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露)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2020年11月5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举办嵩县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介绍嵩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是集山区、老区、军事禁区、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国家秦巴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嵩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9年底,实现105个贫困村出列,累计脱贫21170户7954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6%,顺利实现脱贫摘帽。截止目前,剩余5个贫困村、3018户5703名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上级正在组织验收,年底可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超越贫困线,也不单纯是一个个扶贫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一栋栋搬迁楼房的拔地而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难以计数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组织财富。
脱贫攻坚为我们留下了一支长期不走的驻村工作队。各级机关党委为110个贫困村和84个非贫困村选派了393名驻村第一书记和475名驻村工作队员,通过脱贫攻坚的洗礼,锤炼出了一支“蹲得实、驻得稳、帮得好”的驻村干部队伍。按照“四不摘”要求,驻村帮扶在乡村振兴中仍将保留,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成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
脱贫攻坚为我们留下了一套高效管用的贫困治理体系。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们建立了“领导包乡、战区作战、专项攻坚、三级网格”领导体制,探索了老屋认领、“三房三园”、大病救助、防贫保险、兜底保障等扶贫模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贫困政策体系。这一套成熟完善的农村贫困治理体系,必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经验支撑。
脱贫攻坚为我们留下了一种永不消逝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种精神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奋斗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脱贫攻坚进程会告一段落,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成为激励我们奋发图强,走向富民强县的不竭动力。
脱贫攻坚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党在农村扎实的执政根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累计建设香菇基地、养殖场等物化固定资产项目76个、扶贫车间35个、光伏电站84个以及193个集体经济资金引导项目,实现3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农村留下了一份殷实厚重的集体资产和一批活力强劲的合作社,巩固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回顾过去,成绩来之不易;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脱贫攻坚是一番大战、一场大考,同时也是一次大积累、一份大收获。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脱贫攻坚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财富,必将继续为我们迎接挑战、攻坚克难保驾护航。当前,脱贫攻坚战即将全面收官,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和收尾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底气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上级党委和全县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