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晚,河南省永城市街头,一辆玛莎拉蒂与宝马车相撞,造成二死一重伤。富二代、豪车、醉驾、逃逸……这些博人眼球的字眼叠加在一起,让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在一触即达的信息时代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网络上一则热得烫手的话题。
舆论发酵中,玛莎拉蒂车主谭某某的家庭及生活也被公示于众。一时间,“赔钱不偿命,偿命不赔钱”“主犯花2600万买回一条命”“主犯有精神病,可不负刑事责任”……有关玛莎拉蒂案的“八卦新闻”满天飞,有的还上了热搜。2020年1月16日,永城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案件,随着法槌声落,“因案情重大,择期宣判”的一审判决更是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

纵观近些年发生的热点案件,从“孙小果案”到“张玉环案”、从“新晃操场埋尸案”到“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除了事件本身关注度高,似乎都离不开舆论的推波助澜。其实,面对“热话题”,不妨静下心来,来一会“冷思考”:

第一、真相只有一个,相信法律的公正裁决。张玉环被披上“杀人犯”的外衣后,在监狱蒙冤27年。因为证据不足,在多次的重审判决、立案复查中终于沉冤昭雪,获得国家496万元的赔偿。这起案件引起的轰动丝毫不亚于玛莎拉蒂案。张玉环拿到无罪判决书的那一刻,再次证明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真理。至于玛莎拉蒂案,在没有盖棺定论前,公众要多一些耐心,相信法律是一把正义之剑,会让邪恶一败涂地。谭某某的罪名,到底是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交通肇事罪,法院自会给出公正的判决。
第二、要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现代版的“法网柔情”。电影《全民目击》讲述的是一位父亲为了掩盖女儿犯下的罪行,凭借自身的谋略,不惜以死为年少的女儿赎罪的情理故事。现实中,玛莎拉蒂案中的谭某某也是一位花季少女。在支付赔款和获取判刑的裁量过程,也是一场法与理的博弈。其实,刚性法律柔性审理,需要考量诉讼的多种因素。一方面是死者家属善后处理,另一方面还有重伤患者的巨额医疗费,怎样裁决现代版的“法网柔情”,让双方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是留给法官的一道“思考题”,也是留给观众的一部“情感片”。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现代版的“法网柔情”,既要体现情感不能替代法律,又要让法律兼顾情感。
第三、“热点事件”需要少些网络“次生灾害”。玛莎拉蒂案一审尘埃落定,相信二审会给出实质性、让公众满意的结果。面对每次的“热点事件”,除了要擦亮眼睛、去伪存真,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心态。子弹满天飞,不但无济于事,还会在受害者伤口上“撒盐”。现在的“花边新闻”好比餐桌上的一份芥末,可能一部分人吃起来津津有味,也可能有人吃起来感到不适。有句网络语言说得好:“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有可能是唐僧。”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但发声要明是非、辨真伪、判丑恶、定取舍。因为玛莎拉蒂案中的谭某某身世显赫,自然会让产生一些“拿钱铺路,花钱买命”的臆想。但有一点我们要坚信,在法治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公平正义的阳光会照耀每个角落。(王千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