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历尽沧桑的父母亲,已经进入耄耋之年,虽然记忆有所下降,但身体可佳,精神抖擞。无疑他们的健康就是我们儿女们的福祉。若父母亲病痛折磨,当儿女同样痛苦。
记得十年前的腊月,让我终身难忘。当年我还在老家县城上班。一天下午,严寒干冷、雾霾低沉。我正在高度集中、应付涌堂存款的顾客。突然接到一个熟人电话:“喂喂!我是李君,你妈在书院坡绊倒了!赶快来啊!快点!”。顿时晴天霹雳传来,我吓得目瞪口呆,失态地直叫:“喂、喂!我马上!”我想问问情况,可对方焦急的电话戛然而止。
我将抽拉箱立即锁好,刻不容缓、不顾一切地直奔书院坡。几乎一口气跑拢。还差一步之遥,一个跟斗差点燕子翻山。危险关头,幸好被围观在盼的一位大姐拉止住。
“来了!来了!搞得我们束手无策!”半圆圈的街坊邻居不知是谁在高声大气。
只见无助的母亲趴在坡地上,一腿杆半缩着,一腿杆直伸着。我迫不及待蹲下去,正想把母亲抱起来,围观的两个人赶紧帮我挡住,严肃地指责道:“这怎么敢动呢?你没看见吗?穷骨头绊断了呀!只有等待120的医生来!”
我焦急地向母亲慰问道:“痛吗!?”母亲深陷的目光满带焦虑、瞬时变得炯炯有神,看着我慢慢地摇着头回答道:“已经麻木了,不知道痛了。”我仔细一瞧,右脚杆穷骨头处、雪白带鲜血的骨头已经翘起、露在皮外。目睹忍受痛苦的母亲如此淡定,暗暗传递着坚强与抗争,此时的母亲就好比电闪雷鸣、暴风雨中的睡莲。
我立即寻问母亲道:“爸爸呢?他哪儿去了呢?” 傍边的一位围观者抢先答复我道:“你老汉收拾东西去了,准备住院的衣物。”母亲微睁着双眼慢慢点着头。
我焦躁如火,咚咚、咚直跳的心脏、好似快跳出来似的,伴随着抖动的手,咬紧打痉的牙,拨打着电话。
半圆圈里一个高喊的声音道:“你这时打电话也无用,我们好不容易才拨通120,医生在边远的卧佛区救援。”于是七嘴八舌:
我长拨的电话一刻不停,只听电话嘟、嘟、嘟的响声。不知是占线还是无信号。我心急如焚,忍耐中,恨不得马上告法庭,官司打到北京。看看母亲又有了答案:“来到矮檐下、不得不低头”。然而屏住气一个劲地拨打电话。持续拨打中电话终于通了,对方电话传来:“等着、等着!对不起! 刚刚将这儿处理完。大约半小时左右到吧!”还未等我回答,对方已经挂了机。此时我欲哭无声,看了看地上匍匐的母亲,我急得跺脚。瞬间镇定自若告诫自己:“等待!坚持!”
终于120车子来了,一车的大救星风尘仆仆,几个医生裤管上还粘有不均的黄泥。医生们雷厉风行,立即将母亲挂上液体,然后抬的抬脚、捧的捧头、抱的抱腰杆,瞬间将母亲搬上车的担架上。
此时那黄泥,一下感动我的灵魂。动容全场围观者。起初的怨言变得哑口无言,抛到九霄云外,反而有种敬重之感。他们安排我和父亲坐在驾驶室。除驾驶员外其余都守坐在担架两旁。
很快就到了医院,母亲被医生推进手术室,将我和父亲拒之门外,我忐忑不安、如坐针毡。不时起身从门缝窥探。里面忙个不停,全被白大褂遮挡。
我将疲惫的父亲,送往住院部房间,安慰片刻。马上返回,继续等候在手术室外。我噗噗——噗噗的心跳担心着分分秒秒。寸阴如年。
手术门终于开了,我第一时间冲进去,心疼地拉着母亲未输液的另一只手,不知说什么。看着面色苍白的母亲,嘴唇干枯、舌头在嘴里磨。我心疼万分,沉稳地按照医生指意,立即将棉签沾上水,给母亲嘴打湿。同时感觉,我与母亲心跳一致,暗暗下决心亲自护理母亲,哪怕不要工作。幸亏人性化较强的领导同意休假。
几姊妹知道后,怕我吃不消此活,都建议请人护理。在姊妹的劝说中我意志差点动摇。他们的话反复在耳边响起“又不是请不起护理员,护理随喊隧到,.....”。但我仔细想了想,“任何护理都没有母子之间的那种独特的感应,此感应无论再多数金钱都买不来的,趁机像慈乌反哺好好尽孝。”于是我是钢钉定木头,贴实了心。决心与母亲同甘共苦度难关。
母亲手术当晚,麻药已过,伤口疼痛难忍。她时而叫我将床铺升高、时而放低、时而翻身。不料伤口大量出血。我惊忙叫来医生,医护人员消毒、止血,好一阵后他们回值班室,母亲整夜未眠。
还有一次母亲也是整夜未眠,就在手术后大年三十天晚上,第一次小便,这小便折腾了整整一夜。
由于母亲与其他病人对便盆的感应不一样。大多数病人躺着能解大小便,可是母亲躺着怎么也不行。我给她垫上盆子,她无数次欲解,但躺着怎么也解不出。母亲的难受,我比母亲更急,找来护士,护士说:“由于腿上刚刚安装钢板缘故,近两天不能下床,习惯就好了!”。尿液不断积蓄,后半夜成了零碎尿。由于躺着解,我每一次就要给她擦屁股。母亲莫大的忍受,我万般焦急。直到天微亮,我惊慌失措叫来医生,然而医生不慌不忙、处之泰然,我配合挪动着母亲下地,扶送顺利上厕所。
当母亲解掉包袱的刹那间,我与母亲心跳一致,长长地松了一大口气。
人人都知道,伤口愈合的快慢,直接与进食营养紧密相连。手术后的母亲因失血过多,食量较小。我总是挖空心思、想尽千方百计,让她多吃一点。抽空煲汤:要么鲫鱼番茄汤、要么排骨豆芽汤、要么鸡、鸭香菇汤。医院的锅锅窑,常常排班站队,我选择在夜晚、电视节目好看的高峰期煲汤。
寒冬白昼是相当的短暂,固然白天繁忙。除了煮饭洗衣,守液体瓶外,一有空就帮助母亲下地拄杖练习行走。短暂而漫长住院部半个月,胜读十年经典圣书。
在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治疗下,加之我的精心护理,母亲伤口愈合与其他伤员同比明显较快。我看着她眼波深处亮不倦色 ; 一天天增加的笑容伴随着沧桑的皱纹,犹如一道道涟漪美丽。
记得母亲出院那天,我们全家人欢天喜地,汇聚一起吃大锅饭,忙碌中虽然没有表演仪式。但是自由高歌不凡,看到母亲解除医院的奴役,对我们作为儿女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和欣慰。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刚刚独立拄拐行走的母亲、一丝不苟、小心翼翼。我们随时提醒母亲小心谨慎成了口头禅。再也不让母亲负伤,她的快乐便是全家的快乐、她的健康便是全家人的幸福。
大约一年之后,母亲甩掉了拐杖。很多时候她有意“下洋操似的锻炼”。母亲忘记了年龄,看不到自己脸上的皱纹,我同样看不到母亲的脸上皱纹。看到她脸上曲折不均的线条、犹如她手中五彩斑斓的绣花线;看到她脸上波浪纹、仿若看到她当年披星戴月与日月同辉、灿烂的道道彩霞; 看到她脸上的纹路便是母亲织毛衣的条条钢针及劳动成果。父母亲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父母亲的健康就是儿女们的福祉。
时光荏苒,岁月流失,谁能忘记那忙碌心酸的流年。如今母亲安有钢板的腿,与另一只腿配合是那样默契,走起路来是那样刚毅、安详。但是当年其发生之事、历历在目,给全家人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在此我呼吁人们时刻警惕防御、前进途中的绊脚石。


