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吃了一根老冰棒,突然就想起了八十年代小时候卖冰棒的情景。
我家在乡下扶冲栗塘,离武冈城十多里路。一到炎热的夏天,就偶尔有来村里叫卖冰棒的。那个时候羡慕他们像个侠客,肩膀斜背着冰棒箱子,头戴白色的布遮阳帽,趿拉着廉价的凉鞋,一边叫卖一边风风火火的从身边走过。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应该是八九岁的样子,放了暑假就空闲起来了。父母亲为我东借西凑了卖冰棒的本钱,然后在隔壁亲戚家借了个搁置没用的白色泡沫冰棒箱子,母亲用蛇皮袋子把箱子包裹起来,在底部和四周缝成一个可以托起泡沫箱子的长方形外壳,再用废弃了的旧衣做个挎带缝在蛇皮袋子两边短些的外壳上。用干净的布手帕把取冰棒那个活动的圆口泡沫盖子扎起来,冰棒箱子里面放二块洗脸帕,然后估摸着是大晴天就赶大早走进了卖冰棒的行列。屁颠屁颠跟在村上那些先前去城里批过冰棒的大哥哥们屁股后面进城,过同保,过苗圃场,过华坨坪,猫腻桥,中荫亭,再过迎春亭在农贸市场最近处的东风冰棒厂排队批发冰棒。如果价格高的话还有几个地方可以挑地方选择,骧龙桥和玉带桥。只是路又远了些,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就近。
当时最常见的冰棒只有三种,盐糖冰棒,甜酒冰棒,绿豆沙冰棒。在冰棒厂批发进一百根冰棒一般会抛(送)二十至三十根,听他们说有时候最多抛(送)四十根。用来做损耗。我这样的小孩子背不动百多根,基本上选择批发五十根左右。先在东风冰厂窗口付了冰棒款,把先前放置在泡沫箱子里的二块帕子放在水里浸湿拧个半干,把泡沫箱子的底部平整的铺垫一块,然后把盐糖甜酒绿豆沙冰棒分类码好,上面再铺盖一块,最后把那个系着手帕取冰棒的圆口活动盖子盖好,封严实,才能防止冰棒过于太早的融化。
进来的冰棒价格一般五分卖一角钱,有个时候天气不好或下雨七分八分也卖,如果时间太长特殊情况融化得快甚至保本亏本也卖。
批发好了冰棒,我们三三二二就从大街上边走边往回不停的叫卖开来:“冰棒么,冰棒么,盐糖甜酒绿豆沙唉”……那稚嫩的童声串街走巷会一路摇晃到城市郊外,直到乡下亲切熟悉的村庄,田野以及乡邻们熟悉的面孔前。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城里人一般比较高贵而小气,那买冰棒的男人或女人总是喜欢还价“伢子家,盐糖冰棒七分卖么,七分”?看到我不卖,又会加一分价。“八分咧,八分咧,八分卖么”。一般情况下只要有赚头,我都会稍微犹豫一下就卖给人家了。比起乡下,城里条件自然强多了,在乡下卖冰棒,总会遇到赊账买冰棒吃的大男人或婆娘家,如果做为乡下的你,在酷然的夏天,经济并不宽裕的年代不知道你是否也赊账过。
如果赊账不回本的话,你是到贴了白送给人家吃了。印像中是有那么几个人,说明天来明天给,后来就永远变成了明天。我那小账本早就不知丢哪去了,那黑狗王二麻子的名字还记得。他们早就摸透了我们的心思,我也想早卖完就可以早些回家吃饭或找村里的小伙伴们玩,反正明天找他要钱就是。
乡下村里买冰棒吃的一般是家里有小孩子,嘴馋的,架不住那一声声烈日下“冰棒么,冰棒么”的吆喝声,那些带小孩子的爷爷奶奶们斗不过小家伙的纠缠,心软也就自然买了。
农村里搞双抢是卖冰棒的最佳时候,选择中午十一点至十二点的时候去,准能有一箱冰棒走几个田坝凼就卖完的。
顶着正午老大的日头,穿着破凉鞋背着泡沫冰棒箱子,虽然田地责任制了,但那个时候的田埂还宽,除了有些田径上放了脱粒后的禾把子难走些,其它路还算好走的。不像现在,那些田径路都被修整成只有巴掌宽了。循着田野里的稻香,我总是踮起脚尖努力把冒着冷气的冰棒递给伯伯大娘们,然后再从他们沾满泥巴的手里接过皱巴巴的分票和角票。往往一箱子冰棒几根田径走完后冰棒也就卖完了。时间早还可以再去进一箱冰棒,赶下午大日头继续卖,这样的话盘算下来收入就多些,就能多赚个块多钱。
最难过的是明明天晴得好好的,突然来一场雨或天气转阴了,这个时候的冰棒就最难卖了,冰棒卖不出去背在肩巴上只有越来越沉重,右肩巴背痛了就换左肩巴,布背带勒得肩膀生痛,脚板走肿了累了就找个有树荫的地方歇一下,顺便检查冰棒是否融化了。往往心痛冰棒融化是没有办法的事,平时是舍不得吃的,这个时候不得不吃了。如果融化得多,也会连续吃几根,吃得肚子冰凉凉的,童年的美味在这一刻里得已畅快淋漓的释放,至于回家后拉肚子就不管它了。
炎热的夏天如果晚上村上大队放电影,冰棒也是畅销货,只是有个时候买冰棒的人一窝蜂一样围着,清不到人数,自然就有人吃白胡子的,回家从薄膜袋子里清点分票和毛票,捏着那些皱巴巴带着汗臭味的收入,总是自嘲,又亏了几毛钱,要不可以多挣些的。
卖冰棒的岁月,有苦有甜,有愁有忧,快乐而贫穷的童年,我总是穿梭在乡下村庄,岩门口清澈的溪流前,那一垄垄脉动着金黄色稻香的田径上……
感恩生活给予我回忆, 我总是深深的倾情于这片贫瘠而瘦薄的土地,怀念乡土里浸入骨 髓的质朴,憨厚,与至纯至真的善良,这里生长着辛勤而伟大的父母亲,生长着简单而朴素的伟大的乡下农民,是他们陪伴我在成长的长河中一路走来,穿过时光的隧道,忆苦思甜,我生命中永远不会忘记的童年……


