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甜"的回忆
作者/陈会轻
无极人称玉米秸秆和高粱杆为"甜甜",这种带着浓浓乡情的昵称,有着几代人的记忆和回味,仅听名字就让人产生一种甜蜜和清爽的感觉,"甜甜"让孩子们童年的快乐里多了一丝甜津津的味道,有了一段甘之如饴的记忆。
每逢秋天,当玉米成熟的时候,大人们关注的是玉米穗是否粒粒饱满,孩子们的视点就停留在了那挺立的秸秆上。
找甜秸秆孩子们摸索出门道,找到了秘诀,蘑菇颜色越鲜艳越有毒,而秸秆越鲜艳越甜。那种根部泛红的,秸秆粗一点的是甜的;细细的泛绿白色的甜度不高。贪吃的我必定把这个寻宝秘籍熟记于心。实在不知道哪个甜,于是我就会歪着头用嘴侧着咬一下,使劲嘬出水,便能找到甜甜的秸秆。有时为了寻一根"甜甜",甚至会糟蹋好几根玉米杆。这种破坏性的寻找方式,一定会招来大人们的斥责,所以大人们不让我们进玉米地,免得糟蹋庄稼。于是,孩子们就和大人们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很多的时候是玉米熟了,掰下玉米后,才会让我们尽情地品尝。

秋收时节,母亲收工回家,会给我折回来几根玉米秸,这就成了我的美味,我称它们为赛甘蔗。小时候很少吃到糖和蜜的我,这种"甜甜"的味道便填补了我记忆的空白。
吃甜秸秆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事。剥秸秆的外皮绝对是狗掀门帘——全靠一张嘴。用牙齿从一端啃开个口子,手拽着另一端,成条状将皮用力剥掉,就像剥香蕉。因为玉米秆外皮坚硬,剥开了自然也就极为锋利,像把刚开了刃的刀,一不小心就会割破嘴唇划伤手指,付出“血的代价”。所以贪吃秸秆需要勇气和智慧。
剥掉外皮后,咬一口内瓤,一股甜滋滋凉嗖嗖的汁液流出来,顷刻之间就会渗透全身。此时你会觉得,为了"甜甜"味道香,划个口子又何妨?

如今,水果、糖果应有尽有,甘蔗想吃就吃。但是,儿时嚼甜秆的情景,却成了我一种抹不去的记忆。玉米秸虽不比甘蔗甘甜,但依然让我回味无穷。因为,那里包含我对父母深深的怀念和对故乡无限的眷恋。
甜秸秆甜了我儿时的时光,也甜了我渐行渐远的一段记忆。

作者简介
陈会轻,70后作者,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用爱心营造生活,让美好的情愫在灵动的文字里徜徉。先后在刊物杂志上发表《秋天的思念》《咖啡心情》《戏说莫言》《母女情缘》《昨日,那一抹风景》《母亲变了》《孩子们的眼泪我已珍藏》《我眼中的席慕蓉》《老公下厨,魅力十足》《年岁拾贝》《杜绝欺凌,让花朵绽放》《拆出你心中的烂尾楼》《爱是不吵架》《傻也是福》《我的父亲》《让孩子学会悟读无声的爱》《飞翔的爱》《花开遍地红》《背着书包的爷爷奶奶》《十个钢镚引发的思考》等多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