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尘埃》
文/文馨水静
飞扬,为一束追光
等风声止沸
粒粒禅定,归于泥土
占小琴读诗: 小时候,住在瓦房里,经常看到有一束光,从瓦缝里露出,清晰可见无数的尘埃。其实尘埃无处不在,只是因为太渺小,肉眼跟本无法看见,而因为有光的影射,我们才清楚可见它飞扬的姿态,那如果有风呢?尘埃又该如何呈现,这里诗人虽然提到,却并未具体说明,而是把想象留给读者,这就是微诗的张力和魅力。末句,量词粒粒,用词精准,禅定和归于泥土,提高诗歌境界,给人启迪,让人心安。
《尘埃》
文/万年长
春风唤醒了深山
小草无法挺拔
却葱茏吸眼
万年长自评:跨进新时代,吹响了同步奔小康号角。深山里贫困人员通过这几年的各种政策倾斜、政府红利和攻坚帮扶,虽无法创办大规模公司、大规格企业,但能办起小规模种、养殖业,景况欣欣向荣,同样能致富奔小康,受到当地政府等部门高度关注、典型宣传。
一抹纳米 代言美丽
——信江韵同题微诗《尘埃》尚溪总评
2020年,注定要以不一样的身段载入史册。当中秋圆月与神州大地到处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庆典名义装进每个中国人心里,疾病与灾难已成为岁月的尘埃。
信江韵微诗社推出“尘埃”同题微诗创作,以“微”观世界,书写着别样的人生感受。
“微小一粒/飘飘浮浮/折射,太阳的光辉”(春妮),疫情面前,生命何期卑微,如尘埃之于苍穹,就那么“微小一粒”。但人心齐泰山移,危急关头守望相助,处处彰显的国家力量,如同太阳的光辉,在那么“飘飘浮浮”的“尘埃”中折射着“美丽”。
“以卑微的姿态活着/在空气中悬浮/邂逅远方”(雨季红苹),“卑微的姿态”是戴着最贵的口罩;“空气中悬浮”是在享受最长时间的宅家苦闷。当一切回归常态化的时候,已是丰收季节。金风送爽,露华渐浓,一场美丽的“邂逅”,在史长最长的8天黄金周,标注着诗和“远方”。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桂花飘香的季节,在国旗高扬的庆典,在中秋宁静的时刻,让我们仰望星空,永远铭记:“无数没有姓名的烈士/热血洒染红旗/灵魂在世上 泛出点点星光”(火火)。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振兴大业,我们的烈士血染红旗,他们的灵魂化为星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他们的生命化为尘埃,“持守在大地最低处/用自己的宽容与辽阔/一生与草木和沙砾为伍”(夏维纪)。“大地最低处”是他们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宽容与辽阔”是他们崇高的理想境界,“与草木和沙砾为伍”是他们矢志为民的前行脚步。
人生就是这浩瀚宇宙中的一颗小小的尘埃,也许“生为一员/遭遇过不少辛酸与白眼/沉浮中 无人指点”(雨青),但“风起昂扬气势 雨过积淀江湖/三千大世界/从来 不缺席”(晓犁)。前首诗抓住尘埃悬于空中而飘忽不定的特征,又巧用“白眼”之类的尘俗,表达人生的迷惘;后一首则借“风”起势,乘“雨”厚积的积极人生态度,表达即如“尘埃”也在“大千世界”作为担当。“从来不缺席”告诉我们恰如一颗小小的尘埃,想要强大,想要自身散发光芒,还要依靠强大的“风”“雨”后盾。
人如尘埃,生如尘埃。人生最难对付的敌人是自己,最贴近心灵的朋友是自己。人,注定只能在寂寞中成长,在平淡中充实,在无奈中茁壮,在煎熬中涅盘,才能解读人生的真谛——生命原本就是一个过程,“或,舞出自我陶醉的模样/或,滋养一朵花/让它,代言内心的美丽”(倚栏观景)。
这美丽也许就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阳光打开了眼界/那沉浮在天地间的/何尝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李国华),微不见形的尘埃,聚合着太阳的光芒,沉浮于天地。哪怕是“伴夕阳 归隐/低调地混在空气中/反省自己”(东方虹雨)。“低调”“反省”是灵魂深处的找寻而自我陶醉:洒脱出尘,淡了尘世利禄功名。“一抹纳米 在夕阳下端坐自省/张口喊声船工号子/佛前洗刷着漂浮的今生”(杨文亲),以“纳米”度量“尘埃”,“一抹”模糊了“尘埃”与“夕阳”的轮廓,“端坐”的静与“张口喊声”扩张了人生的境界。呼喊着“船工号子”轻抚岁月的伤痕,一点一点地消溶我蒙尘的记忆,静坐如雕,木然成佛,一种真实存在的美丽。
这美丽也许就是一颗安慰致谢的爱心。“从衣角掏出 轻放一颗爱心/背影踉跄/消失在行进的那束光里”(子乙明),“衣角掏出”的是“一颗爱心”,轻放在需要她的手里。这“爱心”也许很轻很轻,轻如尘埃,但那“踉跄的背影”在行进的那束光里掏出了其应有的份量。“踉跄”之艰辛,“消失”之淡然。那只是“以路过的名义/我们不能安慰风声/但能安慰一个微小的战栗”(吕继斌),“微小的战栗”是急需的抚慰,“路过”的给予诠释着别样的美丽:“赶了很远的路/抖了抖 身子更轻了/也许有花开的日子”(萍儿)。给予与感恩总是孪生兄弟,“半生飘零/等一个落定的承诺/捧出花香 致谢天空”(烟花三月),“花开的日子”就有“捧香致谢”。微诗紧扣尘埃飘零的特征,又取“尘埃落定”的禅意,巧妙的表达了对曾经轻放“爱心”、抖落安慰的“天空”致谢至诚。
这美丽也许就是一个细语穿浪的故事。“在故事里悬浮/那些被风吹散的细语/待一场雨后归隐”(小毛),空中尘埃,静则“悬浮”,风动恰如“细语”,待“雨”而落定归隐,多少“尘埃”故事,给予我们人生之启迪。“云层中微波泛起/俯视地面熙攘 一声叹息/化作雨滴 回归”(雨婷),细语的故事,就是那空中俯视尘俗,无奈而化滴落地的叹息;“一粒微微的热土/也能植肥光秃的山坡/让苔花 学牡丹开”(可可),细语故事,就是那化作尘泥又护花的快乐,那怕是在秃岭,那怕只是学着牡丹开的苔花儿。“清扫一片躯体/不再落定的灰色/交与风雨浸润”(马力),细语的故事,就是那不再落定只与风雨浸润的献身。“浪花溅起了泡沫/墙角的苔花蝼蚁/给傅园慧送来洪荒之力”(余文英),在诗人眼中尘埃也许就是浪花溅起的泡沫,墙角的苔花蝼蚁,但他们的力量却能集聚起一种“洪荒之力”,让我们的泳坛健将傅园慧成为游泳池里穿浪而行的一尾游鱼。
“弥漫历史长河/落/定”(酒使一生),诗人借题之“尘埃”用“落”“定”一字一行,坚定有力。历史的长河就是有无数“尘埃”“落”“定”而构架出美丽而深邃的轨迹。“何必与风花雪月争辉/不被注意的角落也静好/有时候,阳光会惊诧我的轻舞飞扬”(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