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露)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为生动展现全市上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亮点成就,更好地凝聚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决战决胜的强大动力, 2020年11月6日,洛阳市人民政府邀请该市脱贫攻坚重大专项工作相关责任单位的负责同志,第一书记、基层扶贫干部和扶贫脱贫代表,召开系列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洛阳市推进落实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的举措成效,讲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扶贫脱贫的奋斗故事。

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洛阳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占国;市林业局扶贫办主任崔红霞;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原小秋;市林业局驻栾川县石庙镇观星村第一书记谢辉;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洛阳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占国向与会嘉宾发布洛阳市生态扶贫工作总体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按照国家、省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洛阳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生态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市林业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成的生态扶贫硬仗指挥部,汇聚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生态扶贫这篇文章。
一、做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修复
发挥重大生态工程带动作用,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提质优绿、协力植绿”,以“11555”工程和“七绿”工程为抓手,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大力推进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六化”建设,持续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我市累计完成造林195万亩,森林抚育376万亩,绿化美化村庄630个。2017年以来,全市6个贫困县共完成营造林57万亩,吸纳1.1万贫困人口参与国土绿化工程建设,人均增收2600元。
二、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加大贫困地区资金扶持力度
洛阳市全面落实国家生态护林员政策,设立护林员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选(续)聘为生态护林员,实现就近就业。2016年以来,该市争取上级生态护林员专项资金1.67亿元,聘用生态护林员7409名,人均增收7600元,带动7409户贫困家庭脱贫。2017年以来,落实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为562万元,受益面积3.3万亩,受益贫困户1.29万户次。落实贫困人口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08.8万元,受益面积78.6万亩,受益贫困户2.2万户次。落实贫困人口天然林商品林补偿资金24.4万元,受益面积1.1万亩,受益贫困户139户次。
三、发展生态产业,促进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全市着力发展富民产业,以牡丹产业、苗木花卉、经济林、森林旅游为重点,把林业产业发展同脱贫攻坚战略相结合,林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在部分山区,林业产值已占到群众收入的80%以上,全市林业总产值从2015年底的175亿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248亿元,以森林培育、经济林和苗木花卉为主的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仍然明显,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稳定,以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发展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70万亩,重点在洛宁发展苹果,在栾川、嵩县发展板栗、核桃,在新安发展樱桃,在伊川、宜阳发展花椒,初步形成了各类多样、布局合理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的经济林基地。累计新发展花卉苗木15.7万亩,全市花卉苗木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产苗量3亿多株,全市目前初步形成连霍高速偃师及孟津段两侧黄杨基地、伊川县平等乡万亩高档苗木基地等六大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依靠我市特有的森林优势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联合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制定了我省首个加快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全市共有森林康养基地14个,位居全省第一。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0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35个、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14个,生态旅游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呈向好趋势。
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贫困地区生态品质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水土流失治理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指导贫困地区开展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目前全市99%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目标,贫困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9个县(市)农村垃圾治理通过省级验收。“十三五”期间,该市共向上级争取水土保持重点项目资金2.3亿元,用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小流域治理、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维修养护以及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目前,该市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0平方公里。通过坡耕地改造建设,我市现有梯田8.6万公顷,坝地面积3.2万公顷,年可增产粮食1.8亿公斤。蓄水减沙与涵养水源能力日益增强,据统计与测算,全市仅梯田工程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量约550万吨,增加蓄水能力约1亿立方米。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收官阶段,生态扶贫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脱贫攻坚重要论述,把生态扶贫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结合,与森林洛阳建设相结合,与大规模实施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相结合,与乡村绿化美化相结合,不断丰富生态扶贫内涵,挖掘新潜力,拓展新模式,注入新动能,统筹推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赵萌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