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雪芹(1715 1763,一说1724 1764),清代着名的小说家。曹氏家族本为 百年望族 ,从他的曾祖父曹玺到父亲曹頫三代均担任过江宁织造。祖父曹寅还曾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且很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住在曹家。至雍正初年,曹家曾两次被抄,从此家道衰落。曹雪芹在家庭衰败之后,便开始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着作。

曹雪芹于雍正二年(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出生在江宁(今南京)。当时的江南已是数月无雨雪,而在曹雪芹出生后的第三天,久旱的江南则一连下了三天雨,从此旱象得以解除。而此时的江南百姓也是久旱逢甘霖。
那其时,面对此情此景,他的父亲曹頫便给刚出世的儿子取名 沾 (zhān)。《说文 雨部》: 沾,雨 也。 所谓 雨 ,即雨水浸润土地。语出《诗 小雅 信南山》: 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两句意思是充足的雨水滋润大地,使百谷得以茁壮地生长。 沾 字一名既意味着曹沾的出生,以及他的人生均沾满了雨露甘霖之惠,也即指曹家世代也沾满了 皇恩 之意。曹頫为儿子取此名,自然也有感恩当朝皇上之意。
对曹沾的曹雪芹一名的由来,其说颇多。一种说法认为,曹家曾两度被抄家以后,家境陷入困窘,全家被逐出京城,以至最后只好搬到京郊西山脚下的正白旗居住。在正白旗附近有一座名叫 退翁亭 的茶馆,此茶馆其名曰茶馆,其实茶酒都卖,那时的曹沾也就成了这家茶馆的常客。

当他每天来到茶馆后,总是一边饮酒,一边在那里高谈阔论。在西山群众的眼中,曹沾简直是一名饱学之士。那时的退翁亭茶馆里有一名年近50的伙计叫马青,他非常佩服曹沾的才学,每天一有机会马青总要来到曹沾的桌子前,听他谈论古今天下大事。此后,两人也就成了要好的朋友。

在曹沾搬到正白旗的第三年的春天,曹沾一连几天在酒店里没有见到马青,于是很有些想念他,经过打听,才知道马青生病了。
曹沾于是急忙赶到马家,见他的病很重,而懂得一些医道的曹沾此时便为马青把脉后,就对身边的马青的老伴说: 大嫂,别着急,待我到村头去挖些野芹菜回来为马青先治病。 那时的野芹菜也是当地民众饥年的粮食。马青一连三天服了那些野芹菜煎的水后,终于身体痊愈。
此后,曹沾不仅以学问闻名于西山一带,还以高超的医术享誉西山民众之中,一时间,来曹家求医的人几乎是络绎不绝。那时的曹沾除了用西山的野芹菜给群众治病外,还利用西山丰富的中草药给群众治好了许多病。为此,深受百姓爱戴的曹沾,特意给自己取了一个带 芹 字的名字,即 雪芹 。 雪 有洁白、纯洁无瑕的意思。 雪芹 一名表示他甘愿做一棵既能为老百姓充饥,又能为老百姓祛病的野芹菜,即表示了曹沾甘愿当一名为百姓奉献一切的纯洁高尚之士的愿望。
另外,有学者认为,曹家从曹沾的祖父曹寅开始到他这一代人都很喜欢北宋大文学家及诗人苏轼,尤其喜欢苏轼的诗。而曹沾受苏轼的影响更深。
当曹家家道衰落后,曹雪芹也就经常亲手烹调菜肴。而曹雪芹最拿手,也是他最爱吃的一道菜就是 雪底芹菜 ,这碗菜也就是用冬天在白雪掩埋下的芹菜的嫩芽,炒斑鸠肉丝而制成,其味清淡鲜美。曹雪芹不仅很喜欢这道菜,而且还用 雪底芹菜 一词中的 雪芹 二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雪底芹菜 这道菜早在宋代就有了。据说苏轼也很喜欢这道菜。 雪芹 一名也出自苏轼的诗句,苏轼在他所作的《东坡八首》中写道: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并自注: 蜀八贵芹菜脍,杂鸠肉为之。 雪芹一名,寓意曹雪芹本人为人也要像雪中之芹一样不畏严寒,并能保持纯洁高尚的品质。
其后,曹雪芹据雪芹一名又为自己取别名芹圃、芹溪及耐寒道人等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