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顺平
一 五月,五月
一九七二年五月八日的夜晚好长好长
绵绵的细雨敲打着牛蹄支河断裂的河床
滚滚的乌云装饰了天空阴冷的面庞
一个小生命经历二小时艰苦挣扎终于来到世上
可怜的母亲只能喝点稀稀的米汤
弱小的生命半睁着眼四处张望
隐约看见桐油灯发出暗淡的光芒
亲人一次次抚摸稚嫩的胸膛
慢慢地呼吸很少发出激动的回响
慈祥的母亲一次次逗弄着满是腥味的儿郎
浑身瘫软地守护到了天亮
一天天地稀饭野菜和杂粮
伴着瘦小的儿郎一起成长
长到五岁眼睛半睁不开急坏了爹娘
一愁莫展只能嘴巴朝着苍天嚷嚷
贫穷农家哪有什么食物营养
孩童的身体得不到补充能量
看不清世界时常撞的头破脚伤
没有办法只能当完所有的嫁妆
换来了一盒阿莫西林救命的琼浆
最后的时刻松动的针头酿成了祸央
五岁的孩童左额留下永久的创伤
迟钝的大脑晃晃荡荡
走路的步子踉踉跄跄
辨音识字慌慌张张
到了八岁才勉强进了学堂
小学的经历终生难忘
耳朵被先生揪得通红肿胀
打得轻疼的是那嫩白的手掌
偶尔同学买支两分钱的冰棒
只有交情好的才让尝上一尝
能吃饱饭才是每天最大的渴望
因为每年超支没有余粮
早晚的歌声度过了天真快乐的时光
卖报歌的声音一次次在耳边回响
终于等到分田单干的春风吹绿了村庄
农闲的人们笑声醉了夕阳
少年的父亲开始闯荡
将汉正街的百货挑着叫卖他乡
有时翻越一天的丘林高岗
有时淌过曲窄狭长的河塘
渴了捧口溪流的水滋润一干枯的口腔
饿了吃口粉子填补空空的饥肠
每次听到父亲讲述过往
少年时常充满渴望
萌发的冲动让少年发愤图强
各门功课优良日趋见长
小人书连环画是倾情的向往
一册在手世界就在手上
翻上一页回味悠长
把梦想往书包里珍藏
将前程用双脚一步步丈量
少年的天空蔚蓝晴朗
起早贪黑学习发愤图强
各门功课名列前三充满希望
一篇作文《上学路上》上还得了一等奖
奖品是信纸钢笔奖状不知让多少人心弛神往
少年的母亲日夜牢作压弯了脊梁
少年的父亲依然将百货挑着叫卖到穷野僻乡
母亲说儿啊一定要把大学考上
你是长子嫡孙一定要做出好的榜样
父亲说儿啊穷不可失志富不可癫狂
你是真龙玉凤一定要展翅飞翔
你是个人物就一定要学出点名堂
上了初中风儿刮的哗哗直响
经常没有早餐捧口水喝让肚皮晃荡晃荡
中午用铝饭盒炖的米饭特别甜香
伴的菜总是辣萝卜和黄豆小麦酱
等到周末或父亲回乡
锅里才看到几点油光
放学回家先把杂事放在一旁
趁着亮光把作业来忙
夜里没有电灯只有桐油灯盏照亮
数着紧巴巴的日子不敢浪费铺张
作业做不好得小心先生的手掌
辛苦地耕耘终于获得三好学生的奖状
富贵人的生活大都是繁华景象
贫苦人的生活却各有各的模样
父母时常吵嘴都是因为经济紧张
人的追求和向往却一步步膨胀
每次吵架少年总是抱着父母的双腿乞求互让
每次总是盼望家里和睦吉祥
早起上学不等到天亮
夜晚学习时常熬到头昏脑胀
青青的麦苗迎风拔长
秋天的稻子金黄金黄
少年把母亲的话放进心上
少年把父亲的话仔细珍藏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猝不及防
母亲因为与父亲大吵一架卧病在床
少年的天空一片渺茫
生活的节奏乱了方寸没有方向
小镇医院的检查简单粗放
查不出病因的母亲痛苦绝望
贫穷扼杀了人求生的幻想
无奈的母亲一根绳子系上了高高的房梁
时间铭刻在1986年3月13日那个漆黑的晚上
悲痛的泪水倒海翻江
哭喊的声音感不动上苍
视线模糊了迎面的朝阳
将前行的路拉得曲折漫长
少年的成绩一落千丈
原本上游的成绩沦落到了下游游荡
为了迎头赶上
少年将被子背到了课堂
忘我地留恋在温柔书香
最后的冲刺没有如愿以偿
失败的钟声不断地在耳边回响
少年的前程何时才能出现曙光
问爹爹在远方问娘娘在天堂
大笑几声不过是散发痴狂
大哭几声不过是满目凄凉
无数的思绪任那雪花到处飞扬
无尽的失落任那雨水到处流淌
路在何方梦又在何方

