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97.师傅金笔以资写作,小吴词典助我改名
看见我,她迎上前来,双手捧着一个带着闪亮金属镶边的墨绿色盒子:“小张,这只金星钢笔,它的笔尖是纯金的,最能代表我对你的敬佩和心意。就让它陪伴着你到北京读书写作,实现梦想!”
大上海最最著名、最最高级、最最昂贵的金星钢笔啊!纯金笔尖啊!十七块二一支,大型国企一个工厂学徒工十八块钱的月工资啊!这么贵重的礼物,这么高级的钢笔,我可轻易可不舍得用,我要好好保存起来留作纪念,除非哪天真的动手写作。
事实也是如此:大三之前,金星钢笔一直被我小心谨慎的珍藏珍爱着,除了偶尔捧着它回忆一下机场往事,一次都没用过,直到大三那年大学新生那股兴奋和浮躁终于过去想写小说了,我才第一次把它拿出来。

但世事也还常常如此:你越是小心不舍,它越是容易出事。因为心里珍惜所以心情激动,因为心情激动所以手上僵硬,结果一边无比小心地珍惜着,一边就失手让它掉到了地上。沿着大教室的斜坡地板紧追到前排,穿过狭窄的桌椅通道将它从钢腿铁脚之间捡起,那两块并在一起也就一毫米宽的小小金片的一块居然就向外折成了九十度!
小说未写金笔先折,激情作者灵感顿失。
话说远了,回到当时。
李欣离开机场,小吴从市里回来。
两年高考,我连本汉语词典都没舍得买,小吴看在眼里,这不专门去了趟市里,为我买回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当晚机场散步回来,我们开始狠翻词典,不是早已大学毕业的她和准备去上大学的我还有心思要学生字背成语继续提高中文水平,而是因为成为室友不久我们俩就都对自己的名字表达了深藏很久的强烈不满。

我四岁之前就没有大名,就叫小妮儿,且我一直以为这就是自己的大名,直到六六年文革之初大学里开始“破四旧,立四新”,放假回家路经我家的舅舅才应母亲的要求为虽然不一定要上幼儿园但毕竟到了幼儿园年龄的我起了这个不但与时俱进甚至领先时代的名字。
名字,铭志或鸣志!名字,起的不好或你不在乎,它就是个符号;起的好了且你在乎,它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和精神追求。人生苦短,一去不返,自己名字都不喜欢,怎么为四化做出贡献?!
我的名字有些男性化且缺乏内涵,我说。
我的名字太过女性化且太过俗艳,她说。
所以,得改!
尤其现在,大学之前最后一次从故乡回来,我改名的愿望变得特别地迫切,我改名的决心变得尤其地坚定。

二十岁的人不论活在什么年代都很羡酷,所以我很喜欢寒冷的“寒”字,但我这个弓长“张”意为释放——毕竟拉弓就为放矢,所以“张寒”意为释放寒意或冷气,发音不算难听但意思不禁细想,而“张涵”则有“有张有弛”甚至“张弛有度”之美意,但最后这个“张焓”的选项意思最为纯粹和完美:“焓”是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含的全部热能,一个人就相当于一个单位的物体,所以“张焓”就是一个人释放自己的全部热能——我这个苦练了多年体育又连拼了两次高考的人一直以来的人生信条!
自己选字优柔寡断,帮小吴改名却是相当果断:“无垠!”我说,“你就叫‘无垠’,发音好听,意境无限!”
一如既往地,两个丫头再次迅速达成一致:今天开,我就是“张焓”;此刻开始,我就是“吴垠”!
然后,《现代汉语词典》的扉页上就有了小吴工整隽秀的赠言:


“焓,它是你奋斗道路上的助手和朋友。”
第二天上班,我在办公室大声宣布:我要改名!
几位早已不用为了让我安心复习而总是假装忙着翻档案、看文件、练书法的老师愕然抬头,比最初看到我要用一本小小的《广播英语下册》和《世界历史上册》自学高考更显震惊。但可能正是因为想起了这些,他们旋即理解我突然改名的大胆想法,先问怎么改,再帮出意见。
“我觉得还是火字旁的‘焓’字好,含义深刻又不落俗套。”人事秘书张凤兰老师显然对人名有着超常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其意见得到办公室“一致”通过。
“对吭!那我就……张焓了!”

“一般人十八岁或工作后,公安局都不给改名。”组织干事王宏安老师就改名的制度和程序问题向我作出解释和提醒。
“你就跟他们说,这可是咱们那个自学考上大学、就要赶赴北京的跳伞队员,是咱郭店机场和孙村公社的骄傲,说不定还会成为咱全省甚至全国运动员的典型和榜样呢!所以请他们特例特办!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嘛!”宣传干事方连海老师轻而易举就把报上大力提倡的时代精神和上级反复强调的工作作风落到了为我改名这一似乎有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工作的实处!
再无什么未尽事项或不妥之处,王宏安老师庄严起身,整衣出门:“你要是进了大学,再改名字可能就更难了。我现在就去飞行队骑车!”
我问,王老师这是去哪儿了?

老师们答:孙村。
原来,人少地偏,我们航校职工的集体户口一直集体放在六七里路之外的孙村公社派出所由其代管。
也许,真的,像王华伦编辑说的,到了北京,进了大学,哪天闲了,我就用李欣送我的那支金笔,用“张焓”这个笔名,写写我的跳伞生涯,写写我的高考人生,而现在,对明天就将离开机场奔赴北京的我来说,“张焓”不仅是一个全新的名字,更是一段全新的人生。
希望王老师出师顺利!希望赴京前改名成功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