作者简介:
潘泽彪,笔名: 冰川金鹰。湖南武冈扶冲乡下农民。仅读完初二就辍学在家,十八岁那年开始外出打工。他乡是看不见的城市,属于漂泊流浪的岁月里,诗歌是一只永恒的飞鸟,它扑闪的翅膀是天上流动的云彩…

《三湘文学杂志》关于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的通告
为繁荣诗文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扶植文学的新生力量,三湘文学杂志决定举办首届“三湘文学奖”,现将具体事项通告如下:
一、参赛形式及对象
“三湘文学奖”,以“三湘文化”为主题。三湘四水,物华天宝,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喻;热土潇湘,人杰 地灵、英雄辈出,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甚”的盛名。
“三湘四水”一词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无论是媒体还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都爱用“三湘四水”来代指湖南。不过对“三湘四水”一词也有很多种提法与解释,“三湘四水”中的“四水”一般是指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从三湘文化中发掘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题目自拟。
面向喜欢文学的所有作者,不限年龄,不分民族,不分学历,以文为本。
二、参赛方式
以原创作品首投,一旦发现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现象,即取消参赛资格。
三、联系方式
参赛作品注明通联,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和作者简历,以裸诗(一至五首,总行数不超过三百行)、文章(一至三篇,每篇两千字以下)或电子文档的方式按文体的种类发送至:
散文邮箱:
1130493187@qq.com(雷响玲)
小说邮箱:
389770404@QQcom(周丹)
诗歌邮箱:
2047744654@qq.com(岳小宏)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传奇故事》杂志社
《三湘文学》杂志社
2.媒体支持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
3.承办单位
《三湘文学》编辑部
4.评委
李发模,著名诗人,原贵州省作协副主席
王大煜,《传奇故事.校园文学》总编
刘川,《诗潮》主编
文翊,《粮食科技与经济》执行总编
刘占龙: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72本副总编
袁理鹏,部编版《伴阅读》语文素养教材小学分册主编
廖小祥,《邵阳晚报》总编
刘华,《遵义晚报》总编
冬箫,中诗老总,徐志摩诗歌奖评委
梁尔源,湖南作家协会专委,湖南诗歌学会会长
王晓波,中山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
总策划人,邹中海
执行策划人:释圣静
秘书长:彭振起
五、奖项、奖励办法及其它
一等奖两名
二等奖三名
三等奖五名
优秀奖十名
入围奖二十名
1.所有参赛作品都放到三湘文学杂志公众号上展示。
2.获奖作品在三湘文学杂志上或合作的杂志媒体上重点推荐。
3.成为三湘文学或校园文学杂志的签约作家。
4.颁发获奖证书。
5.作品质量、浏览量、点击量等都将作为评奖的辅助依据,举办方有最终解释权。
六、征稿日期
自2020年10月8日至2020年11月8日止。
本次赛事经费,由三湘诗人王建军先生独家赞助。
一一三湘文学奖大赛组委会
2020年10月6日


收稿审核编辑:周 丹 微刊主编:雷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