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孙绪山先生近影
挥洒生气韵 意足荡清风
——羲之故里书法家孙绪山艺术特征
文/徐学胜 摄影/王树芳 在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9月为《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作出批示:“这个经验应当普遍推行。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65年以来,广大群众文化素质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而出生于莒南县的羲之书院院长、书法艺术家孙绪山,就是这一事业的骨干力量。他历经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培训书法学员三千余人,分布沂蒙各地发挥了推广普及书法艺术的积极作用,其中有六百余青少年考入了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书法或美术专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羲之书院院长孙绪山之所以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与他造诣深厚的国学学养、书理、书论、创作技法和教学经验有着密切关系。孙绪山先生的翰墨生涯至今已经跨越了三十多个春秋。
书法家孙绪山成立的羲之书院内经常高朋满座探讨书法艺术
青少年时期就对书法痴迷不已,不仅成就了今天他在创作方面的杰出业绩,也同时树立了他是一位优秀书法教育家的社会形象。纵观他的书学历程,其书风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启蒙期,八十年代积学期,九十年代探求期,新世纪形成了出神入化独具苏轼体“古雅拙朴空灵秀逸”的“绪山书风”。他涉猎真、草、隶、篆诸体,遍临历代碑帖经典,博采众长而为己用。他秉承“每通一艺,必究其学。”的准则,不但对传统经典的体认和浸淫精益求精,而且把握住“字外功”和新时代文化内涵对书法艺术的引领。
他常教导学生说:无论是临帖学习还是研究创作,都要培养对作品的敏感,从古典书论中汲取前贤书写与审美的成果。在对传统的长期纵横研究和实践中,他的书法创作成功地在技法艺术和博古承新学术之间找到了凸显个性的新支点。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他的书法艺术有了质的飞跃,让人感受到文人书法那种古意和扑面而来的书卷气。
孙绪山先生书法创作根基出自“二王”和苏、黄、米、蔡一脉相承,尤对“苏体”痴迷不已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小楷、行楷、行草、大草俱能,常根据书写时的情绪和心态,将书体作为达性情、形哀乐的媒质。大则一字径尺,小则方寸千言,笔锋所至一片云烟,古雅拙朴、空灵秀逸随意而出。
其楷法意出宋人苏轼的《祭黄几道文》、《醉翁亭记》、《罗池庙迎享送神诗碑》,端庄含流丽,刚健韵娿娜,笔画粗细变化、肥瘦相间、方圆兼施,苍劲遒美活泼生动、结体严谨、骨力内含,透射出一股大气磅礴的气息震撼人心。其行书则独钟“尚意”书风,多年习临东坡《黄州寒食诗》、《翠栝诗帖》、《澹面帖》、《南轩梦语帖》暑往寒来苦练不已,至今仍是他的早晚日课。我们仔细欣赏绪山作品不难看出,其行书作品特点是“真、行”相伴,均放射出兰亭笔意。其结法遒美、气韵生动、凝重而不呆滞,婀娜而不轻佻,似欹而正,似曲而直,舒卷自如,极具旭、素屋漏痕意境;用笔上丰满多变,肉丰骨劲藏锋不露,内美外拙;章法上,长短搭配适宜,气势苍劲,通篇流畅自然;形成了绪山行书“笔力浑圆遒劲、结体典雅烂漫”的风貌。绪山先生的行草书作品,则别有韵味耐品尝。
他遵循“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之理念,娴熟运用使转运作之笔法,掌控点画的传情达意之神来之趣,达到了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的妙境,呈现了“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的大美之态。
“古意”、“书卷气”是孙绪山先生创作的指导思想和审美核心,也是他书法超然世风出奇制胜之所在,这要从他的得意手札佳作即可窥其一豹。其大量的倾心妙作,深具“神、气、血、骨、肉”之五要素,总是自然、适意、放松的真情流露,全无刻意表现之态。通过手札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了书家的笔情墨趣和其体温、呼吸、情感律动与生命的状态,直观地与观者进行神秘而深邃的精神对话,这一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远远超过了时空定位。在沂蒙大地,书法文化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社会各阶层人士争相收藏、互相欣赏愉悦孙绪山先生的手札作品,也成了新的文化时尚。
书法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人出生于羲之故里,汲取着蒙山沂水之膏泽,成长于沂蒙文化之肥沃土壤,学习传承书法艺术责任在肩,任重而道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深知任重道远,教之以理育之以情堪为益友良师。我当勇挑重担,不负众望,励志沥胆努力前行,为推动书法艺术传承弘扬普及广大作出贡献。
(本文作者:《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 中国书画报书画评论家)
著名作家,戏剧家徐兴东先生欣赏书法家孙绪山先生的书法作品
书法家孙绪山先生与中国书画报书画评论家、《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徐学胜先生研究书法创作
2012年获临沂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沂蒙文艺奖三等奖。2014年获第二届齐鲁文化之星称号。
书法家孙绪山先生的书法作品在宝泉碑林刻碑上石
书法家孙绪山先生作品鉴赏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