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初 恋
文/张晓虎

初恋是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
班上有个女生,名叫张红云.长的很美:大大的眼睛,乌黑闪亮的长发,走起路来,身后粗长的麻花辫子便摇摇摆摆,像打秋千一样.她身材苗条,同学们送给她一个绰号______芭蕾舞演员.
由于她长的很美,便很让男生注意.一般她走出教室或是走进教室,惹的全班男生注目.这时,她便很快的低下头,带着少女特有的那种羞涩,快步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从书包里掏出书来看,或是写作业.

我是班长,作文写的很好,常被老师表扬,在班上朗读.因此,也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有一些女生常找借口和我说话:或是讲题;或是借书;或是修改作文......我是个热心肠的大好人,真诚热情,有问必答,有忙就帮,从不想叫别人失望,在班上人缘极佳.加上会唱几段秦腔戏,更是红的不得了.
国庆节时,班主任赵进老师给同学们排节目,在同学们大力推荐下,老师安排我和张红云演唱歌曲<<血染的风采>>.老师把我和她叫到房子,认真的指导了一番,便让我们下去后找时间多多练习,最后,还语重心长的说:一定要认真,下功夫,为班级争光!
老师的话,让我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虽然是个人演出,却关系到班级的名誉.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演好,争取拿到一等奖,为班级争光!但我又有些大男子主义,或许是害羞吧,总是不肯轻易主动找她排练.

这时的她,竟然变的开朗大方起来,即便是很多同学在场,她也敢走向我,微笑着说:晓虎,你不忙的话,咱们找个地方好好的练一练.我羞红了脸,只好跟在她身后向操场走去.别的同学拿我俩取笑,在后面乱喊:哎_____怎么不叫我连呢,我比晓虎唱的更好!瞧,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你们不知道,他俩早好上了!才子佳人嘛,艳福不浅!我和她都没有回头,也不出声,只顾抵着头朝前走.
正式演出那天,我俩都发挥的很好,配合默契,为班级争到了一等奖的荣誉.同学们欢呼声不断,班主任老师也无比高兴,在班上反复表扬.
此后,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学习学习再学习,周而复始的三点一线.

然而,我发现她有了小小的变化,时常有意无意的朝我的座位上看,当我扭头去看她时,又很快的转移了视线,看书或做题.这时的我,便要脸红心跳胡思乱想一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她鼓足勇气给我写了一封情书,让班上和她相好的一个女同学交给了我.大致是说我各方面都很好,她很欣赏,想好好谈谈,晚自习后,她将在学校的操场北面的一排白杨树下等我.
那天晚上没有月亮,借着教室里的灯光,我向学校操场北面走去.远远的,隐约看到一个人在树下徘徊.一定是她!我的心狂跳不止,嗓子冒火,紧张极了,好象做贼似的.
她一直低着头,许久,才轻声说道:咱俩的事学生和老师都知道,你怎么想的?
我隐隐听出了她话中的含义.

我说:我......我......我家里人对我的希望很大,要我上大学......说完这句话,我低下了头,心慌的直措手,不知再说些什么好.我想,话的意思她是会明白的,这样会伤她的心,我是不是太无情了?她是真心实意的喜欢我,一个女孩子能这样,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她一定想了又想,彻夜难眠.可这时的我,头脑还算冷静,我知道自己是学生,目的任务也很明确,更害怕此事被父亲知道.
她果然小声的哭了.
我心更慌,但是找不到一句安慰她的话,头脑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傻傻的站在一棵白杨树下,看着灯光闪闪的教室.
最后,还是她解除了我心中的恐慌.她用手帕擦了眼泪,小声说:是的,前途很重要,我们毕竟是学生......可我,无法控制自己......你各方面都好......也许,今后再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人了......说完这句话,她转身跑开了.我猜想,她已经想通了,这样也好,今后可以净心学习了,不必背上感情这包袱。

第二天,她没有来学校,我以为是生病的缘故,没想到,她竟然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学校______转学走了.听说去了河南,住在姑妈家里.
从此,我的初恋也就划上了句号.细想起来,这段恋情是纯真美好的,但是,在那样的年纪,没有结果是一种幸福.

《作 者 简 介》
张晓虎,男,1971年9月20日出生,陕西省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人,现定居于周至县温泉路龙泉公寓。大学本科,党员,任教于周至县四屯镇四屯中学。上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后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于200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2006年加入世界华人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作家协会。曾经创办过二曲诗社,刊物《二曲诗苑》报,担任社长及总编。周至七中校刊《金合欢》报总编。出版诗集《火鸟》、《她的背影》;散文集《红尘万丈》。散文《美丽的乡村》荣获中央电视台“读书征文”三等奖;诗歌《怀念一条河》荣获“全国中老年诗画大赛一等奖”;诗歌《故乡的戏》荣获陕西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征文”一等奖;散文《父亲的收音机》荣获“滕王阁征文大赛”一等奖。诗歌、散文、小说、通讯、评论等作品常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全国各大网站文学论坛也有很多作品发表,尤其是“守望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站”发表作品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