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点评】
读过《落红》,想起“不才明主弃”之后隐居鹿门山的孟浩然。他的《春晓》家喻户晓,整首诗的风格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悠远深厚,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短短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和无限遐想。
《落红》写的是褪色,是落叶;写的不是“春晓”,是“深秋”。诗中“少女荡秋千”的画面,应该是妙龄悦春的意化,表达了青春易逝、人生终将苍然的生命状态和自然规律。古人惜春的经典诗篇,到了清代龚自珍那里,就有了“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独特开掘。在共有资源的题材领域,现代诗人如何独具发现,怎样获得新鲜深度的“个人经验”,构成了我们共同面对的、饶有兴趣的价值探寻。