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答“对英模人物为什么总是人死了才宣传?”
严新权
上学的时候就听一位老师说过:我们国家对英模人物,总是在人死了之后才宣传!前些日子,本人又听到了类似的感慨。
应该说,持这种看法的人不在少数,而且笔者当初也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对社会问题的不断思考,本人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其理由有以下几条,不一定正确,但或许能抛砖引玉。
一、在革命初期,一般的无产者不具备太高的政治觉悟,因此没有太多可圈可点、值得广泛宣传的人物;共产党周围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才能的群众也不多,经过党组织引导,他们后来成为革命战士,但自身又处在被国民党清查、迫害的危险境地,其入党是秘密的,为党、为国、为人民工作也是秘密进行的,其身份及工作不能暴露,因此,在我党还没有取得政权、还没有太多话语权和舆论工具的情况下,他们无论境界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功劳有多大、事迹有多感人,都是不能被我党公开宣传的,如果非要宣传正在为党工作的人,无疑是党组织在引火烧身和自投罗网!
二、等革命队伍壮大并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之后,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民当中,确实涌现出很多先进典型,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工作的繁重等原因,无法做到对那些活跃在各条战线的革命群众进行及时的、广泛的宣传,等后来条件允许,却已时过境迁……但这不等于党组织和后来的人民政府是在主观地忽视这些人的革命功绩。
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将士差不多个个忠于革命忠于党,这些人的政治觉悟和革命表现难分伯仲,自然不能对个人和集体泛滥式地进行表彰,因为表彰多如牛毛,也就没有了含金量、没有了多大的价值。至于赵一曼、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投江的八位女烈士等抗日英雄,还有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为推翻反动的蒋家王朝以及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而牺牲的各位英烈,他们在牺牲后被正面宣传是有特殊原因的:首先,他们对党对人民无比忠诚、事迹非常突出,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堪称举世无双的革命英雄中的楷模,而且,他们的牺牲确实是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令人无比痛惜,尤其刘胡兰,更不同于其他党员——年纪小、意志坚、视死如归!作为未成年人,其大无畏的表现连成年人都汗颜,她是众多英雄中十分特殊的一位。其次,有些英雄已经被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没有再为其保密的必要,当然就应该从悼念死者、安慰英灵、激励他人这几方面考虑将其树立为典型对他们加以宣扬。
四、建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全国人民无比感激毛主席、感激共产党,无比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响应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号召,都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因此,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一个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爱公物、讲奋斗、少计较个人得失的浓厚社会氛围里,人们的政治觉悟普遍空前提高,各行各业都涌现出无数的劳模和优秀党员。这些人物,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浪潮中的小小浪花之一,人们谦虚低调、比能力、比贡献,做事踏实不图虚名,所以每个人被社会关注的程度都比较小。雷锋,也自然是千千万万个“雷锋”中的一员,他生前所做之事并不轰轰烈烈,他的名字之所以在后来能响彻中华大地、家喻户晓,是因为在他牺牲后,他身边的人为之惋惜并仔细地回忆了他做的点点滴滴的好事,有意无意地向外宣传,于是引起部队和媒体的格外关注,人们全面整理他的事例才发现他确实与众不同,即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总理将雷锋的精神概括为:有“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最终由国家将其精神提炼、固化成了闪耀共产主义光辉的社会符号——“雷锋精神”并持续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当然,雷锋在牺牲前也不是没受关注、也不是没被树立成先进的典型,因为在1961年5月,他作为全团的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2月19日,他又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还在大会上发言。
在当时的年代,活着的杰出人物受到毛主席接见的也有很多很多,要知道:那个时候能够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令人非常自豪的,这相当于在有生之年享受到了最高荣誉,而且他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各条战线劳模中的佼佼者,是优中选优产生的,其中绝大多数正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被树立成了典型,他们的事迹于当时就在全国被广泛宣传,比如李守林、桂兰珍、孟泰、王进喜等等,其中吴桂贤、陈永贵两位工农业出身的人物还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蒙古族少女龙梅和玉荣因为保护集体羊群而受了严重的冻伤,其事迹被广泛传播,其人被称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足以说明:国家当时是非常重视鼓励、宣传模范人物的。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科技界和国防部门很多优秀的科学家之所以在今天才被宣传、才让大家有所了解,是因为他们年轻时从事的工作大部分涉及国家机密,他们个人的安全也需要保障,而他们的家人都不清楚他们到底在从事什么研究,等他们的科研成果出来了、升级了、可以解密了,他们确实应该得到国家表彰了,却因为年事已高、身患重症,没等到党和国家授予荣誉就去世了……
五、进入改开的几十年,英模似乎少了很多,这和改开后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偏移甚至是扭曲有关,和舆论引导有关——很多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喜欢以欣赏的态度宣传资本家、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传播那些让人对政治麻木、冷漠和令人精神荒芜的各种娱乐节目,这让我们的舆论阵地被资本势力和西方势力所蚕食,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被侵蚀、被替换成西方的糟粕。在金钱万能思想主导下,人们开始追逐名利、开始歧视和否定英模、开始羡慕一夜暴富、开始怀疑社会主义的公共价值观,很多人关注和崇拜的对象是影视界、娱乐界丑闻不断的明星以及资本家和官员;有的因为自身生活困难,无暇或无心关注身边的好人和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官僚主义者,又不屑于弘扬正能量,甚至对优秀的人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自然会严重影响社会正面群体的出世和成长!因此,照比改开之前,群众心目中的优秀人物显得鳞毛凤角……当然,在这个时期也不是没有正面人物被认可和报道,还有一部分朴素、厚道、不忘初心的人在坚守自己的高尚信仰,在执着地、默默地为社会做贡献,其中一部分人物就是因为被央视主办的《感动中国》栏目披露之后才被世人所知!
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又重新重视了舆论的导向作用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意识形态工作,逐步采取了措施,扭转了意识形态工作放任自流的倾向,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令人欣慰的是,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七十五周年活动上,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和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各种大型活动上,国家相继隆重表彰了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卓著人物比如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于漪、卫兴华、王蒙、王文教、王有德、王启民、王继才、艾热提·马木提、布茹玛汗·毛勒朵、叶培建、申亮亮、朱彦夫、麦贤得、李保国、李道豫、吴文俊、张超、南仁东、秦怡、都贵玛、热地、顾方舟、高铭暄、高德荣、郭兰英、董建华、程开甲、樊锦诗,为他们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这些受表彰的人,绝大多数是健在的、是正在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的骨干力量!
我们之所以形成“对英模人物总是人死了才宣传”这一印象,主要源于两个原因:在我们入学了解一些英模人物的时候,他们有很多已经被写进教材中、已经离世;有的人物确实是在离世后才被宣传,这就让人感觉:什么样的荣誉和奖章对于他们来讲都是迟到的……但从理性上判断:国家是不会故意等这些杰出人物死了之后才去宣传他们! 20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