正式离开学校的岁月终生难忘
少年转为青少年渴望梦想
恋情恋爱也恋诗和远方
一个叫霞的姑娘闯进他的心房
洁白的面庞配身飘逸的红妆
俏皮的自信将秀发甩的好长好长
悦耳的声音清脆圆润绕过耳旁
只可惜从不敢表白透露衷肠
任劳燕纷飞空空思量
也有个叫芙蓉的姑娘意志刚强
大胆向青少年表白爱意直到地老天荒
胆怯的他不敢正视热情的目光
尽管身穿貂皮大衣的芙蓉俊俏逸香
寒门的他不敢奢望只能任情飞殇
他的心中志在神圣的笔描绘锦绣篇章
事与愿违却总是一路迷茫
绝望的时候飘过一丝亮光
一个叫李从海的老师回赠小诗点亮希望
不要激动,不要悲伤
残冬虽严酷却不放弃梅花的芳香
悬崖虽令人生畏高高在上
然却是苍松翠柏傲身挺立的向往
涓涓细流虽历经路途遥远漫长
然终究要归于海洋
看看老师的诗如饮琼浆
青少年的奋斗艰辛苦辣遍尝
一次次退稿信愈挫愈伤
一次次渴望被风吹的精光
理想被现实冲撞的没有模样
一年没有几件可观的衣裳
也没有可供外地闯荡的银两
他想进厂他要进厂他去进厂
他的声音不止一次在天空回荡
没有关系没有学历也没有力量
他的坚持也一次次颇多凄凉
东家求,西家帮
唯有大姑妈的十元派上了用场
通过了笔试迎来希望
顺利登上了工厂录用的金榜
寒来暑往
青涩的他和平常人一样
月工资38元一月逐年涨了又涨
怎么也赶不上追求的渴望
闲瑕的时候又拿起笔
倾诉心底的向往
上过广播稿上过黑板墙
登上演讲台得上几次奖
也曾经得到欣赏
关键时刻学历成了一堵高高的墙
到了谈婚的年华屡试不爽
不是量金,就是量房
贫困的他一脸苍茫
有的看笑话泼一身冷汤
有时自嘲天涯何处不寻芳
关键的时候大姑妈最是抬桩
张罗了亲事,贡献了钱粮
丈母娘的慷慨大度改变人生方向
如海的恩情福泽绵长
如山的大德屹立高岗

女儿降临引来生活紧张
月资二百多元老早花光
这是2000年一般工薪家庭的状况
外出吧沒一技之长
在厂吧眼泪汪汪
自以为会有晋升缓解心伤
人员编制困难见谅
这是老板给的委婉的立场
心里飘过一丝悲凉
坚定了离走的选项
从此家里的生活没有保障
僵硬的步子在四方游荡
远亲好友不再来往
族人隔膜笑语轻狂
外面的霓虹灯灯火辉煌
明月照不到他的心上
偶尔放声歌唱
却将愁丝拉得悠长悠长
寒来暑往口舌生疮
默默忍受头昏脑胀
挤在出租屋里夏天热浪冬天冰凉
一天天梦里发财机会荡漾
醒来只是张空空的床
做起小贩四处晃荡
看遍了人间的冷暖眼光
也打起零工寻找桥梁
期盼雨露迎来朝阳
他的父亲叔叔也一起闯荡
给他的人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个偶然的机会做梦都不曾想
他父亲结识了空军某部转业团长
为人正直胸怀坦荡
品德高尚一身戎装
自然地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军人是脊梁军队是山岗
与之同行倍感无限荣光
组建公文处理中心团长首任担岗
千头万绪工作烦忙
急须临时用人缓解工作量
经过团长全方位考察端详
他经历了过五关斩六将
只是成了一名临时用工的模样
工资不高吃饭有望
封闭管理不能外扬
虽是杂役慢慢成长
节假回家体面大方
化腐朽为神奇让山鸡成凤凰
远亲好友洋溢羡慕笑脸捧场
族人血亲大小事也找之拿个主张
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是他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虽然渺小但是把握人生导向
虽然辛苦但是果敢坚韧刚强
谁曾想他的双胞胎儿来到世上
刚好是2002的圣诞节雪花飘扬
刀郎的第一场雪的歌声传遍大街小巷
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美妙音响
两个儿子加起来仅仅六斤一两
托在手上没有份量
寒冷的风雪敲打着门窗
瘦弱的娇儿卧在温箱
24小时医护看管胜似亲娘
亲属轮番值班走马换将
一个吃奶粉,一个只吃母乳的喂养
精心呵护一天天茁壮成长
聚少离多他的孩子对之没有印象
成长的路上屡次缺席不在现场
为了生活只能选择远方
为了命运只能选择闯荡
孩子是他的曙光
奋斗的人生是他的竞技场
悲欢离合的剧情一次次转向
把所有的伤心装进行囊
把所有的快乐挂在脸上
怀着梦想点亮希望
梦醒还得扬帆起航

作者简介:
刘顺平,男,汉族。湖北省汉川市人,一九七二年五月生。系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编号1110),湖北省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编号0440),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编号6722),曾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会员(编号0550)。新诗《致香港》曾获全国首届“李白杯”文学作品大奖赛优秀奖,2019年获汉川春联大奖赛优秀奖。有作品发表于《湖北诗词》、《孝感诗词》、《孝感晚报》、《高原文艺》、《汉江文艺》、《汉川诗联》、《银河诗联》等刊物和公众号,累计写作各类文学作品近十万字。
【编者按】
读完刘顺平老师的自传体叙事诗《难忘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从出生到上学,经历了人生最初的磨难与失去亲人的剜心之痛;从进厂到出厂当小贩打零工,尝尽了生活的辛酸苦辣;家庭建立,孩子出世,生活的压力没有摧垮你的毅力。你凭着坚强的意志,面对艰苦磨砺,努力奋斗,勇敢拼搏,奋发有为,怀揣梦想,扬帆远航……故事感人至深,不禁为之动容。
全诗铺陈有序,情感真挚,写法独特,一韵到底。文采斐然,才情可赞!(点评:寒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