯度小的有45度,大的九十度,没法汇车,是凿山而成的,虽有几处农院却没有炊烟。他们都去寻找远方和未来。
走了大约六十分钟来到了勇敢村,到达了我们午餐目地地,银花山庄,酒足饭包后看了庄主的纪念馆。倒也别致,一楼有水车,老式床,太师椅,绣花鞋,纺线,织布机,脱壳磨,石磨向我们展示了农耕人家的不易,二楼是建国时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和生平事迹,还有《毛泽东语录》和《马克思思想》……三楼是些青铜器,老式锁,文化大革命时用的粮票,布票,还有一些宣传画,四五十年了,馆主品味不凡。
下午又游了俩母山。大半天结束了,我却越来越执迷于巴山蜀水。
写于2020年11月.8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