作者简介:
龙玲,笔名笨笔耕、龙虹宇。农发行重庆分行某支行退休职工,助理会计师。热爱诗词、散文,小说等。是【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杨闇公研究会》《重庆诗词学会》《重庆新诗词学会》等会员,《作家地带签约作家》。作品常发表于以上网络和刊物,散见于《重庆金触》《枫叶红》《涪江诗韵》《潼南日报》《银河系》《中华诗赋》《中诗报》等作品集和报刊,网络作品发表盛多。近年获奖:2019上半年荣获 [山城文学] 奖。2019年9月在 [作家地带]《情满中秋》全国诗词大赛,获三等奖。2019年12月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优秀奖。


《三湘文学杂志》关于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的通告
为繁荣诗文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扶植文学的新生力量,三湘文学杂志决定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赛形式及对象
“三湘文学奖”,以“三湘文化”为主题。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一般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从三湘文化中发掘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题目自拟。
面向喜欢文学的所有作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学历,以文为本。
二、参赛方式
以原创作品首投,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现象,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联系方式
参赛作品注明通联,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作者简历,以裸诗(一至五首,总行数不超过三百行)、文章(一至三篇,每篇两千字以下)或电子文档的方式按文体的种类发送至:
散文邮箱:
1130493187@qq.com(雷响玲)
小说邮箱:
389770404@QQcom(周丹)
诗歌邮箱:
2047744654@qq.com(岳小宏)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传奇故事》杂志社
《三湘文学》杂志社
2.媒体支持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3.承办单位
《三湘文学》编辑部
4.评委
李发模,著名诗人,原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王大煜,《传奇故事.校园文学》总编
刘川,《诗潮》主编
文翊,《粮食科技与经济》执行总编
刘占龙: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72本副总编
袁理鹏,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小学分册主编
廖小祥,《邵阳晚报》总编
刘华,《遵义晚报》总编
冬箫,中诗老总,徐志摩诗歌奖评委
梁尔源,湖南作家协会专委,湖南诗歌学会会长
王晓波,中山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
总策划人,邹中海
执行策划人:释圣静
秘书长:彭振起
五、奖项、奖励办法及其它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优秀奖十名
入围奖二十名
1.所有参赛作品都放到三湘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展示。
2.获奖作品在三湘文学杂志上或合作的杂志媒体上重点推荐。
3.成为三湘文学或校园文学杂志的签约作家。
4.颁发获奖证书。
5.作品质量、浏览量、点击量等都将作为评奖的辅助依据,举办方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2020年10月8日至2020年11月8日止。
本次赛事经费,由三湘诗人王建军先生独家赞助。
一一三湘文学奖大赛组委会
2020年10月6日


微刊主编:雷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